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观在县城以东紧挨环城路,山势不高,没有怪石悬空,没有峭壁嶙峋,唯有秀气和宁静。玉带河从脚下缓缓流过,巧夺天工的人们在她的纤腰上筑起一道道水闸,就像美丽的少女束了一条条腰带,使平静的河水在流过水闸时一下子欢腾起来,形成一道道矮矮的瀑布,白天,太阳照在瀑布上,折射出道道彩虹,幻影缭绕;夜晚,月光照着下面的深潭,寒光萤闪。
一个天气不错的中午,我携友登山。山伫立待我,我寻径探幽,抬头仰望,苍青的石阶穿越幽暗明丽斗折而上直入云霄。山上桃红灼灼似火,山下杨柳依依如荫,禁锢一冬的杂花野草从岩土中探出头来,腼腆地走进阳光迎来春。台阶在半山腰里又依山势分成两条龙蛇而上,蜿蜒在青绿的山色中。顺着南面的斜缓台阶继续前行,便是一池塘,此处稍是平平,我想古时的东山庙观就适建于此吧,山寺桃花依旧竞相开放,而东山观庙却已印迹全无,或许是战火所毁吧,或许是压缩编制撤观并寺移入他庙吧。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一大片的苍松翠柏,里面的一根高树格外粗壮大如华盖,而群林裹夹下的一棵小树又分外的弯曲,这独出的高树俯视群下,遥览群山,如此高势的境况或许展示了鹤立鸡群般的超然之心凌然之势;而那颗小树则是弯腰垂头,在孤独中扭转身子弯曲自己去吸收那微弱的阳光,它或许在顾影自怜中萌生鸡立鹤群的纯粹孤独。其实它更应该看看远处那岩缝中的青藤,一种环境的倒逼催发绝处逢生的信念。山顶的几步平坦多了,猛跑几步终于登临山顶,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山顶建有六角亭和观景台,登上两层高的六角亭凭栏远眺,山下鳞次栉比的建筑物塞满了
平野和沟壑,远处的群山像黑色的海浪层层远荡,层峦叠翠,顶天立地间的此景此界顿使人心境也开阔高远起来,难怪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曹操登临碣石而慨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囊括寰宇的豪情,杜甫登泰山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游褒禅山而生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连平凡的我在这天地间内心也是一阵涌动。清风中透着洋槐树的花香,翘首东望,天边飘来一朵故乡的云,我似乎看到了故乡那承载儿时欢乐的那山那林还有那整天拴在坡根的头头黄牛。东边还有一道山梁,筑在山脊梁上的石阶就像长龙背上的块块鳞甲格外分明,一条小石路将两道梁连在一起。两道山梁之间平缓处还分布着好几块庄稼地,一位老人正在套牛驾犁,老伴挥舞锄头侍弄着地角边,边上的小牛在地垄上贪婪的吃草。朋友说这位老者耕种东山下颇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悠然之情,我想陶渊明是大隐隐于林的超级理想主义者,老者是为生活而辛苦恣睢的纯现实主义者,他们都真正是苍山秀林中的殊途而同归的劳作者,一个胸怀崇高信仰,一个心里盘计耕作。我想生活中高尚信仰者和没有信仰者最终都会到他们幸福的天堂。长鞭在空中甩出一条长长的弧线,一声长长的高亢的拖音,按着铁犁,耕着他的希望。
暮色微醉,流云归而群林暝,游人渐渐的徜徉在下山的小径上,老者也收工回家,小牛腆着肚子满足的走着,老伴牵着黄牛跟着老头走在满是杂草的小路上,那尖尖的牛角挑起了弯弯的月亮。山上的荧光灯和清清的月光在林里交汇,银色的光亮穿过错落的绿叶来到林中,像钻入林中的顽皮的星星,闪的树林里影影绰绰。大自然完全被
夜的宁静征服了,一切都停止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