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福建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 马晓红 (福建社科院经济所350025)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 二.福建农业产业化中的主要问题 业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生产经营组织方式。自20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出现以来,迅 态势,涌现出一大于}E工农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 速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这种组织方式符 系,但仍存在与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很好地使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强大,带动能力弱。龙头企业是“千家万 大市场有效对接了起来,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扩大农业经营 户”农民与广阔大市场相连接的桥梁和纽带,龙头企业的规模状况 规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就业致富增收。发展农业产 直接影响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的地方龙头企业重复 业化经营,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海峡 建设,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基地生产缺乏规模,资源优势发挥 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形成城 不够。有的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在确立主导 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 一.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用。 福建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县 2.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不完善、联结不紧密。完善的 域经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制 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龙头企业在带动农 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早在1997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发出了 户进入市场的产业化组织形式中,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保证企业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意见》,2001年和2006年分别制定了《福 自身利益的实现,又要能够带动农户,并让利于农。但目前福建省 建农业产业化十五规划》和《福建农业产业化十一五规划》,这些 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紧密、不稳定,利益纠纷 文件及大地促进了福建农业产业化进程。2011年,全省各类农业 时有发生。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 产业化组织达1050o个,其中,37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 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 收入2731亿元,带动683万农户从中收入151亿元。截至2o12年6 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农户很难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和 月,福建省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2家、省级以上 流通环节的商业利润。 重点龙头企业29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26家,形成了多层次、 3.产业发展的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省农业产业 广覆盖、强带动的龙头企业群。如,安溪县茶叶企业达600多家, 化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市场开拓不足,投入集 规模较大的有10o多家,年产值81亿元,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龙头 聚在生产加工环节。从生产加工内部来看,由于注重短期效益,简 企业为核心,省级、市级龙头企业为骨干的蓬勃发展新局面。 单的产品分拣、包装等占了较大比重,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条 福建围绕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农业产 延伸方面不足。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低,品牌效 业化经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做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创立了一 应和产品知名度不高。 批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 4.产业化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很 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和农产品市场,福建省培育了一批专业批发 大一部分取决于投入的资本。资金支持不力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 市场,如福州、漳州、南安的粮食批发市场,福州、泉州的水产批发 的突出问题。金融支持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金融支持 市场,同安的闽南果蔬批发市场,漳州和福州花卉批发市场,古田 力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加工业自身的脆弱性。脆弱性 的食用菌批发市场等,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科技含量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 福建农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快。福建 因素的影响。二是农业贷款风险大,金融机构要求财产抵押贷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 而种养产品无法抵押,资金缺乏导致产品只能粗加工上市,企业的 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无公 效益就很难得到提高。 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质 三.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 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福建以闽台农业产业化合作经营为载体,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福建必须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发 积极拓展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径。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 展目标,即构建产业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动机制;提升 局、新变化,福建确定了闽台农业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海峡两岸农 龙头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和内部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 业生产要素、农村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市场的优势互补。闽台农业 发展层次;实现现代高效的标准化管理,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科 合作产业链由低端价值产业逐步向高端价值产业延伸或迁移,闽 技创新能力、融资和保障能力,构建紧密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股份 台农业合作质量与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闽台农业合作的载体与平 制农场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市场运行主体,实现福建农业生产经 台日趋完善和扩展。 营的现代化。 一9一 1.加快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 引导优势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 带是优化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和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产品基地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 利益共同体,形成自愿互利、风险共担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 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4.重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规模化 设,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农业产业化 的环节和基础,是龙头企业得以发展的依托和保证。福建应大力 发展“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 农业产业带”,构筑果蔬、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 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农户兼业化、村 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未来谁种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 点。当前需要以一定形式重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 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 效途径。 花卉等七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水果、茶叶、食用菌等 14个福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 2.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组建多个具有特色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实现跨区域,全行业 的资源整合,着力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利用民间资本,采取兼并重 组,注入高新科技,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速培育 一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按乡、村行政区域建立的社区合作 经济组织,财产归社员集体所有,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也可以以某一产品或产业为纽带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较典 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小规模 向大规模转变,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国内型向国际型转变,从产 前生产资料供应,到产中技术环节,再到产后农产品的分级、包装、 储运等,按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操作,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形成15 型的是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不改变成员的财 产所有权关系、入会自由、专业性强,可以突破社区界限,在更大范 围内实行专业合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 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 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 律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 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率达45%以 上;力争60%以上农户参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资现代流 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农资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网 点覆盖全省5O%以上建制村?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对农民、工人技术队伍、企业家的教 育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 发展路子,促进更多的农业技术成果与企业、农户对接,加强龙头 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 工艺、新设备,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建立有 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 取得优异成绩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积极引导龙 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 度。 5、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流转制度。 .采取措施加大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三农的力度,鼓励农村合作 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支持银行金融机构与 风险控制能力强、信用好的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风险比例分担 机制,促进农业信用担保公司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农村合作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本着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支持农业信用担保 公司开展担保服务,简化审贷手续,共享诚信管理系统资源,提供企 业负债情况和抵押物资登记等方面信息查询,促进农业信用担保 公司良性发展,为农业、农民提供金融担保服务。 6、推进闽台农业合作  .充分利用闽台双方的资源优势,推进资源的互通互融,促进两 岸农业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提升。不断拓宽闽 台农业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把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 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 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 3.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 从发育层次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以合同 为联结纽带的松散型和以参股为基础的紧密型。股份制农场产业 化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明确的股权明确合作主体的权、责、 验区建设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 要平台。积极引进台湾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促 进闽台农业深度对接。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台湾农业 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心,加快闽台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和示范推广基 地建设,加快建立一批闽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加工区。大力 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鼓励台湾同胞来闽投资创业。提升海 利,以控股的龙头企业为生产经营导向,可充分发挥“统”的功能 优势,有效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的生产经 营。以专业农户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基地为载体,有 效地把农业增殖利润留在农业,并为农户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动机制。 紧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权益。 峡两岸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市场功能,加强两岸农民合作组织交流, 推动两岸共创品牌农业,促进生产、销售、管理、服务多方位合作。 【参考文献】 [1]王阿娜.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 ̄N.),2008(11) [2]陈志强,张春霞.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评价体系研究[J].调研世界, 2013(1) 在股份制农场产业化经营模式中,构建公司企业和参与农户认同 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环节参与主体都得到产业投入的平 均利润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础;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 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 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支持龙头企业 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 [3]方炜杭.福建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J].福建日报, 2012(6) 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鼓励龙头企 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 一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