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牌策划论文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品牌策划

浅析我国OEM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姓名:***

学号:********** 班级:10级广告2班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OEM的含义 ...................................................... 3 二、我国OEM企业的现状.............................................. 3 三、我国OEM企业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4

(一)我国OEM企业产生必然性 .................................... 4 (二)我国OEM企业产生的必要性 .................................. 4 四、OEM企业的弊端 .................................................. 5 五、目前我国OEM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6 六、中国OEM企业的出路.............................................. 6

(一)创立自主品牌,实现从OEM向ODM再到OBM的转型升级 .......... 6 (二)发挥OEM优势,把OEM做大 .................................. 7 (三)OEM企业的战略转移......................................... 7 七、展望前景........................................................ 8

1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品市场已经由区域性逐渐扩张到全球性。同时OEM企业在中国的盛行,使得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期,OEM企业帮助了中国很多,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但是随着OEM企业在中国的大肆发展和饱和,它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现在的OEM企业在中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那么,中国的OEM企业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

关键字:OEM企业 必要性 必然性 弊端 出路

2

一、OEM的含义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按照字面意思,应翻译称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

也就是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然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承接加工任务的的制造商被称为OEM厂商,其产品被称为OEM产品。

二、我国OEM企业的现状

在全球经济扩张形成的强劲需求的环境下,“中国制造”的商品风靡全球,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逐步得到体现。

近几年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据5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的贡献力量,而我国加工贸易中主要以OEM贴牌生产为主。其中,我国沿海地区更是OEM企业的集中区。

OEM的发展层次依次为:简单加工,完整产品,原厂制造,自有品牌。简单加工包括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以及中小型补偿贸易;原厂制造包括加入设计元素后的OEM;自有品牌包括自有品牌OEM以及OEM自身的品牌。在OEM的经营方式中,产品(这里产品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营销方处于主导地位。已有研究表明,OEM的产品设计和经销方在经营过程中利润丰厚,而OEM的制造方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利润有限,有时非常微薄。

我国绝大部分做 OEM 的企业还处在初级层次上——简单加工,也就是OEM的制造商,有人比之为“喝汤”,而人家则在吃肉。所以说,在我国OEM企业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一些企业靠出卖工人的劳动力来赚取微薄利润的一种企业运营方式。

但是中国的OEM企业却也有很多的无奈,比如江苏高淳陶瓷进出口代表孙进琪说“我们的产品打败了很多日韩竞争对手,现在美国市场销售得很好,占企业外贸订单的70%左右。但是在国外市场,消费者就认那几个熟悉的外国品牌,不贴他们的牌,我们的产品就卖不掉。”所以,中国现在的OEM企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较尴尬的境地——不想受制于人,又不得不受制于人。

3

三、我国OEM企业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万事万物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它的生存法则,和存在的合理性。我国的OEM企业开始发展起来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当时以及随后的几十年中,OEM企业在我国的产生与不断壮大发展也有其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一)我国OEM企业产生必然性

资本家对资本扩张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一个地区的生产能力有限,为了扩大资本,资本家就需要向其他地区扩展自己的生产,于是OEM企业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OEM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品市场已经由区域性逐渐扩张到全球性。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在这种格局的衍变中渐渐强大起来,发展成跨国集团,其品牌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际名牌。市场的扩大必然导致需求的激增,对于企业,或是客观因素的制约,或是出于成本的考虑等诸多因素而无法扩大其生产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需要OEM 的协助。

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经济上一切都百废待兴,是一个还没有被开发过的巨大宝藏。所以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中国 ,使得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生产的“大车间”。 他们的目标无非有二:一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较高的生产率,降低成本;二是利用本地化生产,打开中国市场。在中国那样的经济现状下,国外品牌在中国建立OEM企业是必然的。

(二)我国OEM企业产生的必要性

OEM企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兴起的,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它们的存在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也是必要的。

首先,对于经济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大品牌对中国的注入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打开过国内市场,而且可以带领中国走向国际,提高生产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如江苏国泰华盛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侯文斋所说“我们公司主要做外贸贴牌,虽然利润比较薄,1美元的货只能赚人民币5毛钱,但好在可以跑量,所以经营形势还可以。”所以说OEM企业依靠国外的大品牌确实有利可图。

第二,中国七八十年代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这个时候外资对中国的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OEM的注入也是中国实现改革开放的重要的一步。OEM等外资的注入也为后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提供的一定的国际关系基础。

第三,当时的中国在企业发展方面既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只有丰富的劳动力,而当时的中国企业家没有接受这么多劳动力的实力,所以,OEM企业在中国的实行在

4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就业压力,这样既能维持中国社会的稳定,又能提高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中国当时的生产力的确没有西方国家先进,所以他们所带来的较高端的产品又满足了中国人民逐渐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从以上四点来看,中国当时也是需要OEM的,它的注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四、OEM企业的弊端

OEM企业的存在为中国经济带来的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过分的依赖OEM对中国的经济来 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它似乎成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处的“中国制造”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OEM企业的泛滥会有什么后果呢?

首先,长期从事 OEM 将使企业失去对市场的敏锐性。 企业从事多年的 OEM 生产之后,有可能对市场失去了应有的敏锐性——设计和销售都与自己无关。而市场始终是企业经营的风向标,一个忽视了市场的企业必将受到市场的严惩——被淘汰。

第二,品牌缺失,造成我国 OEM 企业不能形成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参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品牌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企业存在价值在软性指标上的最高体现。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也是企业出奇制胜、战胜对手、争夺市场、开辟财源的强大武。一个长期从事OEM 生产的企业,如果满足于现状,失去了开发自己品牌的兴趣,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 用李嘉诚的话来说“品牌是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中那部分资产”。这一关键利益点,显然被我们很多企业家们给忽视了。在 OEM 贸易中,中国出口企业用别人的品牌出口产品,即使做得再好,也是在为别人的品牌作助推器,因为品牌永远掌握在其他人手里,我们只获得了规模。

第三,无法通过 OEM 获得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 由于技术这一关键生产要素控制在对方手中,国内企业在与外方合作时失去了争取有利地位的资本,无论合作还是竞争都是不公平的。而且,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实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对企业而言,即使有较大的利润也是不安全的,有随时被淘汰的危险。

第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渐减弱。长期以来,中国引人注目的低成本和高生产率始终是吸引外资和左右全球制造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但近两年已有征兆显示,中国原先的某些有利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统计显示,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 0.69 美元,而东南亚一些新兴纺织品出口国的成本约为 0.4 美元,显然我国纺织业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我国的OEM 领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可能消失殆尽。

5

最后,OEM 造成了中国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服装行业的贴牌生产中水污染尤其严重。然而,我们以此为代价却只获得与国外OEM 委托方差距悬殊的微薄利润。同时随着国内原材料、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国内出口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中国出口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更大的利益被 OEM 委托方赚取。

五、目前我国OEM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OEM企业在中国的逐渐饱和,许多OEM企业的生存状况开始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力成本的增加。经过多年发展,沿海地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扩大,相对形成人力资源的不足的状况;而不规范用工的恶劣影响,使更多农民工裹足不前,让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OEM企业的经营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同行业之间竞争加剧,导致竞争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第三,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的战略调整。地区之间竞争的加剧,环保压力的增大,迫使各地政府加大了产业升级的力度,无形中增加了OEM企业的生存成本。 第四,国际国内原材料上涨,使OEM企业的利润变薄。

六、中国OEM企业的出路

OEM企业的发展是大陆沿海地区早年飞速发展起来的途径,但是近两年限制其发展的也是OEM,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讨论关于中国OEM企业的出路是什么了。

(一)创立自主品牌,实现从OEM向ODM再到OBM的转型升级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徐源曾经说到,在短期之内,我国的一些企业会通过OEM获得一些利润收入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主品牌才是一个企业最终的制胜关键。所以对于OEM企业来说,要长期注重能力培养、资源的积累,及时把经营重点逐步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与营销环节转移。注意知识的学习、技术的积累、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增强再创新的能力,实现国外企业文化的中国化。采取合作研发、战略联盟等方式加快新产品开发,从而推动企业实现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型升级。

这是OEM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这样既可以提高中国的经济水平,也可以更多的创建民族品牌,

6

提高我国在品牌界的地位。如果中国多几个“海尔”,那么中国的经济水平,国民生产总值都会上一个大台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大大的提高。

(二)发挥OEM优势,把OEM做大

向OBM的转型固然的最好的解决办法,然而,发展自主品牌并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所有的OEM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正像美国PA咨询顾问集团公司常务顾问朱迪斯·巴尼特女士所说“品牌化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距离疾跑”。对于中国企业而言 ,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具备自己的研发机构和力量,这样不符合国内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企业要长久地做贴牌生产。 所以,我们应该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这些中小型企业出谋划策。

第一,应突破长期形成OEM惯性,倡导创新精神,提升转型升级动力。在过去环境较好的时期,一些OEM企业由于业务量大、发展快、管理简单、现金流稳定、不需要开发营销渠道等,形成了OEM惯性。企业忙于应付日常业务,习惯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缺乏危机意识及前瞻眼光,欠缺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而哲学上说,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这些OEM企业的管理者要打破长期形成的OEM惯性,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创新精神,培育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第二,应充分利用国内巨大内需的宝贵资源,处理好两个市场的关系,逐步培育自主品牌。OEM企业大多属于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本质上是天生的国际企业。在当前“市场在中国”的环境下OEM企业要采取灵活的策略,在开发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应注意充分利用国内巨大内需的宝贵资源,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培育自主品牌。

第三,应充分利用国外品牌为其提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尽可能大的将其中国化,总结出适合国内企业使用的一套理论,逐步积攒自己企业的实力与品牌意识,为随后创建自己的品牌完成产业转型做准备。

(三)OEM企业的战略转移

我国的OEM企业的特点为东部沿海较集中,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不断上升,国内的OEM企业可以向生产成本更低的西部进行产业扩展。而企业的研发、设计和运营中心仍留在较发达的城市。这样一方面,利用了西部较低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较发达城市的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等。

但是这种战略转移动对许多OEM企业来说,有其可行之处,但也会面临如下问题:运费的增加、本企业人才的流失、建厂的费用、未来的风险等问题。

7

七、展望前景

OEM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以后的几十年中甚至是现在,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现如今,它确实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面对OEM企业,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应对其嗤之以鼻,也不应该趋之若鹜,我们应该允许并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但是面对如此险峻的国际经济形式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去大力推动中国名族品牌的发展呢?

老一辈的终是要逝去的,新生的力量还是要靠我们80后和90后,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为青年加油,为祖国的未来加油。终有一天,我们会不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终有一天中国的民族品牌会遍及全世界;终有一天,世界上不再到处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