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5T02:01:19.66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8期 作者: 郑传书 刘敏
[导读] 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足见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 325207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足见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中职计算机课堂应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拓宽思政教育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与职业观。基于此,现围绕中职计算机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展开探讨,以期将学生培养为适应于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思政教育
引言:在信息技术大爆炸的现如今,推动社会经济及生产方式的变革,人才需求结构随之发生重大改变,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之下,中职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主渠道,在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应兼顾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计算机高阶人才。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拓展教学目标维度,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促使学生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对于中职计算机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必然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价值。第一,打造现代化素质教育课堂。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的关注点聚焦于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层面,对于中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是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有力举措,促使教师不再专注于知识性教育,而是立足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定位,提升了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受益面,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第二,满足新时期的人才需求。中职计算机教学肩负向社会输入技能型信息技术人才的时代使命,工匠精神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充分释放了中职计算机课程的隐含育人功能,使课堂教学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既能够促使学生以高屋建瓴的姿态重新审视计算机学习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并非单纯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教学体系重塑的直观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 2.1挖掘思政素材,引发心灵触动
思政教育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应用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说教,而是充分挖掘计算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及学习规划。首先,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围绕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针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整体性规划,明确思政教育落脚点。对于自身所肩负的教育责任形成清晰的认知,推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思政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深入挖掘计算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要求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有效利用显性元素的同时深度挖掘隐性教育资源,使思政教育与计算机教学融为一体。例如,在讲解计算机起源与发展基本知识时,教师以世界发展形势为背景,介绍我国计算机的演变历程,展示近年来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通过将我国计算机领域不同时期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进行对比,使学生清晰的认知我国计算机技术由落后到领先历史转变。以此给予学生心灵触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促使学生理解国民素质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激发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2.2创新教学方式,深化思想认知
对于思政教育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渗透而言,教师应立足中职学生的成长特性及发挥计算机课程优势,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活力课堂,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学生思想认知高度。案例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重点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在此过程中拓展专业知识,提升思想品质。教师以案例教学方式展开思政教育,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解信息安全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入“熊猫烧香”轰动一时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造成病毒大面积扩散的原因在于广大网民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以此促使学生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重新审视计算机课程的教育价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又或是引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如一名学生非法入侵169网络系统,造成主机硬盘中用户数据丢失的严重后果,该名学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展开深入分析,以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及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维护公共网络环境。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促使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建立更为深刻的认知。 2.3拓展评价维度,促进知行合一
传统教学模式下,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影响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中职计算机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拓展教学评价维度,立足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等多元化视角对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构建德育与智育的双重考核目标。首先,教师打造教学
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组织网站设计项目教学时,善于发现学生相互扶持、团结合作的积极行为,及时提出表扬,以此树立典范,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进一步引申为团队凝聚力的职业操守,促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次,教师扩大评价主体,唤醒学生的自育意识与能力。教师采取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引发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思想认知的交融。此外,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优势,深入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帮助教师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提供针对性的引导,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新时期,对于中职人才的定义不再是单纯的具备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加强调学生的政治理想与价值观念。思政教育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渗透,打破了计算机课程单一的认知性教学结构,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探寻思政教育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点,提升课堂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善意.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J].才智,2021(03):16-18. [2]李军.课程思政在中职公共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数码世界,2020(09):226-2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