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
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
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1 / 20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2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1)(__________)端坐不倒 (2)(__________)近视之
(3)(__________)戏于水 (4)(__________)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 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 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母爱的姿势 B. 端坐不倒的母熊 C. 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20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①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③。
(注释)①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
②校(jiào):通“较”,比较。
③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_______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
[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4 / 20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1)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
(2)人问之(________)
(3)取之,信然(________)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 信服 B. 征服 C. 服从
5 / 20
)
4.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这篇小古文出自( )
A.《列子.汤问》 B.《山海经北海经》
C.《世说新语》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历,体验 B.吃一点试试
C.常常 D.曾经
[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
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 D.取之,信然(信:相信)
[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
6 / 20
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
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
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树/在道边/而/多子
[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
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
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
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7 / 20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
5. 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何不/试之以足
D.私拟作/群鹤舞空
[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8 / 20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
[3]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 ②遽契其舟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20
6. 阅读理解。
借 衣
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①公起,为之摩②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③,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①掖:扶 ②摩:抚摸 ③恤:爱惜
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10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诗小考场。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
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调音师
11 / 20
(4)好朋友,牵牵手。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 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
12 / 20
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 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 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 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13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逮__________ (2)愿___________
(3)给__________ (4)大学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主人怪问衡_______________
[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舍有烛而不逮。
14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文直通车。
精卫填海
炎帝( )之少( )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卫精,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15 / 20
)而不返( ),故为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各小孩______,只有王戎_________。
[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20
[3]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 (2)尾(______)
(3)云(______) (4)渐至佳境(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20
13.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思维拓展。
小窗户
天黑了,滴滴答答的雨点把睡梦中的小窗户敲醒了。小窗户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小雨点,你要干啥呀?”小雨点说:“天又黑又冷,你让我进屋去暖和暖和吧。”小窗户摇摇头说:“不行呀,你进来会把屋子搞脏弄湿的,你不能进来。”小雨点哭了,在窗户的玻璃上留下道道泪痕。
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像白天一样。小雪花轻轻地飘落到小窗户上,悄悄说:“醒醒吧,你让我进去看看小朋友,我想和他们玩。”小窗户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睡觉,等他们醒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小雪花点点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窗户
18 / 20
上等待着,晶莹的雪花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窗花。
黑夜过去,太阳出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小窗户早早就醒了,它有礼貌地向太阳公公问好,又对春风阿姨说:“欢迎您,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于是,小窗户开得大大的,明媚的阳光和温馨的春风穿过窗棂把一个个小朋友从甜甜的梦中唤醒。
(1)我是模仿秀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暖和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黑又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精灵。
( )的眼睛 ( )的阳光
( )的雪花 ( )的春风
(3)探究阅读
①小窗户为什么不让小雨点进屋?用“﹏﹏”标在文中。
②用“——”标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19 / 20
③是谁把小朋友们唤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