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

作者:林播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07期

摘要: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仍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多集中在医疗资源共享性不够、患者的医疗信息无法进行互通、行业内系统的异构情况较为严重等,因此,亟需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协同医疗平台。鉴于此,本文重点就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7-0000-02

如今,多数发达国家有关医疗信息系统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即多数医疗机构应用了规模极大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例如,欧洲已经启动了健康信息网络战略计划;荷兰也建立了集成平台作为国家转接点,以便使荷兰医疗组织间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患者信息的快速交换;美国也已经在犹他等大学医学单位构建了一体化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由此可见,推动我国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势在必行。 1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计算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使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1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医疗信息系统发展很快,已经由患者为中心的CIS代替过去的物资和财务为中心的HIS,而我国的医疗行业信息化还达不到CIS标准,仍然处在HIS阶段,医疗信息系统还不能满足各种临床等业务的需求。

1.2在我国的医疗行业里,各个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尽相同,大都是由不同生产厂家提供,因此,同一医疗机构的信息很难实现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共享。

1.2医疗行业中,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在信息化程度上的水平却相差甚大,出现了趁此不起的局面,这不仅很难实现医疗机构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而且还给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4我国医疗行业的标准相对落后,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互认,从而使信息资源浪费。

2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目标及其需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目标

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主要目的,即将医疗服务机构作为主体,将医疗信息及资源的共享性作为目标,同时,结合共性技术以及医疗服务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从而使得医疗卫生系统中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新型数字医疗服务模式及其业务流程标准等的构建,以及如何构建全面的现代化医疗供应链体系进行研究;(2)对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如何实现区域中三级医疗机构中医疗资源调度、配送及其服务的统一化进行研究,并进行区域协同医疗共享服务监督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3)除了提供社区以及中高级医院的双向转诊以外,并进行患者网上预约、手机挂号、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网上医学咨询、远程病历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网上用药咨询以及患者随访等相关服务的提供。 2.2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需求

(1)对区域中所有医疗机构的原始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以便使其拥有进行区域集成的初始条件;(2)进行区域医疗机构信息公共服务集成平台的构建,以便面向政府机关、医疗机构、社区以及居民提供服务;(3)进行区域医疗卫生数据中心的构建,以实现区域中所有医疗信息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并为集成平台提供主要的数据资源;(4)以我国基本国情为依据进行一整套区域医疗数字平台的建立,并制定一套相关的应用技术标准与规范,以确保示范工程的可扩展性及其可移植性;(5)制定一套同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相适应的运行流程及相关规范,以确保整个系统得以有效的运行;(6)进行第三方服务保障运营商的培育,例如,诸如药品器械配送以及标本检验送检的医疗专业配送、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以及网上信息服务等等,以便产生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3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总体设计

对于医疗卫生信息领域而言,其一直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其主要是由各种物理分散且异构的信息资源所构成。此外,由于医疗机构信息平台每天均会有大量数据产生。因而进行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构建时,必须考虑到如何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及集成,如何对医疗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有关模块化设计、层次结构设计及其扩展性也是其必须具有的特性。区域协同医疗平台总体结构图见图1。 图1区域协同医疗平台逻辑结构图 4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关键技术分析 4.1数据的集成

为了实现区域协同医疗平台中数据的集成,所选用的数据库模型或虚拟数据库均无法满足系统需求。因此,必须结合此二者的优点,将两种模型进行综合使用。在构建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由于其主要向政府卫生机构等进行疾病监控、数字化日常监管表、决策支持一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疫情预警等服务的提供,因此,对于数据动态更新实时性方面的要求不太高,因此,适宜采用的是数据库模型;而有关医疗服务机构所需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网上病历调阅以及影像共享等服务需要采用的是虚拟数据库模型,以便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总体数据进行集合,以确保数据进行即时更新与交换。由于HL7标准能够满足医院间、医院同保险公司以及上级部门间有关大规模信息交换方面的需求。而DICOM标准则有效实现了医学影像信息交换的大大简化,并推动了图像管理及通信系统以及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发展,且因DICOM所具有的开放性及互联性,使得同其他医学应用系统之间进行集成成为了可能。 4.2面向服务的集成

对于医疗信息集成结构而言,其应借助于一种通用方式来为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操作接口及逻辑的提供。面向服务的集成实现了传统集成对象同具有开放性及高灵活性的

WebServices之间的整合,并提供了抽象接口来实现医疗信息平台的交互,医疗信息仅需以服务形式即可选择同此服务进行交互的其他系统,而且可以轻松地找到此类服务,并在运行过程中同此类服务进行绑定。目前,由于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因此,以HL7标准及WebServices为基础来对整个医疗信息系统进行重新开发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我国国情也不相符。因此,只可以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改造,以确保其完整性。对于现有异构医疗信息系统而言,无论其是否满足标准,均需借助于WebServices进行统一接口的提供,以实现信息的构建、解析及其传输,并确保整个系统间数据交换过程的实现。为构建以WebServices为基础的医疗信息平台,应解决如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确定合适的医疗业务逻辑,其次,必须对合适的WebServices进行创建及部署,最后,应将部署好的WebServices发布至UDDI注册中心。完成此部分工作后即可以数据集成为基础将医疗机构的信息通过WebServices进行集成。 参考文献:

[1]彭想,陈敏.如何构建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数据平台[J].中国医院院长,2010(4):40-42. [2]王宁,胡琬.国内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医院管理,2011(10):1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