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四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yù)盾①与矛者,誉②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⑤应⑥也。夫⑦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②誉:赞誉,夸耀。③陷:穿透、刺穿。④或:有人。⑤弗能:不能。⑥应:回答。⑦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

2.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③,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注释] ①抟(tuán):用手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重。③力不暇供:力不从心。

[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___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____》。

[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

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

[4]请用“ ”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5]神话故事知多少:

中国神话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献的______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_____和勇猛无敌的

______;看到“百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______。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

3. 思维拓展。

小窗户

天黑了,滴滴答答的雨点把睡梦中的小窗户敲醒了。小窗户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小雨点,你要干啥呀?”小雨点说:“天又黑又冷,你让我进屋去暖和暖和吧。”小窗户摇摇头说:“不行呀,你进来会把屋子搞脏弄湿的,你不能进来。”小雨点哭了,在窗户的玻璃上留下道道泪痕。

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像白天一样。小雪花轻轻地飘落到小窗户上,悄悄说:“醒醒吧,你让我进去看看小朋友,我想和他们玩。”小窗户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睡觉,等他们醒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小雪花点点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窗户上等待着,晶莹的雪花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窗花。

黑夜过去,太阳出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小窗户早早就醒了,它有礼貌地向太阳公公问好,又对春风阿姨说:“欢迎您,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于是,小窗户开得大大的,明媚的阳光和温馨的春风穿过窗棂把一个个小朋友从甜甜的梦中唤醒。 (1)我是模仿秀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暖和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黑又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精灵。

( )的眼睛 ( )的阳光 ( )的雪花 ( )的春风 (3)探究阅读

①小窗户为什么不让小雨点进屋?用“﹏﹏”标在文中。 ②用“——”标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③是谁把小朋友们唤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练习。

王戎七岁,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取之,信然。 [1]补全文言文。

[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王戎__________》,王戎是“___________”之一,自幼聪慧。

[3]解释下列字、词。

(1)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竞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7

[4]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莫扎特“解套”

大作曲家莫扎特还是海顿的学生时,曾和老师打过一次赌。 莫扎特说,他能写出一段曲子,老师准弹不了。

世界上竟会有这种怪事?在音乐殿堂奋斗了多年且早已功成名就的海 顿岂能轻易相信。见老师疑惑不解的样子,莫扎特竟真的伏案疾书起来,很快便将一段曲谱交给了老师。海顿未及细看便满不在乎地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仅一会儿的工夫,海顿就弹不下去了,于是他惊呼起来:“这是什么呀?我两手分别弹响钢琴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位置呢?”

接下来海顿以他那精湛的技巧又试弹了几次,还是不成,最后无可奈何地说:“真是活见鬼了,看样子任何人也弹奏不了这样的曲子。

显然,海顿这里讲的“任何人”其中也包括莫扎特。莫非莫扎特也钻进了自己设计的“套子”中?且慢,让我们沉住气,仔细看看莫扎特是如何“解套”的吧——

只见莫扎特接过乐谱,微笑着坐在琴凳上,胸有成竹地弹奏起来。海顿也屏住呼吸,留神观看他的学生究竟会怎样去弹奏那个需要“第三只手”才能弹出来的音符。

令老师大为惊喜的是,当遇到那个特别的音符时,莫扎特不慌不忙地向前弯下身子,用鼻子点弹而就。

海顿禁不住对自己的高徒赞叹不已。

莫扎特的这一轶闻饶有趣味.尽管在公开演奏场合他从未表演过用鼻子去弹钢琴,但这次打赌所表现出来的变通思维,在他的不朽作品中处处闪光。

“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这应当是创新学推崇的一条座右铭。变不可能为可能,这也是创造型人才应具备的一种潜质。是的,从创新学的角度讲,没有不能实现的事情。

[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屏______ ( ) ______ ( ) 曾______ ( ) ______ ( ) [2]填上合适的词语。

钻进( ) 表演( ) 变通( )

疑惑的( ) 精湛的( ) 不朽的( ) [3]摘抄文中的成语,并用其中的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位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创新学推崇的一条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文展览馆。

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_____”上。

(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同学们用诗句来

3 / 7

应答赞美,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

(A)将谓偷闲学少年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万紫千红春满园

(2).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_____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C)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三字经》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一句是______。

(A)香九龄,能温席 (B)融四岁,能让梨 (C)亲师友,习礼仪 2、在《小儿垂钓》中,写路人问路,而小孩不回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班在学校拔河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像《古今贤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传:_________________ (2)弃:_________________ (3)意:__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 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王戎,晋朝人,“_________”之一,自幼聪慧。

[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A.zhé B.shé C.zhē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 诸儿竞走取之( )

A.争着走过去。 B.争着跑过去。

[4]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从词语“_________”可以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5]王戎与诸小儿相比哪个不是他的过人之处?( )

A.仔细观察,不盲从。 B.善于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4 / 7

C.认真思考。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9.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 遂成大学。 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____,现在人

5 / 7

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_也感到心惊。

(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

1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这段文字讲述的是_____的故事,本文选自《___》。文中的夸父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2]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miǎn)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jì)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ɡ)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②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③牵牛来责蹊(xī)田,父怒,挞(tà)④之。已而复如初。

(注释)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或:有人,有的人。④挞:用鞭子打。 [1](理解句子)读一读,给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________) A.王冕进入学堂偷窃,听到学生们在读书。 B.王冕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生们读书。 (2)或牵牛来责蹊田。(________)

A.有人牵着牛来责骂王冕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

6 / 7

B.或者牵着牛来践踏田里的庄稼。

[2](梳理内容)文中写了哪个事例来说明王冕爱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性表达)结合短文,试着说说王冕能成为大文学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积累)王冕读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下列词。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 ) ( )——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