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软弱围岩隧道的快速施工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 施工方法

2、1 洞口段施工

一般来讲,洞口段围岩破碎松散,开挖后,围岩不能形成自然拱,易导致坍塌。根据各隧道洞口的地质情况,采取了如下措施:羊马河隧道进、出口及湫沟斜井、关路坡隧道进、出口、翅膀沟隧道进、出口的地质条件较好,清理边仰坡、进行锚杆挂网和喷砼封闭后直接进洞;关路坡隧道蚂蚁斜井洞口位于地下水、地表水发育地段,地层为红粘土,含水量大,呈软塑状。对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预加固。 2、2 正洞施工

本标段三座隧道可分为两类,即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新黄土具Ⅱ级自重湿陷性,红粘土呈弱膨胀性,砂岩及页岩互层,风化严重,产状几乎呈水平状,且岩层较薄。在各岩层界面,有较丰富的地下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土质隧道采用非钻爆开挖法(即用风镐配合挖掘机开挖),石质隧道采用了弱爆破开挖法。 2、2、1 土质隧道I、Ⅱ类围岩的施工

在土质隧道施工中,我们严格遵循了“短开挖,禁爆破,快支护,勤量测,紧衬砌,早成环”的原则,采取超短台阶法,用风镐配合挖掘机开挖的施工方法。

当围岩软弱、松散时,围岩变形快,侧压力大,自稳时间短,初期支护早期强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的要求,甚至开挖后便产生围岩失稳坍塌。根据本标段三座隧道围岩情况,一般情况下,采用超前锚杆的办法,稳定围岩。当覆盖层较薄,围岩松散破碎时,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预加固(具体开挖顺序见图1),其工艺流程见图2。 通过上述分析,土质I、Ⅱ类围岩地段的施工步骤如下:

a、 开挖(1)部 (1)部开挖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其它步骤的正常实施。本部开挖每次进尺不宜超过1.5m,开挖范围以同时满足人工开挖(1)部、施作初期Ⅱ部、并正确使用挖掘机开挖核心土(3)的最小尺寸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施工效率,减少人工开挖作业量,加快施工速度。(1)部施工时要保留核心土(3)部。(3)部的作业即可作为(1)、Ⅱ的作业平台,从力学角度讲,它可以对II部拱脚形成反压,稳定拱脚,减小拱部下沉。为(1)部施工方便并考虑后续施工步骤容易实施,(1)部开挖的下部可以最大跨线为限,拱部开挖轮廓考虑预留变形量、钢架(格栅)的5cm砼保护层为限,并便于钢架(格栅)的分节安装。 a. 根据钢架(格栅)、喷拱部砼.初期支护II部 根据围岩(新、老黄土,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为施工安全,开挖后及时初喷砼5cm尽早封闭岩面,并保证钢架(格栅)的砼保护层厚度。

安装时,为了尽量减少拱顶下沉,严禁基脚处超挖,且将该处进行适当夯实处理,围岩承载力较小时,加大钢板或木板,增加承压面积。钢架两基脚处加锁脚锚杆。钢架(格栅)不仅是作为初期支护之前的施工支护,而且是复合式衬砌结构的一部分,还应严格按设计实施。

喷砼施工:作为喷锚构筑法的一个重要施工环节,还是作为隧道的永久支护,喷砼对隧道的顺利施工和运营安全都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标段三座隧道施工,选用TK—961湿喷机进行湿喷,加入TX—1型液体速凝剂以减少粉尘和回弹。

b. 开挖核心土(3)及落中槽(4) 为了(1)、Ⅱ部的施工方便,(3)部的长度不宜超过3m。

加快施工速度,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3)部,但施工时,挖掘机大臂及挖斗严禁碰撞

II部。

中槽(4)部可用挖掘机或装载机开挖,开挖长度控制在6m以内,可与(3)部顺接,其上、下口宽以保证两边墙马口上、下部宽度≮1.2m,马口与底部顺接。由于黄土隧道开挖后,侧压力较大,所以,中槽开挖不宜过长、过宽,确保马口稳定。 d、开挖马口(5)、(7)部及作初期支护Ⅵ、Ⅷ 为保证(Ⅱ)稳定,两侧马口开挖时,应前后错开,相距1m。用风镐开挖,坚持短进尺,每次挖1m,自上而下进行,同时应保证两榀钢架(格栅)不能同时悬空,边挖边接长钢架(格栅)。基脚处做历实处理,以期稳定。开挖完毕,即喷砼封闭岩面。该部施工时,切不可盲目冒进。 e、施作仰拱Ⅸ部

这一步是具体体现新奥法施工的一条重要原则:早日成环。黄土隧道施工,仰拱对衬砌结构的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黄土隧道开挖后,变形较大,侧压力也较大,为防止边墙内挤侵限,按“早成环”的原则,应及时施作仰拱,封闭结构。仰拱一般紧跟初期支护,在地下水较多或土层较好时可拉开一定距离,但最大不超过10%,在含水较大的新黄土地段,应先施作仰拱。(4)、(5)、(7)部施工时不要扰动底部(轨面以下),底部随着开挖既施作仰拱,防止施工用水及地下水浸泡基础。

f、灌注二次衬砌砼Ⅹ、Ⅺ部

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各测试项目所显示的位移率明显减缓、各项收敛速度<0.2mm/d或拱顶位移速度<0.15mm/d、已发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位移总量的80~90%、初期支护表面没有再发展的明显裂缝。根据三座隧道的土质情况,既考虑上述条件,又考虑工期紧的具体情况:采取二次衬砌紧跟,即I类围岩地段衬砌距掌子面5~6m、Ⅱ类围岩地段衬砌距掌子面8~11m,Ⅲ类围岩地段衬砌距掌子面13~15m、浅埋地段应及时进行二次衬砌。 4 体会和认识

4.1 注重调查研究,优化施工组织,是优质快速施工的前提

(1)施工前应详细调查研究隧道所通过地段的不良地质现象,准确判断围岩类别。特别是在具有II级湿陷性新黄土地段,对地下水情况应做到心中有数。

(2)根据软弱围岩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特征,结合工期及质量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确定合理的资源配置。 4.2 重视隧道施工现场管理

(1) 长大软弱围岩隧道无轨运输施工,通风工作至关重要。

羊马河隧道、关路坡隧道共开了5个直径2m的竖井,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通风困扰施工的难题。

(2)水是控制土质围岩类别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严重影响石质围岩的稳定性。因此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用水及地下水,制定切实可行的排水措施。 4.3 严格按“新奥法”原则施工

(1) 土质隧道按照“短开挖,禁爆破,快支护,勤量测,紧衬砌, 早成环“的原则施工。石质软弱围岩隧道必要时也只能是弱爆破。 (2) 加强量测工作。根据量测数据指导施工、修改设计参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