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同步习题
一、选择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打“√”,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着(zhe zháo)急__________
隆重(chónɡ zhònɡ)__________
价钱便(biàn pián)宜__________
乘(chénɡ shènɡ)机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 ) bì huán |
zhū hóu ( ) tuī cí 三、选字组词。
[璧 壁] 和氏( ) 墙( [胁 协] ( )作 威( ) )
dǎn qiè( jù jué( )
( ( )))
[怯 却] 胆( ) 退( )
四、用词语补充下面的语段。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 战无不胜
渑池之会 完璧归赵 斤斤计较
%
攻无不克 同心协力
蔺相如( )之后,被封为上大夫,( )又立新功,被封为上卿。廉颇认为自己( ),( ),立下许多大功,职位应比蔺相如高。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他处处刁难蔺相如。蔺相如( ),不与廉颇( )。后来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 )。此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保卫赵国。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画出所填字的正确解释。
1、( )荆请罪
A.具有。 B.背(bēi)。 C.欠(钱)。
2、同心( )力
A.共同合作,辅助。 B.调和,和谐。
3、攻无不( )
】
A.质量单位。 B.战胜。 C.严格限定。
4、理( )气壮
A.竖,跟“横”相对。 B.公正合理。 C.爽快,坦率。
六、巧填关联词并选择其中一组关联词造一个句子。
1、秦王( )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2、( )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把璧交给他。
3、秦王双手捧住璧,( )看( )称赞。
4、( )蔺相如立了功,( )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贡献——( )
(
2、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对同义词。
3、短文一共写了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4、短文用一件物品贯穿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它是全文的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八、本文的题目是“将相和”,“将”这个人物很重要,“不和”是由他引起,最后的“和”也与他的真诚认错有关系。课文写得很简单,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放大当时的场景,对廉颇的语言进行描写,并结合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其真诚认错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