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 杭州余杭退休老师葛杰编写 备课日期2002/11/23 一、教学目标:

1、在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圈点出感情真挚、寓意深刻的句子和词语,圈点评注比喻、排比拟人句,圈点和评注两两对立、长短句交错的句子,领会本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评注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的七个方面,理解本文多角度多方面描写的特色。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4、本文多角度多方面描写的特色。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1课时(指导阅读全文,理解本文的结构)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本文的作者李东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抒情散文。写景物的文章,多是借景抒情。如《雨中登泰山》;另外,也有以物喻人的,如《白杨礼赞》;还有托物言志的散文,如本文的《我的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原来的意思是海市蜃楼。常常比喻脱离实

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本文的“我们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文中的小屋,又指云雾中的,星星点点之下的,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是因为作者立于山下,远观山脊上的小屋,仿佛凌空而起,极似空中的楼阁;而小屋的轻灵自由的姿态,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容易让人联想到楼阁。从中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找到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把文章的层次划分层次。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文章的层次作如下的指点和分析:

1、第一部分(1至8):写小屋与山,与树的关系。立足于小屋之外的所见。 它又可分三个层次:

A、(1至3)立足于山外,写小屋与山的关系。 B、(4至7)立足于山上,写小屋与树的关系。 C、(8)立足于山下,继续写小屋与树的关系。(远望所见)

2、第二部分(9至18节);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立足于小屋所见。 它又可分四层:

A、(9至10)小屋的花园与山上的云霞。 B、(11至12)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C、(13至14)小屋与外界的交通。

D、(15至18)夜晚的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三、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方法从哪7个方面把小屋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的。 第2、3课时(指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 一、复习课文的结构。

二、品味课文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1、作者是如何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方法从哪7个方面把小屋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的。 ①小屋与山和树 ②领土与领空

③有形的围墙与无形的围墙 ④空气与光线 ⑤出外与归来 ⑥白天与夜晚 ⑦设计与装饰

2、文章的前后两部分的景物描写不同。

第一部分写了山、树。描写了小屋的建筑,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细读课文,说说第一部分侧重什么描写。 (侧重于小屋周围的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 第二部分,虽然写了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等。但是更多地渗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染。说说课文运

用哪些手法写了哪些作者的感受。 (例如下:

①12节,明明是小屋于“山的环抱中”,晨晓的光线有自然的规律,但是“我”却以为犹如在花的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

②14节,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于行走的“山路”,“我却”管叫它是“幸福的阶梯”和“空中的走廊”。 ③15节,夜幕灯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我”觉得是“烟雾之中、星星点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3、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把现实的自然景物融入了诗一般的朦胧境界,开拓出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先实后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

4、小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文中的句作出概括回答。

(9节,是“足于举目千里,足于俯仰天地”,“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的空中楼阁。--1节,“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8节,“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翅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但是作者却觉得是“足于举目千里,足于俯仰天地”,“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的空中楼阁。) 5、作者为什么这么欣赏小屋?

(因为作者向往“独立的、安静的”生活境界。--13节,“山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幸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用一天一个美梦。”由此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向往的是远离人境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立的、安静的超然的物外生活。)

三、学生继续阅读课文,体会品味的问题。并思考课文的写作特色。

第4课时(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特色) 一、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要点。 二、写作方法分析指导。 1、笔调清醒,语言优美。

A、句子两两相对应,长短句交错,使文章结构紧凑,节奏和谐,表现力强。这些句子有: ①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②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

③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④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⑤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⑥虽然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快马加鞭耳。无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生动形象,蕴涵丰富,把描写对象刻划得惟妙惟肖。(例子) ⑦比喻和句子有:

山如眉黛,小屋恰如眉梢上痣一点。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孤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

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当花瓣微微地收拢…… ⑧排比:

5节,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8节,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线条,一角活泼的翅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 屋瓦。

9节,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比花园小。

12节,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素静,一片宁静。 ⑨拟人:

7节,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8节,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2、感情真挚,寓意深刻。(例)

①12节,小屋在山的环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②13节,小山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每天一个美梦。 ③14节,151页,我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那些山坡……幸福的走廊……空中的走廊……

④15节,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之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以上这些句子,都是作者寓对小屋的喜爱,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环境的向往的 流露。 三、小结:

1、主题--通过对立于山脊的小屋及周围环境的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热爱自然、追求感情。

2、结构--全文产足于小屋之外和小自身的不同角度,前一部分重在真实描写小屋及周围的自然景物;后一部分重在写作者自己的感受,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结构严谨。 3、写作特色(略)。 四、练习:

1、回答下列句子中的问题:

①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

性。

说“科学的时间性”是因为--光线准确无误地按照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说“富于浪漫的文学性”是因为--光线明暗色彩富于变化,是比喻的说法。

②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回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说“快乐的起点”是因为--出外时,满怀希望,正要开始一天新的生活。所以说它是快乐的起点。

说“幸福的终点”是因为--回来时,满载成功的收获,所以说是幸福的终点。

“山路”是指什么?这什么说是“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指的是作者生活之路,在山路上往返,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

⑤“虽然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快马加鞭耳。无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句子话有什么深刻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2、解释和注音。(见补充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