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的分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关于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目前,桩基础是我国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类型。在建筑工程当中,桩的种类、形式、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以及设计方法都得到很大的进步,这也使得很多建筑工程都广泛采用这种基础形式。桩基施工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体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本文探讨了桩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工艺控制要点和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桩基施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以保证满足整体工程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全面发展,建筑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现如今,大量的人居环境建设和能源需求为高新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载体和最佳的机遇,所以我们要高度强调重视自力更生,大力依靠自主创新,进而实现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以更好地应用。桩基工程是提高基础承载力的有效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但是由于原材料、施工操作、机械设备等原因,导致工程中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因此在施工前期做好桩基施工的施工方案,制定相应预控措施,了解常见问题的控制要点,对桩基工程的质量保证和施工顺利有重大意义。

一、建筑工程桩基类型

由于桩基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自身独特的优点,还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代建筑施工过程中一项科学有效的基础施工技术。桩基可以根据建筑工程情况要求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要求。

1、按作用分类

1.1抗拔桩:由于高层建筑受水平荷载作用较大,因此需要将基础与土体深入连接,达到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和倾斜,称为抗拔桩。

1.2抗浮桩:很多建筑物地下水丰富,水压很高,尤其是靠近河流湖泊等处,通常需要打桩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防止建筑物被地下水压力破坏。

1.3承载桩:由于建筑物的体量较大,原有地质条件无法满足上部荷载,因此需要打桩深入到土体内部的基岩,提高整体基础的承载力。

1.4 CFG桩:它主要是采用水泥粉煤灰、砂石、灰土等,来代替原有软弱土质,同时加压周围土体,来改良土质环境和提高整体承载力。

2、按受力类型分

2.1端承桩:将桩体打入到土体深处基岩,将上部建筑荷载通过桩体传递到硬质持力层上,来达到承载的作用,称为端承桩;为了提高桩底抗压强能力通而将桩的底部扩大,称扩孔桩。

2.2摩擦桩:通过桩体与周围土质的摩擦力,来抵抗上部荷载。通常适用于土质相对较密实的区域,而且桩身比较长。

3、按施工工艺分

3.1预制管桩:桩体在工厂提前预制,并且达到设计强度,直接运送到工程现场,采取锤击或静力压桩的方式,将桩体打入到设计深度。

3.2钻孔灌注桩:先通过钻机在设计位置钻孔到一定深度,放入钢筋笼,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二、预制管桩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

1、断桩

1.1原因分析

1.1.1在运输或起吊的过程中已经断裂。

1.1.2桩身弯曲或垂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受力的时候,发生剪切断裂。

1.1.3桩身内部有孔洞或裂缝,导致受压时发生断裂

1.2预防措施:在预制管桩进场的时候,要见对其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果有裂缝、弯曲等现象,坚决不允许使用。

2、挤土现象

2.1原因分析

2.1.1设计的桩体间距过近:很多设计单位为了追求高的保险值,将桩体设计的很多,导致间距过密。在桩体施工的时候,后打入的桩对土体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引起已打入桩体的上浮。

2.1.2桩体施工顺序不当:为了机械转移的方便,而没有按照打桩的原则来进行,导致积土现象严重。

2.2预防措施

2.2.1设计的时候,要保证桩体间距至少为3倍的桩身直径,不可过密的设置。

2.2.2打桩时遵循先中间后两边的施工原则,不可朝着一个方向顺次施工。

三、钻孔灌注施工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

1、灌注混凝士时桩孔坍孔

1.1原因分析

1.1.1钢筋笼放进去后,灌注混凝士时,孔内外水头未能保持规定的高差。

1.1.2孔外堆载过多,导致孔内侧压力较大,而导致坍孔

1.1.3导管在放入的过程中卡挂在钢筋笼上,或者挤压钢筋笼而导致坍孔。

1.2预防措施

1.2.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

1.2.2要及时清理孔内已经坍塌的泥土,必要时可通过筑高孔口提高孔内水头高度,使之不再坍孔。

1.2.3如果采取以上方法仍然没有效果,则应将钢筋笼和导管拔出,重新钻孔。

2、桩身缩颈

2.1原因分析

2.1.1泥浆中杂质含量过高,或者是含有石块,导致进入孔内引起桩周边保护层厚度不够

2.2.2空中水头压力不够,导致局部孔内土方发生失稳下落,而下落后留下的孔洞在成桩后形成夹杂或缩颈。

2.2防治方法

2.2.1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并使用合适的泥浆配合比,满足现场实际条件需求。

2.2.2钻孔过程中,要保证孔边不要堆载。成型后要及时对孔内土方进行清理。

2.2.3钻孔的时候,应尽量加快成孔速度,并马上用泥浆进行护壁,这样才能保证孔壁水位高度和不会塌落。

3、夹泥、断桩

3.1原因分析

3.1.1灌注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混凝土的配比不当、塌落度过小,骨料过大等原因,导致在灌注的过程中发生离析,而导致桩身质量不合格。

3.2.2灌注中有部分导管被堵塞;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如果未及时处理,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混凝土桩身中断的事故。

3.2防治方法

3.2.1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延长混凝士初凝时间,加快浇筑的过程。

3.2.2灌注混凝土前,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看一切是否正常,如果是体积较大的工程,还应当有应急预案和备用设备及材料。

4、钢筋笼上浮

4.1原因分析

4.1.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距离较短,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4.1.2由于混凝土灌注超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4.2防治方法

吊放好钢筋笼后应及时把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桩基工程施工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

桩基工程大多是地下工程,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受影响因素较多,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经调查证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桩基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很多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都与桩基工程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选择之前,一定要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来选择合适的桩体。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之前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要点,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每一个工序和环节,做出合格且安全稳固的桩体。

参考文献:

[1] 唐冬雪. 桩基础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J]. 科技资讯,2009.27.

[2]施伟达.关于桩基础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6.

[3] 欧阳立清.桩基础施工影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 中华建设报,2008.

[4] 郭廷俊.夯扩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 贾清霞,李竟飞.桩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6] 施伟达.关于桩基础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