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课改纵横・能力培养 谈学生思维能J;=ji;培养 思维能力是 样,学生便从“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 各种能力的核心, 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中顿悟。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鼓 培养和训练思维 励学生质疑,并在学生疑而不决时相机诱导,促其释疑. 娃 舞 福建、水春县呈祥中心小学一能力有助于发展 00一黄汉地 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空间观念,培养创 2.标新立异。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空白”。引导学生 造才能,从根本上 进行补充情节或改变主题的训I练,允许学生“标新立 提高学生的素质。 异”,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凡卡》时,我设 在平时的语文教 计了如下问题:①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你从哪里看 学中,我努力激发 出来?②凡卡做梦和寄信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理解凡 学生思维,提高学 卡甜蜜的希望?⑧凡卡的爷爷如果收到信,会不会把凡 生的思维能力。 卡接回去?为什么?④请你设想一下,凡卡梦醒之后会有 导想象。 什么样的遭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 一、点燃思维 论。讨论中,我又热情鼓励他们,给他们充分发展思维 “想象比知识 重要,因为知识是 有限的,而想象概 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 的源泉。”(爱因斯坦语)阅读教学中,教 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 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启发 学生主动想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为训练学生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1.观察想象。观察想象是思维的“触 角”。教师在诱导学生想象时,首先要让 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从而丰 富表象。如教学《李时珍》一文,当学生学 到“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老农、医生、渔 民、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时提 问:“李时珍怎样向他们请教?”这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 看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画着谁、他们存做什么,然后要 求他们以模拟对话的形式展开想象:“李时珍拿着药 草,笑微微地问老农:“ 。”老农说:“ 。”这 样,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就能“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 思维,升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2.对比想象。对比想象亦称相反联想,是指具有相 反特征或本互排斥的事物之间所形成的联想。如教学 《炮手》一文时,我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 炮手脸色的词句,结合重点词语,谈谈自己脑海中得到 的印象。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从“苍白”、“惨白”、“煞白” 这三个近义词中,体会到炮手不同的心理变化,从而感 受到炮手为了祖国的利益而默默奉献的精神。经常性 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想象,让学生把对语言的理解和 因此而萌发的情感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 培养。 二、鼓励求异。拓展思维 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即由一点或一方面向与 之相关的备点或各个面渗透或扩散的思维方式,是思 维训练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 求异思维训练,以拓展思维空间。 1.质疑问难。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 个“疑”,不是无端而发,而是经过人脑的紧张思考、分 析,得不到解决而提出来的,是进发智慧的火花,是思 维发展的新起点。所以,每堂课,我都给学生发问、发表 自己见解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养成“好问”的习 惯。如教学《丰碑》时,学生提出“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 个不小的官,将军怎么会认不出他来呢”,这一问奇巧 有趣又合乎情理,我则让学生回头细读第七小节。这 的机会,使不同禀赋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样, 小学生既以自己的思维填补了课文的艺术空白。又锻炼 了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新。延伸思维 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 延伸。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 调:“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实行启发式和讨论 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 量。”显然,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 思考力的培育者和创造意识的扶植者。我们在钻研教 材、挖掘教材创造因素的同时,要旗帜鲜明、不失时机地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敢想。事生于虑,成于作。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们 “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 想象和观念。孩子们善于想的童真天性,展现了他们智 慧的无限潜能。当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学习过程,共同 探求新知时,想的能力远远超出大人的意料。教学中, 我努力给学生多创设思考情境,多留出思考时间,让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 来。如学完《司马光》后,学生认为那么大的水缸硒破了 很可惜,他们认为下面的做法也能达到救出那个小朋友 的目的:①往缸里扔绳子,落水的小朋友抓住一头,其他 小朋友抓住另一头,把他拉上来;②把救生圈丢给他,他 套着就能浮出水面;③伸进一根棍子,让他们自己顺着 棍爬出来;④把沙、土放进缸里,水就会溢出来,他站在 沙土堆上就不会被淹死了……这些想法可能“离奇古 怪”,也许缺乏足够的根据,或者是错误的,但这样想的 孩子比那些只会死背教材的学生更有潜力,更应该加以 鼓励和引导。因为,敢想是向创新迈出的关键一步。 2.善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深入地、独立地 思考问题,才能发现新方法.得到新见解。教师要教育 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 “导火线”,迫使学生进入深思的境界,保证创新能力不 断发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层次分明,语言明快, 文词优美。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入自然的美,我提问: “山上积雪融化了是什么?”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水”,又 有个学生迟迟疑疑地说:“小溪。”充分肯定了他俩的看 法后,我提示:“请你们想得更远些、更美些。”此时,课 堂上出现了“嘴里争论不休,手势比划不停”的喜人场 面。经过热烈的讨论,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学生们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越说越远、越想越美,创新的甘露 有力地推动他们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