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 第4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30 NO.4 2013年12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2013 开国领袖的超人才华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高哲 (中煤集团第一建设公司,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开国领袖毛泽东受到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一是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 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巩固新政权、创建新制度、建设新国 家、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等方面,为中国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他在革命和建设中展 现出超人的才华。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勇于探索的理论家、叱 咤风云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战略家、文韬武略的军事家、浪漫豪放的诗人、博古通今的学问家、 挥洒自如的书法家。毛泽东集众“家”于一身,其超人的才华,在中外历史上罕有。 [关键词]开国领袖;毛泽东;超人才华 doi:10.3969 ̄.issn.1673—9477.2013.04.001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477(2013)04.001.06 今年,是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按照 年1月,国家领导人召集中国一些科学家研究发展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正好两轮花甲。在这特殊岁 我国原子能工业问题,在谈到基本粒子是否可分的 月里,人们自然缅怀这位千古伟人的丰功伟绩。是 问题时,毛主席笑着说,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 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 信,中子和质子也是由其更深的层次组成的。1957 命实践,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解放了全中国,筹 年,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又说:基本粒子还可再 建了新中国,巩固了新政权,建立了新制度,并在 分。果然,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等人提出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了基本粒子结构的“夸克模型”;1965年,中国粒 从而为我国后来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 子物理学家们也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层子模型”。 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所以,全国人民永远怀念他。 从而,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判断。1978年,在夏威 人们之所以热爱和崇敬毛泽东,一则是因为他 夷举行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 为我国各族人民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二则是因 名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格拉肖(1979年度诺贝尔物 为他在革命和建设中显现出来的超人的才华。他不 理学奖得主)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 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 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已故的毛主席, 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军事家、学问家、 这是哲学的最高荣誉,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 书法家和诗人。 一深的统一。” 、勇于探索的理论家 毛泽东不仅坚信马克思主义,熟谙马克思列宁 二、叱咤风云的政治家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 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使之中国化、民族化、大众 的具有政治才能和政治远见、掌握着政治权力,并 化,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风格”和“中国 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的领导人物。毛泽东 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就是一位这样的领导人物,而且是伟大的领导人物。 毛泽东不仅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 因为: 第一,毛泽东是从长期革命实践中涌现出来并 命、战争和建设,而且还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来指导自然科学研究。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 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从1931年11月他 发现电子之后的半个世纪中,物理学界对“基本粒 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子是否能再分”的问题发生了争论。毛泽东运用唯 起,40多年他一直是全党、全军、全国的领袖。 物辩证法,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据原中国科学院 第二,毛泽东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建国初期, 副院长、著名粒子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回忆:1955 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面临的任务极为 [投稿日期]2013—08-16 [作者简介]高哲(1930一),男,重庆人,邯郸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毛泽东思想学会原会长、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2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期 艰巨而繁重:既要指挥解放军继续消灭国民党的残 四是他对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准确预见。二战结 余军事力量,解放全中国,又要清剿被打散的国民 束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鼓吹“苏美必战”, 党部队跟地主武装纠结而成的土匪势力;既要肃清 “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有些人因而在美蒋 暗藏下来的美蒋特务,又要镇压地主恶霸势力的破 武装进攻面前表示软弱。毛泽东经过分析,做出估 坏和捣乱;既要恢复国民经济,组织群众发展生产, 计:美、英、法同苏联的关系,不是或者妥协或者 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进行土地改革;既要对付台湾 破裂的问题,而是较早妥协或者较迟妥协的问题。 和溃逃在境外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对边境的骚扰,又 果然,二战结束后,美苏妥协了,没有发生战争,要对付帝国主义的颠覆和侵略;既要处理好国内各 只是冷战了几十年。世界历史的进程和美苏关系的 民族之间的关系,又要搞好外交关系,创造有利的 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见。国际环境。 这些问题,都被毛泽东成功地一一解决了:妙 用战略战术,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解放了全大陆:运 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很快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 况的基本好转;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粉 碎了帝国主义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企图;在抗 美援朝的同时,全国大规模地开展土地改革、清匪 反霸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当时被叫做“三套锣鼓一 起敲”,毛泽东是这“三套锣鼓”的总指挥。从而, 巩固了新政权,使新中国迅速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困 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毛泽东的政治才能还表现在他领导社会主义建 设上。在短短的28年中,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国防建设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 煌成就。 第三,毛泽东有政治远见,这里略举几例:一 是他对中日战争的准确预见。1917年他预料:2O年 后,中日必有一战。果然,20年后的1937年7月, 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 二是他对抗日战争进程的准确预见。抗日战争 爆发后,国内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毛 泽东经过科学分析后指出:抗日战争既不是“中国 必亡”,也不是“中国速胜”,而是持久战。并且 预料了持久战进程的三个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 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我之 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结论是: “最后胜利是 中国的。”八年抗战,完全按照毛泽东的预料发展。 三是他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战争局势的准 确分析。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 几个小时,身处黄土高坡窑洞中的毛泽东,对世界 战争局势做出了惊人的预言:华北华中地区,日军 无大举增兵“进剿”之可能了;国民党既不能投降 又不能‘剿共’的可能性增大了;苏联可从东方抽 调一部分兵力向西;欧洲有建立第二条战线之可能; 英、美可能集中力量先打败德国,然后向东打败日 本。后来的战争进程,竞被毛泽东完全言中! 五是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准确预见。1947年春, 蒋介石调动25万兵力进攻陕甘宁边区,而人民解放 军在陕甘宁边区的兵力只有两万人。而毛泽东率中 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最后撤离延安时,却满怀信心 地预言:“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 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果然, 革命圣地延安被国民党军占领1年1个月零3天后, 又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4月,百万雄狮过大江, 直捣南京的“总统府”,时值中央撤离延安两周年; 半年后,新中国宣告成立,终于“以一个延安换取 全中国”。 三、纵横捭阖的战略家 “战略”,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谋略,现 被引申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凡是能 着眼全局,具有宏观意识和长远眼光,并能正确地 制定战略方针、合理配置资源,从而达到预期的战 略目标者,就是战略家。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伟大 的战略家。毛泽东无论指导革命战争或和平建设, 都能根据对有关情况的分析和判断,把战略运用于 政治、经济、军事和反“和平演变”等各个领域。 毛泽东的政治战略集中表现为革命战略。按其 形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又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 社会主义革命战略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革命战 略,从而形成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总战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革命战略, 既反对“二次革命论”;也反对“毕其功于一役”的 “一次革命论”。而是把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 论结合起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 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毛泽东认为:“我国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 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因此, “单有1956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 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 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和一个 第4期 高哲:开国领袖的超人才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3 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说,在社会主义 五、浪漫豪放的诗人 条件下还要继续革命。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社会主义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 家、战略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个气势恢弘、浪漫 革命的战略同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革命战略一起, 豪放的杰出诗人。毛泽东不是一位职业诗人;他的 构成中国革命的总战略。当然,这个革命总战略不 诗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在马背上哼成的”, 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是一位“马背诗人”。然而,毛泽东的诗词,内容广 本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出发,在 泛,思想丰富,乐观向上,气势恢弘,想象瑰丽, 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逐步形成的。 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很有特色: 此外,毛泽东的战略还有经济战略、军事战略 日壮丽史诗。毛泽东诗词跨时半个世纪,涉 一(包括根据地战略、游击战争战略、持久战战略、 积极防御战略、总览全局战略、人民战争战略)国 际战略、反和平演变战略等。毛泽东的战略思想非 常丰富,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 四、文韬武略的军事家。 毛泽东戎马生涯几十年,是能征善战的大军事 家。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是全面的。古今中外人类历 史上的军事理论家、世界战争史上的名将,他们在 军事领域的贡献都是不全面的。比如,德国19世纪 杰出的军事史学家、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虽然 写了三部《战争论》,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但他 只当过参谋长,没有当过统帅,没有独当一面地指 挥战争;二战时美国的巴顿将军和英国的蒙哥马利 元帅,以及西方军界公认的兵家泰斗法国名将拿破 仑等,虽然能征善战,但在军事理论上没有建树, 更没有形成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而毛泽东则兼而 备之:既是指挥几百万军队同时在几个战场作战的 军事统帅,又是有系统军事著述的军事理论家,创 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毛 泽东的军事理论著作,连美国的西点军校也用作教 材。在二十世纪所有统帅中,无论指挥战争的时间 之漫长,战争规模之浩大,战事情况之复杂,战争 内容之丰富,还是战争条件之艰苦,毛泽东的经历 都是举世罕有的。 毛泽东在军事上还有一个独特的贡献,就是他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军事领域,创造出毛泽东 的军事辩证法。他的军事理论著作《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 久战》等军事著作,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 抗日战争的经验,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 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如:全局与局部、战略与战 役、战役与战术的关系,以及前方与后方、集中与 分散、攻击与防御、前进与后退、内线作战与外线 作战、包围与反包围、持久战与速决战、阵地战与 运动战、大兵团和小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关系 等等,都充满了军事辩证法。 猎重大题材:或提出中华大地应由谁来“主沉浮” 的重大政治课题;或反映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 历程;或彰显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 顽强、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或描绘全国人民投身 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场景;或反映风云变幻的国际 局势和中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的英雄气概。总之,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幅幅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时代 画卷,堪称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 二日以诗言志。毛泽东主张“诗言志”。他的 诗词,充分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抱负、理想和信念。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他的由无产 阶级来领导中国的政治主张;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不到长城非好汉”、“独有英 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诗句,是毛泽东坚 强勇敢的性格、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唤 起工农千百万”,“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等诗句, 彰显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巨大威力、军事统帅 的宏伟气魄;“高峡出平湖”、“喜看稻菽千重浪”、 “芙蓉国里尽朝晖”等诗句,反映出毛泽东对社会 主义建设宏图的展望和对祖国绚丽前景的向往;梅 花不畏严寒风雪,一花独放,但“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这是作者无私无畏、淡泊名利的自我 写照。 三日情景交融。毛泽东的诗词全不涉及自然美 的作品很少,而单纯描写自然美的几乎没有;都是 把对自然美的描写同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的 关切结合起来,通过描写自然的美景来抒发爱国、 爱民的情怀。最突出的是《沁园春・长沙》和《沁 园春・雪》。 《长沙》的上阙,描写长沙深秋的美景:从山 上、空中、到水下,“万类霜天竞自由”,一片宜 人景象。然后,笔锋一转:隐指中国的命运应该由 人民来主宰。词的下阕,通过对往昔的追忆,抒发 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 壮志豪情和革命造反精神。 后者《雪》也是这样。上阙描写北国的风光。 4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期 这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枝俏。”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不单纯是描写雪景,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多么无私的品格、宽阔的 而是隐喻当时的政治形势: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心怀和乐观的精神! 义统治着中国,日寇又入侵中国,扼杀了长城内外 对秋、雪和梅的不同的描写,反映出诗人截然 的生机,中华民族陷入冰窟雪窖里,处于生死存亡 不同的人生观和精神境界。 的危急关头。“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隐喻冰冻不会长久,等赶走了日寇,解放了全国, 五日浪漫豪放、气势磅礴。毛泽东既是伟大领 袖,又是杰出诗人。作为领袖,他有叱咤风云的本 天晴了,丽日当空,冰雪消融,被“素裹”着的大 领;作为诗人,又具有浪漫豪放的气质。他认为, 地,将露出红妆,显得分外娇艳,祖国山河更加壮 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 丽。足见诗人强烈地憎恨三座大山,深深爱着这“江 了,就不能写诗了。所以,毛泽东写诗,总是爱用 山如此多娇”的祖国。下阕则抒发诗人气冲牛斗的 豪情:为多娇的江山而倾倒的封建帝王——秦皇、 汉武、唐宗、宋祖,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 还要看今朝的无产阶级。 这两首词,都是以情写景,即景生情,情景交 融,入情入理。特别是《雪》,全词结构严谨,层 次分明,意脉联贯,虚实结合,衔接自然,天衣无 缝,过渡巧妙,一气哈成,是即景抒情的绝妙佳作。 四日标新立异。毛泽东的诗词的另一个明显特 点,就是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这突出表现在对秋、 雪、梅的描写上。比如写秋。一提起秋,没有几个 儒雅之士不在淫雨霏霏的时节里伤感的;到了深秋, 更是如此: “秋风秋雨秋煞人”、“瑟瑟秋风使人 愁”,“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等等, 总是愁秋、哀秋、伤秋、悲秋。然而,在毛泽东的 笔下,即使是寒秋,也没有任何悲、愁的痕迹,而 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战地黄花分外香”,“万木霜天 红烂漫”,“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多么美妙的 秋景!同以往儒雅之士对秋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又如写雪。一般文人总是把雪与凄凉景象连在一起, 如:“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千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 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等等。可是, 雪在毛泽东的笔下,却不见任何凄凉的影子,相反 是一番美丽壮观的景象和喜悦的心情: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 未足奇。” 再如咏梅。陆游笔下的梅,是“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 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又寂寞,又忧愁,多么消极、伤感和悲观! 而在毛泽东笔下的梅,则是迥然相反的品格和气质: 虽然风雨、飞雪交加,“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 对比、夸张手法来反映客观现实,抒发对理想世界 的热烈追求,语言热情奔放,用词也倾向于华丽。 如《七律二首・送瘟神》就运用了对比、夸张、想 象的手法:吸血虫泛滥时,“绿水青山枉自多,华 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多么凄凉、惨淡!而消灭了吸血虫之后,同样的大地, 则变成了另一番景象:“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 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 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这样的时代, 瘟神还能赖着不走?要走,“借问瘟君欲何往,纸 船明烛照天烧。”多么富于想象!多么浪漫! 作为一代伟人和革命领袖,毛泽东充分表现出 常人所没有的非凡的气质。群山在他的笔下,被描 写得巍峨雄伟、活泼壮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 蒙磅礴走泥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 公试比高”;世界革命形势他一收眼底:“高天滚 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说起自己和军队,则气势磅礴:“唤起工农千百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横扫千军如卷席”;对待 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他“冷眼向洋看世界”,“乱 云飞渡仍从容”;说起游泳,是“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说 到“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他不像以往诗人那样, 面对高山大川,发出人生渺小的感慨,而是表现出 伟人排山倒海的魄力:如何能够抽出长可倚天的宝 剑,把昆仑“裁为三截”;他评价历史人物,则傲 视显赫一世的帝王:无论是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还是号称“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要么“略 输文采”、“稍逊风骚”,要么只知道扩张势力, 拓展疆土,“只识弯弓射大雕”;而改天换地的英 雄人物,还要“看今朝”的无产阶级。何等恢宏、 豪放的气派! 六、博古通今的学问家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 第4期 高哲:开国领袖的超人才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5 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而且还是博古通今、学贯 取边读边议方法,对该书逐章逐节地深入研讨,毛 中西的学问家。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胜 泽东在学习中所作的批注和谈话,十分精辟;他对 过今人和古人,认为: “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 经济学的研究所提出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所以,他立志要“探 独创性见解,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是中国历史和近代时政著作。毛泽东涉猎很 家学说、宋明理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二十四 广,而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书则是他最 史、 《资治通鉴》,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说 喜欢阅读的。在中学时他就读了《御批历代通鉴辑 寻宇宙的大本大源,读尽天下书。”从先秦诸子百 等,他都作过认真的研读。同时,也读西方近代的 览》l16卷,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思想家的著作,包括 著作:达尔文的进化论、亚当・斯密的《原富》、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以及古代经、史、子、 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宾塞尔 集的著作。《二十四史》约有4000万字,他硬是通 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 约论》等书,对西方近代进步思想有较好的把握。 1920年在北京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后, 就开始潜心钻研,并完成世界观的转变,终于成为 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一生中读过的书很多,大体有以下几类: 一是马列著作。他从二二十年代起就开始读《共 产党宣言》,在长征途中,他躺在担架上还读。他 读了马、恩的多部专著和一些单篇文章;读了《列 宁选集》中文版多卷本;此外,还读了斯大林的几 本著作。建国后,他读马列的书就更多了。1963年 7月,他再次要求:高中级干部要读几本、十几本、 几十本马列的书;要有计划地在几年内读完3O本马 列的书,并且自己带头读。实际上,他读过的马列 著作何止30本;把他在56年里读过的各种版本的 马列著作加在一起,不是几十本,而是几百本。 毛泽东学习马列著作,不单纯是研究学问、弄 懂理论,更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紧密结合革命 和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用理论 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是毛泽东学 习马列著作一贯坚持的原则。 二是哲学、经济学著作。在延安,为了批判教 条主义,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毛泽东自感“我的 工具不够”,于是便注重学哲学。他除了读马列的 哲学著作外,还读了许多苏联和中国的哲学家写的 教科书、专著和文章,还读了中国哲学史、中国古 代的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以及西方近代 哲学家的著作。 关于经济学著作,毛泽东在延安读过一些,如 马克思的《资本论》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 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他第三次读了《资本论》。以 后,毛泽东又多次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和《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等书。1958 年后,他把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读 了许多遍,还认真研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他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集中整整两个月时间,采 读完了,有些部分还读过多遍。 四是中国文学著作。毛泽东小时候就对《水浒 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 《隋唐演义》等书很着迷。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对 中国文学书籍读得比较多。这大体分为四类:第一 类为古代诗词。包括《诗经》、《楚辞》、唐诗、 宋词和元曲。第二类为古文和古典小说。中国古典 小说,他几乎将所有名著都浏览过,并对一些名著 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古文,他最爱读六朝的骈文和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第三类为现代文学,主要爱读 鲁迅的著作。在延安,20卷本《鲁迅全集》他放在 办公桌上经常阅读,还作批注。第四类为笔记小说 和其他杂书。包括《智囊》、《笑林广记》、《官 场现形记》、《聊斋志异》之类。 由于毛泽东的学识渊博,汉学功底深厚,所以, 他在讲话、写文章时,历史典故信手拈来。 《毛泽 东选集》中的成语典故,有人统计约80条,它们来 自《左传》、《论语》、《孟子》、《史记》、《汉 书》、《诗经》、《尚书》、《易经》、《大学》、 《中庸》、 《战国策》、《后汉书》、 《三国志》、 《孙子兵法》、《老子》、《庄子》、《国语》等。 五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著作。毛泽东早年对 自然科学不大感兴趣,读过的自然科学书籍有限, 到北京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读得更多一些。他 对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和某些技术书籍广泛 涉猎,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兴趣 较大。他还爱读《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动物 学》杂志、 《考古学报》、《化石》杂志等这样的 刊物。直到1976年,他还索要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 国科学技术史》。他还关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晚年,他接见杨振宁、李政道时,还同他们讨论宇 宙守衡不守衡问题。 此外,毛泽东还读一些宗教书籍,如《金刚经》 《六祖坛经》等。 在中南海,毛泽东的藏书近1O万册,还不包括 曾从北大、北师大图书馆打条借来读过的各种书籍 6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期 2000余种、5000余册。 而毛泽东则兼而备之,集众“家”于一身,毛泽东 超人的才华,确是中外历史上罕有的。 七、挥洒自如的书法家 毛泽东8岁进私塾,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 八、毛泽东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毛泽东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书法是不断变化的。1920—1930年代,毛泽东的书法 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 用笔流畅、潇洒从容、结构巧妙,显露出其追求个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 性化自由书写的心态。1940年代,以楷书和行书为 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 主,变化丰富:字体时大时小;有时笔实墨沉,有 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 时锋芒外露;个别笔画着意夸张,无拘无束。这时 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 书法已趋于成熟,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50年代, 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在休息时,书写了数百首古诗词,多为草书。 “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 从百幅真迹来看,他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 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 体,精、气、神兼备。毛泽东的书法在60—70年 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 一代,可以说已臻出神入化,达到了巅峰。晚年以草 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 书为主,从心所欲,其书风由过去的瘦劲硬朗,转 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 向豪放苍劲、潇洒自如,不拘一格,白成一家。他 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 的诗词,绝大多数是用毛笔书写的,所以,他的诗 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仅赢 作又是书作,而且是绝妙的狂草,是可以千古流传 的诗书经典。 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 从毛泽东的手迹中,可以看出其书法布局巧妙, 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毛泽东同志的革命 错落有致,其书法的基本特点是,跌宕起伏,从容 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 为之,随生随就,不拘一格,天趣盎然,纵横捭阖。 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人们常说: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毛泽东 的书法特点与他本人的性格特点极为相似。 一[责任编辑王云江1 般人具备一个“家”就很不容易,很了不起; The founding leader’s high—voltage brilliance ——CommemOrate the 1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Mao Zedong GAOZhe (China Coal First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Handan 056000,China) Abstract:Mao Zedong,the founding leader of 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s honored and respected by all Chinese people.Partly because he creatively appli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xism to the practices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making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for Chinese people in revolutionizing the whole nation, seRing up the new PRC,consolidating the new regime,establishing new regulations,building new nation and initiating new diplomatic situation etc.Another point is he demonstrates high—voltage brilliance in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Not only is he a great Marxist and proletarian revolutionist,but also an exploring theorist,an influential politician,a competent strategist,a talented militarist,a romantic poet,a learned academician,an excellent calligraphist.With all these excellences demonstrated,Mao Zedong’S high—voltage brilliance is rarely seen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the founding leader;Mao Zedong;high—voltage bri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