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框架和流程浅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框架和流程浅谈

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是个相对复杂的教学管理过程,因为参与整个教学环节过程的,不仅仅是学校,还有企业、企业导师等多个其他角色,这就给学校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学校要针对这些增加的角色,增加相应的管理环节。

标签:顶岗实习;管理框架;流程图

一、前言

顶岗实习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应与企业共同进行顶岗实习前期工作,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安排指导教师随时与企业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与顶岗实习相关的毕业设计,并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进行过程监控,最后通过企业考核确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二、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机制

我们要针对集中顶岗实习、分散顶岗实习、生产型顶岗实习企业、经营性顶岗实习企业等不同顶岗实习模式、不同性质顶岗实习企业,制定出相应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确定符合教育规律管理的管理模式。围绕校企合作育人,形成企业体验实习、企业顶岗实训和就业实习的企业实践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强化过程管理,真正做到“学生顶岗实习到哪里,学校管理就延伸到哪里”。

建立包括《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顶岗实习驻厂指导教师职责》、《顶岗实习学生定期会议制度》、《顶岗实习考核制度》、《顶岗实习档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等一整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使政策能落实到位。

三、加强过程监控,完善管理制度

(一)改革成绩评定

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根据校企双方联合制定的顶岗实习方案,结合企业培训内容、岗位操作要求和学校开设的辅助课程,分模块顶替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同意后执行。顶岗实习学生只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任务模块的考核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成绩,以保证其正常毕业。

(二)完善双重考核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主要包括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此阶段的考核不同于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考核的主体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考核标准的制定,对顶岗实习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双重考

核,才能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对于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各个工作任务的考核,主要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考核,企业一方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实习纪律和态度,由指导老师(帮带师傅)进行考评,给定成绩;校方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在此岗位上的实习表现、岗位实习报告和实际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工作任务的考核一般应以企业考评为主,学校考评为辅,只有企业和学校双方均认为合格,学生的考核才能是合格的。

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可以根据学校的有關制度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证书》(如图1)。校企双方严格的顶岗实习双重考核体系能使考核更加科学化、合理,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各个实践和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联动的契约化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的过程,不仅需要派出学生的学校、接收实习的企业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参,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以上四方联成一体,签署各类协议,才能较好地协调和保证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在上述几个角色中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学校是组织学生参加实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的主体,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习单位是四方中最关键的一方,它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直接管理者,是执行学校和接收企业双方共同制订的计划,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和考核要求的第一个环节。进厂参加顶

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的一名“见习员工”,不但要服从实习企业和派出学校的双重管理,还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学生家长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强力后盾,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顶岗实习活动才能在学生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通过各类管理协议的签订,派出学校、接收单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家长四方相互联系,他们都有自身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使命,脱离了谁都可能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只有将这四个主体形成一个联动的整体,才能使合作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俭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9.

[2] 徐新玉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