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探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探

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仍普遍存在“两张皮”问题以及在拓展专业核心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广度、深度和温度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多维度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为推进思政融入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和模式。

关键词:思政教育;融入路径;中职计算机专业;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仍存在专业知识讲授和思政育人部分脱节、课程思政“硬融入”与“表面化”等问题。将课程思政元素从形似到神似地“化合化”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一。

近几年,一些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已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例如,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思政教学,在联系实际挖掘人文内涵、触类旁通培养创新精神和精选实例促进深入思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做法和经验。针对《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国际形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在挖掘思政元素融合知识要点等方面,提出构建课程授课要点与思政元素的映射关系。针对《数据结构》课程,徐新爱等提出需注重创设知识点蕴含的生活场景,形成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润滑剂。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科技强国”系列微课的设计思路。另外,“拓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是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而其中的“温度”更是一直在路上。为尽量避免硬融入等改革做法所造成的低效率,还需要教师充分研究,包括情感心理学、当代学生成长环境的认知受众面、社会发展和专业课教师的自身学识、师德师风等在内的多个维度对专业课程

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的影响,以构建多维度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温度”之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化合化”地融入课程教学。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多维度“温度”融入路径的构建 由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科学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也是一个较长的复杂过程,因此,笔者提出了多维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温度”路径。其中,“多维度”包含了学生情感心理、学生成长环境的认知受众面、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历史、学术前沿、时政热点舆情以及课程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科学精神、专业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和简明式贯通式案例法等。这种“化合化”的融入过程既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的无止境、动态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1.关注学生情感心理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知识较为抽象、理解掌握难度较大和学习过程战线长等重要特征,因此,重视学生情感心理是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也是“化合化”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之一。所以,教师可以将情感心理学融入教学的各方面,如课堂教学的语言感召力、作业批注的认真程度、对专业学科竞赛或大创项目的关注程度等。

2.关注时代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需要适时将其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尤其对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章节,教师结合网络信息中的一些示例,用“小故事”讲好“大原理”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专业领域发展史和学术前沿的融入

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需要教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适当地将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学术前沿知识进行有效融入。

4.时政热点和舆情的融入

时政热点和舆情往往是当代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适当将时政热点和舆情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并进行正面引导,往往会促其思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CPU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神威·太湖之光”成功研制等话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5.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相辅相成

教师首先要具备“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融入课程。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素养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如何把价值观教育的重点、亮点、热点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和知识传授之中,是对专业课程教师责任心、敬业心、求索心和匠心的考验。另外,教师要准确把握党中央、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改革精神,并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

三、结语

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们从长计议,不流于形式,从多方位多角度考虑学科知识与思政的融合策略,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徐新爱,王丽娜,朱恩芳.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22(11):38-42.

[2] 彭立威,施晓蓉.“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四全覆盖”模式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11):63-70.

[3] 刘卫国,奎晓燕,严晖,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2020(11):1-5.

[4] 汪洁,李敏,何小贤.“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11):6-10.

[6] 李钰,罗凌,冯丹,等.融入思政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微课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22(11):110-113.

本文系广东省河源市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hy22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