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感受作者与白鸽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和白鸽相处的经历,感受作者的情感变
化。深刻体会作者在文中融注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美好生命的敬畏和追求,懂得欣赏美、追求美。(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养动物的经历吗?在喂养动物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体会呢?不少文人名家都有养动物的经历:丰子恺养白鹅,在苦闷的避难生活中得到了乐趣;季羡林养猫,从猫的习性中获得了“生死感悟”;冯骥才养珍珠鸟,从人与鸟的相处中明白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陈忠实,也有过养白鸽的经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我的白鸽》,一起看看他有怎样的体会。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蜕变”“亭亭玉立”“风烛残年”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夭折》,长篇小说《白鹿原》,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等。其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本文原题为《告别白鸽》。
◎背景链接
1982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儿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陈忠实每天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他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1992年,陈忠实终于完成了《白鹿原》这部巨著。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按照以下要求默读课文,并完成相关任务。 (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3)用“∥”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3):写老舅答应送“我”一对小白鸽,“我”耐心地等待着。
第二部分(4—7):写老舅将老白鸽提前送来,“我”在每天不间断的喂食中逐渐获得它们的信赖。
第三部分(8—13):写老白鸽产卵,幼鸽破壳,老白鸽哺育幼鸽的情景伴“我”写作,“我”期待着幼鸽的成长和蜕变。
第四部分(14—17):写幼鸽初长成,“我”震颤、畏怯于它们的本真之
美。
第五部分(18—20):写老白鸽第一次带小白鸽飞翔,两代白鸽翱翔于家乡山川上空的情景令“我”陶醉。
◎本文记叙了“我”与白鸽相处的经历。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转换的词句,梳理“我”与白鸽之间的事件和“我”情感变化,完成下面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时间 起始 那天早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 这一天 ③看见长成的幼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是一个下午 黄昏(夕阳绚烂的光线投看四只白鸽在家乡的山川上空齐飞 射过来)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白鸽主动飞到“我”的手臂上啄食 ②急切、期盼 ③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④陶醉、满足
教师小结:在行文中,作者调动了自己的心灵体验与情感体验,将由美好
欣赏墙头落栖的白鸽 震颤、畏怯 ④喜悦、放心 发现白鸽产卵 观察初生形态的白鸽 ____________ 欣喜、期盼 ②事件 喂食白鸽 ①激动、欣慰 “我”的情感 喜爱、关切 的白鸽身上得到的喜悦体验融注于笔墨之中,从而生发为一种深沉的人生思考。
3.目标任务三:分析白鸽,初探情感
◎挖掘白鸽特点。找出文中描写白鸽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分析白鸽特点。
(1)①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原上原下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
②我回去后想了,干脆让白鸽把蛋下到你这里,在你这里孵出小鸽,它就认你这儿为家咧。
分析:老舅的话点明鸽子习性——依恋故巢。
(2)至于饲养技术,老舅不屑地说:“只要每天早晨给它撒一把苞谷粒儿……”
分析:老舅的话说明了白鸽易于喂养的特点。
(3)①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
②两只白鸽先后飞下来,它们显然都瘦了,毛色也有点儿灰脏有点儿邋遢。
分析:老白鸽轮番为后代捕食,自己却消瘦邋遢,表现了老白鸽爱护后代的特点。
(4)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它俩紧紧依偎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母亲或父亲归来哺食。
分析:细致描绘初生小鸽丑陋的形象特点。
(5)①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
②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瞅瞅我又瞅瞅在地上啄食的老白鸽,胆怯的眼光如此显明,我不禁笑了。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
分析:细致描绘了幼鸽长成后漂亮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幼鸽的纯洁、本真之美。
◎探究态度、情感。在作者与白鸽的相处过程中,白鸽对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在面对纸箱中白鸽丑陋和纯真美丽两种形象时,情感有什么不同吗?
①白鸽对作者的态度:
挤在洞口探头 飞落到“我”的手臂啄食玉米粒儿 在“我”的掌声激励下先后起飞 充满戒备 开始信赖 形成默契 ②作者不同的情感:作者看到初生幼鸽的丑态时提到“那丑陋的形态反而使我更急切地期盼它们的蜕变和成长”,表达了作者急切期盼的心情。而当作者看到幼鸽的“本真之美”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幼鸽的纯粹让他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卑之感,不敢逼视,感到畏怯;体现了作者对小白鸽本真之美的极度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作者惊讶于初生白鸽的“丑陋”,期待白鸽成长的心情更加急切。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示例】有过。我家屋檐下的燕子的雏鸟刚孵出来时,脑袋光溜溜的,身上的毛短而杂乱,紧闭双眼,伸着细长的脖子,大张着黄色的嘴巴,显得怪异又丑陋。但我心中却对它们充满了期待,因为我知道,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蜕变成身穿“燕尾服”的优雅“舞者”。
4.目标任务四:品析细节,深究情感
◎作者细致描述了和白鸽的相处。请摘录几例有意味的细节,深入品析,体会文章中个性化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示例】(1)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分析:白鸽“飞落”“跳弹”“挤着抢着”“啄食”,这些动作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鸽子争抢着啄食的场景,富有画面感,表现出白鸽对“我”的信赖及“我”与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2)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分析:作者先细致描绘了幼鸽的动作和形态,写出其灵性,又将它比作仙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鸽的纯洁、本真之美,紧接着细腻描写了作者的联想及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小白鸽的美的极度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3)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分析:作者的视线跟随着白鸽,以其飞行路线为线索,先从东边飞来,由上而下,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夕阳晚照下山水田园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衬托了白鸽的美,烘托出“我”愉悦的心情;接着又折转向北飞去,引出著名景点和历
史典故,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最后又折回,飞向更开阔的天空,引出文章结尾情感的抒发。
◎飞翔的白鸽引领读者感受了作者家乡迷人的山川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引起作者情感的迸发,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句话的?
这里的“白鸽”既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又指像白鸽一样迷人、令“我”陶醉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川上空景象的陶醉,对自己养的小白鸽能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
结束语:万物有灵且美,自然界的动物或雄壮威武,或柔美秀丽,或憨态可掬,每一种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它们的存在让整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人类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奇妙。因此我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学会欣赏它们的美,感受它们的灵性,尊重和保护动物。 三、作业布置
1.利用本课学习的关于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写出你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并写出你的感悟。
2.本课原题为《告别白鸽》,选入课本进行了删改。请同学们课后搜索原作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教学设计遵循从整体把握到具体探究的思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除此之外,还充分运用了圈点勾画、写批注、做摘录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体把握中,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进行事件梳理;在具体探究中,对白鸽形象、习性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初步探究作者情感,再摘录精彩的细节,并进行赏析,来把握作者情感。以老师设问、追问,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探究,使学生能深入思考。最后在布置作业时,学以致用,进行写作训练,并让学生阅读原文,使其获得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