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勇臣;陈金雄
【摘 要】目的:研究互联网医疗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为其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介绍国内外互联网医疗的现状,研究其本质及特性,分析国内现有的3种主要互联网医疗模式,结合医院自身建设,提出开展互联网医疗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结果:提出了开展互联网医疗需要医院领导支持、符合国家相关规划、有强大的信息资源支撑、挖掘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类型、以医院内部信息化作为支撑、建立一套运营管理机制等建议.结论: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建设和发展需多方联动、积极配合,未来必将引起医疗服务模式的新变革.%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medicine technology in medical facilities.Metho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 medicine was analyze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hina,and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medicine were researched.The three modes for internet medicine were analyzed in china.The consider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internet medicine.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upport from the director,compliance with national
regulations,information resources support,internet medical service typing,intra-hospital informatization,institutions for ru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etc.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has to provide support in policy,data resource and etc.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17(038)003
【总页数】3页(P120-122)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技术;发展模式 【作 者】来勇臣;陈金雄
【作者单位】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350025福州,福州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318;R-058
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时下市场关注的热点,是对医疗健康领域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使得医疗健康服务从以处于垄断地位的医院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病患需求为导向的S2C(service to consumption)模式转变,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1]。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医疗?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剖析一下它的内涵。目前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互联网医院、虚拟医院、网络医院、云医院等,其实质都是利用互联网+医疗信息技术为广大患者开展的一种网络问诊和健康服务的创新服务新模式。同时,借助于网络可穿戴监测设备为患者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参数提供实时监测和服务,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技术收集整合患者病史健康档案资料,为患者提供多种健康医疗线上与线下的服务。
互联网医疗的实质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延伸医疗服务和品质,丰富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与健康服务。 1.1 国外现状
互联网医疗起源于美国,最初由远程问诊演变而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互联网医疗最初在美国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自2013年奥巴马政府的平价法案正式实施,价值医疗成为联邦政府医保赔付的依据,最终促成了互联网医疗的爆
发式增长。在美国,远程问诊作为节约诊疗费用的最重要手段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远程问诊、医生点评、远程监控、大数据和保险比价等网站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美国互联网医疗作为传统医疗服务业的控费手段,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1]。 1.2 国内现状
我国的远程医疗也有20多年的历史,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区别。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刚刚起步,虽然势头迅猛,但离“落地”很远,尚处于摸索阶段,主要原因有3点:(1)从国家和地方层面缺少强有力的政策背景支持;(2)市场氛围尚未形成,很多医疗机构以及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缺乏认真分析研究,停留在概念阶段;(3)传统的就医观念根深蒂固,接受互联网医疗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开展的程度看,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发展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政府大力支持出台配套产业政策和市场培育渐趋成熟之时,互联网医疗才能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医疗的本质是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一种契约活动,患者慕名或者来医院寻找合适医生解决疾病之苦,医院不但要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同时也要能够提供检查、治疗、手术等服务[2]。互联网医疗如果没有实体医院的支撑,很难取得广大患者的依赖,很难长久持续发展,很可能昙花一现。互联网对于患者与医生来说,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寻医问药新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医疗机器人等的发展,可以丰富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内容,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传统的医疗模式,至少目前它代替不了医生,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医疗离不开实体医院的支持[3]。实体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决定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在一个区域内(地区或者省等)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医院,其互联网医疗才能走的更远,才能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4]。
通过我院互联网医院开发建设与应用经验看,互联网医疗具有如下特性:
(1)互联网医疗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如果新疆的互联网患者利用广州互联网医院就诊,由于时空的因素,患者无法享受到广州互联网医院所提供的检查、治疗、手术等服务。互联网医疗必须考虑到患者对医疗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互联网医疗患者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解决患者疾病之痛苦,因此,互联网医疗具有地域特性。
(2)互联网医疗具有服务延伸特性。从互联网和医疗2种事物本质上分析,医疗借助于互联网无边界性将医疗服务延伸并打破传统医院围墙的限制,是对传统医疗形态的改变,如患者可以在千里之外借助于互联网寻医问诊。互联网医疗服务半径越大,说明互联网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越强。
(3)互联网医疗具有提高服务能力特性。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为患者与线下实体医院提供了一个交流咨询平台,在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架起了便捷的沟通桥梁。同时,也将医院提供的各种医疗健康服务快速地推送到患者身边,增强了医院服务能力。
(4)互联网医疗具有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模式创新特性。将互联网特点与医疗本质相结合,衍生出很多医疗健康服务新业务,丰富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让广大百姓享受到便捷的健康服务。
从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医院规模与类型看,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可归纳为3种:
(1)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宁波模式。宁波市卫计委牵头联合东软熙康医疗公司共同出资建设互联网医院。此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政府政策保障措施到位,凭借政策优势可以快速扩大覆盖面,如医保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创新医疗服务项目等配套政策;缺点是:政府是管理机构不是医疗服务机构,不管什么形式的医疗,最终提供服务的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如何发挥三级医院在互联网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其积极性,这种模式仍需要改进。
(2)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如微医集团、春雨医生等。建设一个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全国各地的优质医疗资源,自主注册入网并提供互联网轻问诊服务。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平台模式”。优点是:无限制的医疗资源整合优势(医生);缺点是:缺少实体医疗机构的支撑,无法提供线下系列化的医疗检查等服务。 (3)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如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州总医院等模式,都是由当地技术实力较强的医院牵头建设互联网医疗。优点是:线上与线下充分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有一种医疗可及感;缺点是:缺乏宏观政策的支持,需要协调政府方方面面的资源,以保障项目的运营。除了上述3种模式之外,还有其他模式的互联网医疗,在此不再赘述。
互联网医疗究竟如何搞?从何处下手?采取哪种模式?从上述互联网医疗3种模式看各有千秋,从患者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实体医院强有力的支撑,为患者提供可及系列化的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很难大有作为。因此,我们比较认同医院主导下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开展互联网医疗必须找准切入点,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模式做起。通过我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经验看,现提供以下6点建议:
(1)必须让院长明白为什么搞互联网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能够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等。
(2)开展互联网医疗要符合国家卫计委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思路,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医疗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业务无缝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个与医务人员良好便捷的交流咨询通道,支撑视频、图文、语音等交互性操作。
(3)开展互联网医疗须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资源支撑。实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与本地区区域健康档案数据库、区域电子病历数据库、区域人口数据库、医院信息系统等互联互通,为互联网慢病健康管理等业务提供医疗健康信息资源。
(4)从挖掘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类型做起,依靠医务人员挖掘每个医疗科室业务类型和模式,把凡是患者院外可以完成的医疗活动全部纳入到互联网医疗业务范畴考虑,不断丰富互联网业务种类。
(5)互联网医疗是传统医疗行为的延伸与扩展,需要医院内部信息化作为支撑,应认识到互联网医疗与医院内部信息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从丰富和扩展传统电子病历角度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医疗电子病历系统。
(6)建立一套互联网医疗完整配套运营管理机制,从政策层面不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进行。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新生事物,为慢病健康管理与分级诊疗创新服务发展带来了新思维、新手段。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前期开通了医疗健康服务咨询、互联网专科门诊业务,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医疗健康咨询业务,架起了一道医患沟通桥梁。目前,计划开通慢病协同分级管理、出院患者随访等业务。从我们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发展看,有以下3点思考:
(1)开展互联网医疗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各级医疗机构要完成从以疾病救治为主向重视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转变。分级诊疗作为国家医改解决的重要课题,互联网医疗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为互联网医疗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态环境。互联网医疗需要市场准入、服务定价、医疗和商业保险介入等配套政策机制,如果政府等管理部门不支持,互联网医疗将步履艰难。 (2)开展互联网医疗需要政府开放其数据资源。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与分级诊疗需要政府向互联网医疗机构开放其掌控的区域健康档案数据资源、区域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区域慢病管理数据资源。从我们的实践经验看,这些数据资源是区域内人口健康服务管理重要的支撑,如果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开放数据资源、不提供平台数据之接口及实现互联互通,医疗健康服务管理将无法做到系统全面的健
康干预与管理。
(3)医疗支付方式重构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的医疗支付情况主要依靠医保和个人,缺乏商业保险支付方。中国医疗支出中个人自费比例达到34%。如果把互联网医疗创新业务模式全部纳入到医保,从医保管理层面未必能够通过。如果完全让个人支付,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相比无市场优势可言,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患者可以接受的支付方式,否则互联网医疗缺少生存环境。 国家为“互联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互联网医疗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需要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仁人志士摸索前行。我国传统的医疗信息化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渐趋成熟,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需要经历风雨磨难才能见彩虹。坚信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服务能力,坚信互联网医疗是支撑医改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医疗必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1]赵衡,孙雯艺.互联网医疗大变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陈金雄.互联网+医疗健康:迈向5P医学时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陈金雄,王海林.迈向智能医疗:重构数字化医院理论体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时伟康.“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特征及趋势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8):3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