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技术与市场技术应用

2019年第26卷第2期

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研究

陈惠红1,刘世明2

(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摘 要:了解当前高校、企业、政府等各级对协同创新中心的需求现状及其构成因素,提出基于云计算的富媒体协同创新

中心概念、内涵及实施方案,探讨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可操作的方案,通过该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全和完善,推进中高教育改革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9.02.070! 引言

在广州政府、多家院校、企业和社会范围内开展协同创新中心需求调研、职业发展路径调研,了解各级对协同创新中心的需求,成立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分析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构成因素及可操作的方案,最终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基于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人才队伍

协同创新中心人才队伍的结构、层次和来源都需要与创新中心的研究主题紧密相关,坚持人才的学科背景不背离中心主题。需要至少科研和管理两个队伍,其中科研队伍是创新中心是否成功的关键元素,包括首席技术专家、科研骨干和研发人员等专业人才;管理队伍人才来源广泛,要求其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也需要熟悉创新中心组织的运行方式,是实施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 设计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结构594:

协同创新中心是围绕人才培养、解决科研难题、项目合作等组建起来的,人员组建上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在水平结构上由多个职能部门组成,在垂直结构上形成多个项目,各个项目按照需求组建人次队伍,矩阵式结构非常适合高等职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方式。

$ 制定协同创新中心制度594:

制定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中心制度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社会等各方面内容。具体来说,中央政府颁布鼓励和支持协同中心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利好政策;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特点,制度教育、科技、文化等方向的统筹政策;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同人才培养、项目共同开发、难题研究等规范化制度,并制定人才输出、利益分配、激励、评价等制度。% 构建协同创新云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协同创新平台不仅提供高校和企业的展示,也提供校企社深度合作,如项目研发、人才招聘、人才推荐等密切合作,通过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云结点,共享资源、传递信息,达到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的目的。用户通过登录浏览器、客户端或者APP,选择政府、高校、企业的云节点即可登入协同创新平台。在协同创新平台中,将分布于计算机网络各节点的信息利用云部署的方式给予整合,用户登录云平台,在任何时间、地点均可看到高校、企业和政府政策、人才、技术、市场和行业的信息。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服务器,搜索或者查找所需资

源,平台通过节点名字发送元数据请求,根据请求定位到该资

源文件存储对应的数据节点块,客户端通过不同节点接收到数据后,将内容整合成资源文件,发送回用户。& 深入校企社政府的合作

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富媒体研发中心牵头,东软学院与人民邮电出版社、极客学院、四川齐齐乐同属于富媒体行业链,组建协同中心,高校发挥在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优势,企业发挥校社接轨、联合培养、系统技术、产业引领和资金方面的优势,为校企项目合作、知识探索、市场化人才培养、资源优势互补等协同发展创造条件。目前,以校企社共同开发中心资源,包括各科目配套教材、微课慕课、视频资源、内容碎片等,学徒制订单制培养等相关协同创新工作也正在开展。云计算的协同创新平台不仅提供高校和企业的展示,也提供校企社深度合作,如项目研发、人才招聘、人才推荐等密切合作,确定协同创新中心考核的方式、考核程序、评价体系,建立由学习、就业、与教育管理部门三方共同参与的基于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达到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的目的。* 推广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将对基于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过程形成详细的、可操作的方案,由部分学院试点,并及时跟踪、反馈其实施效果,而后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公认度高、共享性强、高质量的基于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8 结语

完整系统地提出基于云计算的富媒体协同创新中心概念、内涵及实施方案,尝试三方合作,建立由企业、出版社、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基于云计算的协同创新中心代替当前五花八门,多而滥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该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全和完善,推进中高教育改革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基金项目:

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九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F06);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7年年度课题(GDGZ17Y004)作者简介:

陈惠红(1982-),女,福建古田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大数据、图形图像研究。

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