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汀电子报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1年 11月8日 星期二 第九期 (第一版)

福建省长汀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古城,他是福建古汀州府的故地,也是汀江流域的第一座古老城市。早在三四千年前,闽越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踩下了他们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置汀州开始到清朝末年,这里一直是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虽经历史的变迁,但昔日的繁华仍历历在目;那成片的古老建筑,向人们展示着名城的风采。如今长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处,国家重点纪念建筑物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处,省级重点纪念建筑物1处;城垣壮丽,物产丰富,文化发达,1994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的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食在长汀”的赞语已被越来越多前来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来宾所公认。

1、 三角豆腐饺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其特点为白色棱形,皮嫩馅香,汤鲜味美,营养丰富。 2、白斩河田鸡 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 其特色是:干蒸精制,金黄油亮,肉香扑鼻,十分诱人。原汁原味,鲜香脆爽,滑嫩不腻。

5、荔枝肉 荔枝肉这个菜据说来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杨梅肉”。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每次宴请的时候,几乎每席必备。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最特别的是,这个菜还能使人联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

6、凤凰醉酒 这道菜的主料是长汀的两大特产--河田鸡和客家米酒娘。据《中国菜谱》记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传说,中国古代唐朝开元年间,长汀的河田鸡被选送到京城长安去参加斗鸡比赛,每次都获胜,所以被列为斗鸡之雄。这道菜的特色是: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2011年 11月8日 星期二 第九期 (第二版)

福建长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融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客家文化、佛教文化及山水园林于一体的福建西部旅游区。长汀作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红色旅游名城、中国著名革命圣地、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乡、中国客家菜之乡、世界客家人朝拜圣地,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汀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下了大气力,取得可喜的成绩。国道319线高等级公

路重铺完工、距长汀80公里的连城民用机场通航、2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联通电话开通、赣龙铁路已通客车、龙长高速公路即将贯通、省道206线高等级公路已投入建设、长永铁路列入福建省铁路规划,已使长汀交通、通讯更方便快捷;汀州城市经过整治和改造,环境优美、面貌一新;城乡旅游景点的建设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汀县城的长汀宾馆、客家宾馆、烟草大酒店、绿洲大酒店等设施设备先进,接待能力大大加强。 一、历史文化名城游主要旅游资源:

(一)长汀历史文化古迹

(二)长汀古代传统街区

长汀城的传统街区具有典型的唐宋明清时代的江南客家建筑风格和特征,而且成片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长汀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长汀古代传统街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大历年间的“筑土为城”时期,到宋代街市逐步形成,这段时期的街市范围较小,主要在南大街和朝天门以内—段以及广储门一带(现称三元阁),大规模的街市形成于明清时代即明嘉靖四十年扩大县城,使州县合一,城池向外围延伸。现在保存的古代传统街区大多属于宋明时代的建筑格局。 现存的唐宋明时代传统街区主要有:南大街街区、五通街街区 、惠吉路街区、南门街街区、东门街街区和乌石山街区这些街道宽约6-8米,路面用河卯石砌成,房屋房屋建筑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是前店后宅,沿街两侧相对而建。店铺相当密集,一间挨一间。这些街区,第一个特点是沿着城门延伸,例如东大街是沿着朝天门廷伸,五通街是沿着五通门延伸,南大街是沿着广储门延伸惠吉路是沿着惠吉门延伸,乌石山街是沿着丽春门延伸,这些街道在城内纵横交错,布局得当。第二个特点是沿城墙内侧而建,如惠吉路街和五通街等都是沿城墙内侧而建第三个特点是,在传统街区的交*路口建有四角风雨亭,这些亭子一是供人避雨,二是挂天灯(灯笼)供夜间照明和供奉神像。至今在古代传统街区的交*路口还保留不少原来的四角风雨亭。

2011年 11月8日 星期二 第九期 (第三版)

[岁时风俗]

乡村民俗——百壶宴长汀民风淳朴。客家人勤劳善良,崇尚道德,讲究礼仪,特别尊师敬老,热情好客。不论城市或乡村,教师和老人都在人们心目中得到敬重;不论何方来客,都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和长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及客家人追求知识、好善乐施、向往未来有直接的关系。

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鞭炮,辞旧迎新。 时,打开大门,口颂“开门大吉,万事如意,脚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以“通书”为准择吉放在供桌上,称“压岁”。 长辈用红纸做红包给孩子,叫“压岁钱”;将红包人欢聚一堂,共叙天伦,通宵达旦,谓之“守岁”;屋到处灯火通明直至天亮,叫“点岁火”,家中亲叫做“封岁”、“上红”。 守岁:吃完年夜饭,全除夕在门前、厅堂贴对联,家庭用具上贴红纸,酒”,即“过年”。 除夕(年三十晡)晚上合家团聚饮酒,称“食年三早晨重蒸食 用。年初 五才能放 生米下 锅。过年 :岁饭,岁饭要供数日,取“岁有余粮”之意。初理发沐浴、添置新衣等。蒸岁饭:除夕前一天蒸极筹备年料,送年礼、大扫除、洗晒被褥衣物、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为入年界。入年界后积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 入年界: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年初一至年初五为过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春节大约分3个阶段:从春节才算是真正的过年。百节年为首,对新的一因它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首,颇为重视。届时,备香案、烧香照烛,放鞭炮,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名为“接春”。 清明 清明期间,长汀客家人扫墓,祭祀祖先,从春分开始到清明达到高潮。祭祀活动非常讲究。在这期间,外出的家人多赶回家祭祖。 立春 立春,长汀客家人谓之“交春”。 春节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长汀客家人认为,春节 [婚嫁风俗] 汀州(长汀)客家婚嫁风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婚俗的遗风,即:“纳采”(提亲),“问名”(问生辰八字),“纳吉”(双方占卜合婚),“纳微”(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请期”(男方将选定的结婚日期通知女家),“迎亲”(迎娶新娘)等六礼。现在长汀客家婚嫁的六礼为:“提亲”,“问名”,“送定”,“报日子”,“送嫁妆”,“接亲”。 2011年 11月8日 星期二 第九期 (第四版)

(一)基本情况 汀经济开发区原名长汀腾飞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5年8月,1999年5月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1年腾飞经济开发区被列为省级乡镇企业工业园区,2003年被评为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为我省首批14个省级开发区之一,并更名为“福建长汀经济开发区”,2005、2006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第一名。2009年被评选为“海西十佳品牌工业园区”。 近年来,长汀县委、县政府把握机遇,积极主动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使开发区建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开发区的规模迅速扩大,由单一的纺织产业发展为现在的“2+2”产业(纺织产业、机械电子产业和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规划面积由1995年的2平方公里发展为现在的25平方公里(含稀土工业园8.78平方公里);由原来一个园区(腾飞区)发展为现在“一区辖三园”:福建长汀经济开发区下辖腾飞区(与古城工业集中区合并为轻纺工业园)、工业新区(即策武工业集中区)、河田新区(含河田和涂坊工业集中区)三个园区。 2009年,开发区已落户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07家,亿元企业19家。就业人数达4.35万人,固定资产投资19.7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78亿元、累计完成9.03亿元。2009年工业企业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达54.2亿元;规模工业企业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达50.2亿元,实现税收1.65亿元。出口总额11376万美元,增长30.5%;全年共登记外资项目156个,总投资3.4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 开发区企业产品品牌层次不断提高,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 5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13个,省著名商标6件,市知名商标17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 (二)产业定位 按照县“2+2+1”产业(纺织产业、机械电子产业和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规划,纺织产业:打造成“海西纺织产业品牌基地”,最终成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机械电子产业:打造成为福建省汽摩配的重要生产基地、中国南方电子产品配套重要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打造区域性乃至福建省、海西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稀土产业:打造成中国南方稀土产品深加工基地;现代物流产业:打造成“辐射闽粤赣以至东南亚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