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2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摇曳(yè) 拮据(jū) 顿开茅塞(sāi) B.恪守(gè) 娉婷(pīng) 桑梓(zǐ) 奄奄一息(yǎn) C.骸骨(hái) 狡黠(xié) 灰烬(jìn) 呱呱坠地(gū) D.阔绰(chuò) 恣睢(zì) 慰藉(jiè) 自吹自擂(lé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蓬蒿 身份证 心无旁鹜 断章取义 B.恻隐 满堂彩 通宵达旦 融会贯通 C.嬉闹 渡假村 断壁残垣 形销骨立 D.端祥 攻坚战 如雷贯耳 走投无路

3.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入初中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转眼已是初三。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顶礼膜拜。 C.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用鲜血凝结成了伟大战斗友谊。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是一下子一蹴而就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强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随着“复兴号”高铁最高时速提至350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峰。 C.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在于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早报告。 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英雄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②总之,千千万万的英雄,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③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情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④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A.③①④②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烤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之为“汗青”。常用来指史册。

试卷第1页,总15页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B.《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书序,为东阳马生的书做的序言。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等应考,中试称为“举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比至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天大雨

(2)把“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是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充分表现了陈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士兵们之所以跟着起义,除了形势所迫,被逼上绝路,也有敬畏陈涉,爱戴吴广,愿意为其效力的因素。

C.起义军冒充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队伍,为的是纪念二者的功绩,也是为二者的无辜被害向统治者申讨正义。

D.起义军一路上收编人马,力量迅速壮大,反映了秦朝的暴政不得民心,也表明了陈涉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2页,总15页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②,钟鼓不修,子女不饬③,亲亲长长,尊贤任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张:乐器上弦。③饬:通“饰”,修饰。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期年而有扈氏服”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隐居金陵(今南京)。 ②朝鸡: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③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整句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C.词的上阕既写出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沟通,过渡衔接自然紧凑。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句子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试卷第3页,总15页

④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⑧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以死明志、报效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1)本期班级读书月的推荐书目是《水浒传》,请你写一则海报宣传语,要求突显本书特色,语言凝练。

(2)请你从下列《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中选出与武松有关的2个情节,填写在横线上(只写序号)。

①景阳冈打虎 ②拳打镇关西 ③风雪山神庙 ④醉打蒋门神 武松:_______________(只能填2个,多者此题不得分)

(3)结合《水浒传》全书,你认为武松是一个什么样形象?结合情节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嫦娥五号是如何完美落月的

①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迅速接近、精准选点、稳步着陆……整个落月过程,嫦娥五号自主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精细的动作,犹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袅袅仙子。嫦娥五号是如何实现完美着陆的呢? ②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点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通过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指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是大推力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的障碍,实现“粗避障”。然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进行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之后再斜向下飘向选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之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然后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③落月的关键在于平稳。与嫦娥三号的着陆缓冲设计方案相比,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缓冲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机构重量指标却减少了5%,这为研制团队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如何做到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着陆缓冲系统——四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腿”来吸收着陆的冲击载荷,确保稳定着陆。这套缓冲系统保证了四条“腿”收拢简单、展开可靠,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确保了嫦娥五号稳定可靠地完成与月球的“亲密拥抱”。

④在降落的过程中,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体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会激起月尘,容易触发月尘污染星敏感器,从而影响上升器后续的月面起飞。为了不让月尘“迷了上

试卷第4页,总15页

升器的漂亮眼睛”,科研人员特别设计了一个保护罩,当探测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保护罩打开。这一睁一闭之间,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已经顺利着陆在月亮之上。这一过程被科研人员亲切地称为“天黑请闭眼”。

⑤落月过程中的所有的讯息,都需通过着陆上升组合体的定向天线——把探测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的发射转换装置来传送遥测数据。定向天线包含了反射面天线辐射器、双轴驱动机构。双轴驱动机构就像人的肩关节、肘关节,驱动反射天线辐射器灵活地转动,确保定向天线始终对准地面。为了使整器减重,此款反射面天线的极致轻量化设计相比同类天线减重40%以上,既轻便又可靠。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嫦娥五号是如何实现完美着陆的。

(2)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双轴驱动机构就像人的肩关节、肘关节,驱动反射天线辐射器灵活地转动,确保定向天线始终对准地面。

(3)下列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阐述嫦娥五号如何实现完美着陆。

B.文章的第①段,把嫦娥五号自主完成了复杂精细的动作比作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袅袅仙子,主要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表现太空的美妙神奇。

C.第③段中画线句“如何做到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的“之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

试卷第5页,总15页

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3)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八、作文

试卷第6页,总15页

按要求作文。

余光中,在春天里想起了杏花春雨的江南;白居易,在春天里想起了西湖的旖旎风光;杜甫,在春天里想起战乱后的长安城……春天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记?是踏春邂逅第一朵迎春花的欣喜,是在春天泥泞路上的艰难跋涉的坚持,是温暖的情谊让心中的块垒涣然冰释……

请以“春天,遂想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7页,总15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顿开茅塞”的“塞”应读作“sè”。 B项,“恪守”的“恪”应读作“kè”。 C项,“狡黠”的“黠”应读作“xiá”。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心无旁鹜”应写作“心无旁骛”; C项,“渡假村”应写作“度假村”; D项,“端祥”应写作“端详”。 故选B。 3.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不符语境,使用错误。

B项,顶礼膜拜: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现多含贬义)。不符语境,使用错误。

C项,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不符语境,使

试卷第8页,总15页

用错误。 故选C。 4. 【答案】 D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团结协作”后添加“的精神”。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随着”。

C项,语序不当,应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故选D。 5. 【答案】 A 【考点】 句子排序 句子衔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通读各分句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揭示英雄的作用”,按照逻辑层次关系来写,由个人到国家层次来介绍,所以确定③句是首句,据此排除C、D两项;接着①句介绍“对国家而言”,为第二句,据此排除B项。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沁园春·雪(毛泽东)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项,“本文是书序,为东阳马生的书做的序言”表述有误。《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二、课内阅读 【答案】

试卷第9页,总15页

B

(2)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C

【考点】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词多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一向、平时/白色的。 B项,屡次。 C项,等到/靠近。 D项,集会/适逢。 故选B。

(2)刑其长吏:杀掉各级主管长官。

(3)C项,起义军冒充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队伍主要目的是假借他们的名义,以顺应民心,树立起义队伍威信。 三、课外阅读 【答案】

(1)处不重席/食不贰味

(2)作战却不能取得胜利,这是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啊。

(3)善于反思不能取胜的原因;注重自我修养德行,严于律己;尊重人才。 【考点】 文言断句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参考译文】

夏后伯启和有扈氏在甘泽大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作战却不能取得胜利,这是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啊。”于是,(他)坐的时候不铺两张席子,吃饭时不上两种以上的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自己子女不穿带有装饰性的衣服,亲近亲属,敬爱长辈,尊敬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批评(评论)别人,一定要先批评(评论)自己;想要了解别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解答】

试卷第10页,总15页

(1)“处不重席”意为“(他)坐的时候不铺两张席子”,“食不贰味”意为“吃饭时不上两种以上的菜肴”,二者为并列结构,故应分别在其前后断句。故正确的断句为:处不重席/食不贰味。

(2)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却。是:这。

(3)通读全文,结合“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可知,当战败时,夏后伯启没有再次征战,而是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取胜,得出自己德行太浅薄、教化不好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出原因一:善于反思不能取胜的原因。结合“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可知,夏后伯启反思自己德行浅薄、教化不好后,从穿衣、吃饭、娱乐生活、对待他人态度等方面进行改正,对自己要求严格,修养自己的品德,由此可以得出原因二:注重自我修养德行,严于律己。结合“尊贤任能”可知,夏后伯启还尤其重视尊重贤良的人、任用能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原因三:尊重人才。 四、诗歌鉴赏 【答案】 C

(2)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退隐后生活的悠闲惬意;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对仕途的淡泊与豁达。 【考点】 词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把握主旨情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又借‘茅屋数间’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错误。结合上阙内容可知,作者笔下的茅屋是清洁、美好的,茅屋周围的环境是清新、美丽的,虽是茅屋,但是却不是写经济的困境,而是展现环境的清新。

(2)仔细阅读本词可知,词的上阙描写了晚年隐居之处的自然环境,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美丽清新、富有生机,无形中写出了自然的美,也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结合“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可知,下阙前两句描写了自己隐居之后的生活,“午枕”“欹眠”写出作者惬意、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展现了退隐后生活的悠闲惬意。结合“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可知,作者由耳边的鸟鸣想到当年做官时听到的早朝的鸡鸣,恍如隔世,今昔对比,故人都老了,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易老。“茫然忘了邯郸道”中“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而“茫然忘却”则写出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态度,忘却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淡泊与豁达。 五、句子默写 【答案】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②山雨欲来风满楼,③蜡炬成灰泪始干,④山回路转不见君,⑤会挽雕弓如满月,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不求闻达于诸侯,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咸阳城东楼(许浑)

试卷第11页,总15页

无题(李商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出师表(诸葛亮) 过零丁洋(文天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①注意“畔”的书写。 ②注意“欲”的书写。 ③注意“炬”的书写。 ④注意“转”的书写。 ⑤注意“挽”的书写。 ⑥注意“赢”的书写。 ⑦注意“侯”的书写。

⑧由“表现诗人以死明志、报效国家”可推知答案。注意“汗”的书写。 六、名著阅读 【答案】

(1)答案示例1:读《水浒传》,领略各路英雄豪情。 答案示例2:官逼民反,看水浒好汉行侠仗义。 (2)①④

(3)英勇无畏、力大无穷的打虎英雄;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疾恶如仇、崇尚忠义、爱憎分明的行者。 【考点】 《水浒传》 宣传标语 课内名著阅读 情节内容 名著人物形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拟写标语时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水浒传》特色;二是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2)②“拳打镇关西”与鲁智深(鲁达)有关;③“风雪山神庙”与林冲有关。故填①④。 (3)结合《水浒传》内容可知,梁山好汉武松有以下故事情节:景阳冈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孙二娘(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施恩(金眼彪)夺回快活林(孟州

试卷第12页,总15页

道);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行者;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等。据此分析,武松是一个英勇无畏、力大无穷的打虎英雄;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疾恶如仇、崇尚忠义、爱憎分明的行者。 七、现代文阅读 【答案】

(1)①采用“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实现“选址正确,落点准确”。 ②通过着陆缓冲系统实现平稳着陆。 ③用保护罩防护星敏感器防止月尘污染。 ④通过定向天线传送遥测数据。

(2)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双轴驱动机构比喻成人的肩关节、肘关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驱动反射天线辐射器的灵活性。 B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说明方法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阅读文本,根据第②段中“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点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可概括得出嫦娥五号采用“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实现“选址正确,落点准确”;根据第③段中“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着陆缓冲系统——四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腿’来吸收着陆的冲击载荷,确保稳定着陆。这套缓冲系统保证了四条‘腿’收拢简单、展开可靠,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确保了嫦娥五号稳定可靠地完成与月球的‘亲密拥抱’”可概括得出通过着陆缓冲系统实现嫦娥五号的平稳着陆;根据第④段中“为了不让月尘‘迷了上升器的漂亮眼睛’,科研人员特别设计了一个保护罩,当探测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保护罩打开”可概括得出用保护罩防护星敏感器防止月尘污染;根据第⑤段中“落月过程中的所有的讯息,都需通过着陆上升组合体的定向天线——把探测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的发射转换装置来传送遥测数据”可概括得出嫦娥五号通过定向天线传送遥测数据。

(2)结合画线句内容,首先指出说明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作用。画线句中“双轴驱动机构就像人的肩关节、肘关节”,将双轴驱动机构比喻成人的肩关节、肘关节,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驱动反射天线辐射器的灵活性。 (3)B项,“表现太空的美妙神奇”理解有误。文章的第①段,把嫦娥五号自主完成了复杂精细的动作比作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袅袅仙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嫦娥五号落月的过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3)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试卷第13页,总15页

(4)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考点】

记叙文中间段的作用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赏析文章语言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散文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有关“枣树”生长环境的描写,然后用简洁的语句分点概括出环境特点。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枣树的生长环境。“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结合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出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2)解答此题找准句子的赏析点十分重要,一般从语法、修辞、情感、背景几方面入手。这两个句子都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第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第②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3)解答此题要结合引用的诗歌内容,从它与文章主旨之间的关系去分析。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文中引用《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一是为了表现作者心情的改变,它们去掉了作者自身的俗气;二是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

(4)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在文中的感悟即为文章要表现的主旨,解答此题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段落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作者在文章的末段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悟,综合末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感悟到: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八、作文 【答案】

参考例文 春天,遂想起

春雨敲打着池塘中的水,泛起层层涟漪;春天,遂想起,你!又是一年花开灿漫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个 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奶奶。

走在这条经常和奶奶一起照的小路上,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这里,充满了我和奶奶的回忆,伴着浓浓的花香,我坐

在这里的摇椅上,轻轻荡着,回忆奶奶和我的回忆。

回忆中,奶奶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呀,奶奶的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至今仍然记得。奶奶和

我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选着了对的路,才能走上人生的巅峰。奶奶的话,总是那么的发人深省。

摇椅轻轻荡着,我倚在椅背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看到了奶奶的脸庞,那一道道的褶皱,是被无情的岁月

刮伤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曾在我儿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我醒来,已是黄昏,

试卷第14页,总15页

想着奶奶的脸庞,望着那夕阳;那黄昏

的夕阳,像极了奶奶的脸!记忆中,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

小时候,我经常让奶奶背着我,一开始奶奶轻轻松松的就能将我背起,慢慢的奶奶再也背不动了我开始和奶奶一起走,再

后来,我才渐渐发现,奶奶的背驼了,两鬓的头发也愈来愈白。 我越来越高,而奶奶却越来越矮小了。

现在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可是每当春天的时候,我总会在这条小路上走一走,回依着我和奶奶的一点一滴。

春天,遂想起,你的回忆;春天,遂想起,你的言语;春天,遂想起,你的脸庞;春天,遂想起,你的形态。春雨滴答滴

答的落着,敲打着池塘中的水,泛起了阵阵涟漪…..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是命题作文。结合提示语”是踏春邂逅第一朵迎春花的欣喜,是在春天泥泞路上的艰难跋涉的坚持,是温暖的情谊让心中的

块垒涣然冰释…”可知,“春天”既可以写具体意义上的春景春色,也可以写象征意义的春天,比如人生的春天,人和人之间关系

的春天,某一行业(传统文化、华夏文明、文学艺术等)的春天,时代与社会的春天,以及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春天。“遂想起”的

内容是“春天”引发的联想: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成长的象征;春天有绚丽的风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

;春天有温和、煦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如师长的教导;春雨绵延不断,恰如思念不绝;孩子们

唱着春天的歌谣,是对美好童真的歌颂;老人们重温春天的记忆,是对年轻时光的缅怀;冬天过后有春天,要迎来春天就要挨

过寒冬,美好的风景往往孕育在艰苦的环境中;也可反其意而行之。春天固然美好,其它季节也各有妙处,不必沉湎、流连春

色,不必过多惜春、伤春。在文体上,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抒情类的散文;也可以发表对春天的认识,写成议论文。

试卷第15页,总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