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说引题,“看,这是谁?(老师做小猫的动作)今天我们要和小猫老猫做个游戏呢,你想玩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到底是什么游戏。 从激发兴趣的角度来看,这样提问的能引起幼儿兴趣,是比较有效的。但从整个活动的效果角度去分析,引题还不够有效。我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对于捉迷藏游戏并不是很明确,规则模糊。为了能让幼儿在后面的游戏环节更顺利,我们的引题非常重要,应更有效。我们不仅仅是要激发幼儿兴趣,还要为后面的游戏做知识经验铺垫。因此,在引题中我们加入了针对捉迷藏游戏的玩法铺垫,让幼儿自己用已有的经验来说说捉迷藏是怎么玩的,教师幼儿的回答中进行归纳,来引出捉迷藏的规则。这样既能帮助幼儿更快地熟悉歌曲内容,也能为后面的游戏做好铺垫。我觉得可以调整为,你喜欢玩游戏吗?你玩过哪些游戏?你玩过捉迷藏吗?怎么玩的?这样的提问更有效。
其次说内容,活动中发现在玩捉迷藏游戏的同时,我发现孩子们能游戏,但还孩子不能配合音乐来游戏,孩子们不知道到哪句话要去躲好,哪一些歌词是老猫来找小猫了。因此,我设计了以上的提问和要求,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我的提问和要求去游戏。但课后反思了一会发现,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命令,不是自己主动发现探索出来的。从这个环节的提问和要求中发现教师的主体意识太强,忽略了幼儿应是我们活动的主体,我们只是为幼儿来服务的。我们应通过提问来引导、启发幼儿去倾听、去发现乐
句和游戏间的规则,而不是一味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把规则直接“教”给幼儿。因此,我将这环节地提问进行了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