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粮食行业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1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粮食行业调研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粮食工业强市之路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来,我市粮食局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粮食企业发展之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市粮食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创新科学发展机制,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创造科学发展业绩,继续实现率先发展。

自1998年国家实行“四分开、一完善”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以来,拉开了全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序幕,粮食系统逐步实行政企分开,粮食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挂账分开,粮食价格市场并轨,逐步消化“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到2007年新的粮食经营、监管机制建立,成立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以来,改革历程历经10年。十年中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经过了计划转向市场的过渡,粮食行业一直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风口浪尖之上,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出现,矛盾突出,但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排除万难,积极进取,付出了许多辛勤汗水,做出较大努力,粮食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粮食问题是民生之本,牵一发动全身,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粮食大环境剧烈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

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制订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也为我市粮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市粮食购、供、销、监管实际,开展下一步粮食工作做出了指引。 一、我市粮食行业基本情况及变革历程

(一)商丘粮情 我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煤炭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辖六市两区一市,人口830万,面积107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50万亩。商丘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薯类和花生、芝麻等,粮食年总产量在50亿公斤左右,占河南省的1/9。商丘粮油以品种全、产量多、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每年可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商品粮油25亿公斤以上。 (二) 我市粮食行业改革历程

改革伊始,粮食局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号召,采取调整企业结构,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富余人员等措施,加大力度,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底,市局直属企业调整为6家,在职职工874人,离退休人员2150人,改革改制完成以后,企业正在稳步发展。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粮食局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途径,走建设粮食工业强市之路,实现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回顾几年来改革改制之路,虽充满艰难险阻,但在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政策,做出巨大牺牲,基本做到平稳改制;始终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始终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协助,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真心为粮食系统职工谋福利;历届粮食局领导班子及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亲自参与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总结成绩有以下三点:

(一)、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稳定工作。

(二)始终坚持改革发展并重,以变革求发展,以发展促变革,在变革中始终做到保证我市粮食安全不放松。

(三)始终保持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一心为公,保障了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粮食行政管理

体制经多次撤并分合,人员减少,经费不足,与新时期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要求存在差距,体制机制上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许多工作仅能应付日常业务和事务,粮食执法、社会粮食供求平衡统计调查及社会粮食监管检查工作开展存在滞后。 (二)原购销公司改制后所欠的养老保1000多万元尚无资金缴纳,还需各方努力,尽快筹集资金缴纳;

(三)困扰粮食系统的一些遗留问题还未完全处理,新的问题又在酝酿,信访上访问题不断出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积极协调解决。

(四)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市属国有企业在改革改制后由于正常经营时间较短,抗御经营风险能力弱,企业做大做强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化存在差距,阻碍企业发展的困难还比较多。 四、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加强领导,为搞好粮食工作创造了条件,所以,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充分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搞好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三牢记,五争先”和“确保我市粮食安全”为主题,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管理体制。

(二)牢固树立“三大观念”,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维。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应清楚认识现在的粮食行业管理和粮食企业经营上存在着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找准存在

的差距和不足,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要善于总结成绩,更要善于学习新的观念和方法,要敢于打破旧的观念,树立不创新就没有出路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粮食工作。 2、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职责,搞好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粮食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管粮,依法行政。积极转变粮食行政职能,做好全社会粮食服务工作,变管理为服务,提高服务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3、以人为本的观念。粮食系统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矛盾焦点集中,在处理各项工作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处理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才能谋发展。 (三)建立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制机制是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践、科学管理的原则,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影响粮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打破影响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障阻,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相互衔接配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1、转变机关作风,构建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职责,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落实四项制度,建立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职能部门。加大《粮食流通管

理条例》的贯彻力度,提高依法管粮的水平。深入开展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2、加强对公司管理,健全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建立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企业经营行为规范,健全粮食购、销、存内控制度,堵塞漏洞;建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分配机制,做到职责、贡献与利益挂钩,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当前粮食行业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正确把握形势,做到趋利避害,从容应对,掌握主动。开展调研活动让我们认识到,粮食行业只有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创新科学发展的举措,才能应对各种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才能实现粮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