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桥梁组成:桥跨结构、桥墩或桥台、基础。 2。几个水位:
(1)低水位:枯水季节的最低水位; (2)高水位:洪峰季节的最高水位;
(3)设计洪水位: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壅水+浪高。 3.三个跨径: (1)计算跨径:
梁桥:桥梁结构相邻两支座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拱桥: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2)净跨径:
梁桥: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桥墩(台)之间的水平净距; 拱桥:相邻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标准跨径:两相邻桥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或墩中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 4.两个全长:
(1)桥梁全长:桥梁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 (2)桥梁孔径:桥梁各跨净跨径总和. 5.三个高度:
(1)桥梁高度: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距离,或桥面与桥下路线路面之间的距离; (2)桥梁建筑高度:桥上行车路面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3)桥下净空高度: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6.两个矢高和矢跨比:
(1)计算矢高:拱顶截面形心至两拱脚截面形心连线的垂直距离;
(2)净矢高:拱顶截面下缘至两拱脚截面下缘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3)矢跨比: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7.桥梁的主要类型:
(1)按受力情况分:梁式桥(受弯、剪为主),拱式桥(受压为主),钢架桥(受弯、压为主),悬索桥(受拉索与连续梁结合,拉弯结合),斜拉桥(同上),组合桥(受弯、压为主); (2)按用途划分: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农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及其他专用桥梁; (3)按长度划分: 总长 单跨长 特大桥 L>500m L>100m 大桥 500>L>100 100>L>40 中桥 100>L>30 40>L>20 小桥 30>L>8 20>L>5 涵洞 L<8 L<5 (4)按主要城中结构所用的材料划分: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刚桥、木桥;
(5)按跨越障碍的性质:跨河桥、跨线桥(立体交叉)、高架桥、栈桥; (6)按行车道位置划分: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7)按施工方法:整体浇筑、预制拼装; (8)按截面形式:板桥、梁桥、箱型梁桥。 第三章
1.桥梁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要求、经济要求、结构尺寸和构造要求、施工要求、美观要求。 2.设计资料调查:
(1)调查桥梁的使用任务;
(2)测量桥位附近的地形、绘制地形图供设计施工应用; (3)探测桥位的地质情况; (4)调查和测量河流的水文情况; (5)调查当地建筑材料的来源;
(6)调查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施工机械等装备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动力设备和电力
供应情况;
(7)调查和收集有关气象资料; (8)调查新建桥位上、下游有无老桥。 3.设计程序:
(1)一阶段设计:初步设计;
(2)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3)三阶段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第四章 1.作用:
(1)永久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不随时间变化。包括结构重力、桥面铺装及附属设备的重量、土重及土侧压力、基础变位、水浮力、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等;
(2)可变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随时间变化。包括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汽车冲击力、离心力、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风力、温度作用、流水压力、冰压力等; (3)偶然作用:荷载极少出现,一旦出现危害极大。包括地震力、撞击力等。 2.汽车荷载:
(1)分类:公路—Ⅰ级、公路-Ⅱ级. (2)组成:车道荷载、车辆荷载。 (3)计算: 车道荷载:
q k 公路-Ⅰ级:均布荷载标准值:q k=10。5KN/m; 集中荷载标准值:L≤5m,pk=180KN;L≥50m,pk=360KN;5<L<50m,pk内插; 公路—Ⅱ级:公路—Ⅰ级 X0.75。 车辆荷载:
具体主要技术指标见P38表1—4-2.
Pk 第二篇
第一章
1.决定桥梁的因素:
(1)使用因素:行车、行人、照明、排水等; (2)材料特性:钢材、混凝土; (3)受力特性:正负弯矩、剪力等; (4)施工方法:预制拼装、整体浇筑. 2.梁式桥受力特点:
(1)简支梁桥:静定结构、正负弯矩控制设计、支座位移不产生内力; (2)连续梁桥:超静定结构、正负弯矩控制设计、支座位移产生内力; (3)悬臂梁桥:静定结构。正负弯矩控制设计、支座位移不产生内力。 3.梁式桥截面类型:
(1)板桥:实心板、空心板。跨越能力与自重的增加相比经济性较差;
(2)肋梁桥:T型梁、工字型梁。截面挖空率较大,减少了结构自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比板桥的跨越能力大;
(3)箱形梁桥:封闭式截面,在一定截面面积下,取得较大的抗扭惯矩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偏心荷载;提供了足够的正负弯矩的混凝土面积. 第二章 1。桥面构造:
(1)组成:桥面铺装、防水排水设备、人行道(或安全带)、伸缩缝、缘石、栏杆、护栏、照明灯具等。
(2)作用:防止车辆轮胎直接磨损行车道板,保护主梁不受雨水侵蚀,对车辆轮重的集中荷载起分布作用。 第三章
1.简支板桥:整体式、装配式. 2.斜交板桥的受力特点:
(1)荷载有向两支撑边之间最短距离方向传递的趋势;
(2)各角点的受力情况可以用比拟连续梁的工作原理描述:较长对角两点产生较大的负弯矩,方向垂直于钝角的二分线,有较大反力;当斜交角的跨宽比较大时有上翘的趋势; (3)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当桥轴线方向的跨长相同时,斜交板桥的跨内最大弯矩比正桥要小。跨内最大弯矩或在大应力的位置随斜交角变大由中间向钝角方向移动.
(4)上述情况下斜板桥比正板桥的跨中弯矩大。横向弯矩增加量=跨径方向弯矩的减少量。 第四章
1.装配式简支梁桥分类:П形梁桥、T形梁桥、箱形桥梁. 2.横隔梁的接头构造:螺栓接头、扣环接头. 第五章
1.行车道板:钢筋混凝土肋梁桥的行车道板是直接承受车轮轮压的钢筋混凝土板,它在构造上与主梁梁肋和横隔梁联结在一起,保证了梁的整体作用,将活载传与主梁. 2.车轮荷载在板上的分布:45°扩散
a1=a2+2H b1=b2+2H p=P/2a1b1
3.板的有效工作宽度:P107~P114(重点看铰接板,必考)
4.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单位荷载沿横向作用在不同位置时对某梁所分配的荷载比值的变化曲线。
5.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在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确定后,通过桥梁横向荷载的最不利布置,计算出分配给某一片主梁的荷载,此荷载用一个系数乘以轴重表示,这个系数表示某一片主梁所分配的程度,用μ表示。 6.计算方法:
(1)杠杠原理法:把横向结构(桥面板和横隔梁)视作在主梁上断开而简支在其上的简支梁;(P116~118)
(2)偏心压力法:把横隔梁视作刚性极大的梁,当计及主梁抗扭刚度影响时,此法又称修正偏心压力法;(P118~128)
(3)横向铰接板(梁)法:把相邻板(梁)之间视为铰接,只传递剪力; (4)横向刚接法:把相邻主梁之间视为刚性连接,即传递弯矩和剪力;
(5)比拟正交异性板法:将主梁和横隔梁的刚度换算成两向刚度不同的比拟弹性平板来求
解。 第六章
1.支座作用:传递上部结构的支撑反力,包括横载和活载引起的竖向力和水平力;保证结构在活载、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作用下的自由变形,以使上下部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结构的静力图示. 2.类型:
(1)简易垫层支座:压实厚度不小于1厘米的油毛毡作为支座,适用于跨径小于10米的简支梁;
(2)弧形钢板支座:适用于标准跨径在10—20米的桥梁,支反力不超过600KN;
(3)钢筋混凝土摆柱式支座:适用于标准跨径大于等于20的梁式桥,支反力为5000—6000KN; (4)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适用于各种标准跨径的梁式桥,支反力10000ka, 盆式橡胶支座:适用于各种标准跨径的梁式桥,支反力25000ka.
第四篇
第一章
1.拱桥的优缺点; 2.拱桥的组成和类型。 第二章
1.拱轴线的选择:
拱桥的四种线形:拱轴线,压力线,合理拱轴线(实际采用),理想拱轴线;
2.不等跨连续拱桥的处理方法:采用不同的矢跨比;采用不同的拱脚标高;调整拱上建筑的恒载重量。 第三章
1.拱圈恒载内力:(必考,填空)
(1)不考虑弹性压缩的恒载内力:N=Hg/cosφ,Q=0,M=0;
(2)只考虑弹性压缩的恒载内力:N=—(μ1·Hgcosφ)/(1+μ), Q=—(μ1·Hgsinφ)/(1+μ),M=—〔μ1(y-ys)Hg〕/(1+μ).
(3)总内力:N=Hg/cosφ-(μ1·Hgcosφ)/(1+μ),
Q=±(μ1·Hgsinφ)/(1+μ)(-左半拱,+右半拱),M=〔μ1(ys—y)Hg〕/(1+μ)。 2.拱桥内力调整:假载法,临时铰法,改变拱轴线性法。
(本章作业习题集P57,1,2,3,4;P61,2,3,4,5,6,7,8。不超出作业范围)
第五篇
第一章
1.斜拉桥受力特点及分类;
2.根据塔,梁,蹲连接关系分为四种体系: (1)塔蹲固结,塔梁分离:飘浮体系;
(2)塔蹲固结,塔梁分离,但在塔蹲处主梁下设置竖向支承:半漂浮体系; (3)塔梁固结,塔蹲分离:塔梁固结体系; (4)主梁,索塔,桥墩三者互为固结:刚构体系。 第三章 1.悬索桥:
(1)主要组成构件(三个)及其各自作用; (2)受力与拱桥,梁桥的区别。 注:P113例2—5-1
P122例2-5—3 (红色为重点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