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名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艺术设计 跨界设计趋势下的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黎英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包装设计教育现状和跨界教学改革经验,探讨了跨界设计趋势下的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 模式.提出包装设计课程体系的跨界重构思路、包装设计教学改革方式,以及学生跨界合作的方法,结论得出了跨界 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跨界;包装设计;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融合重构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5—531 2(201 4)27-01 75-02 所谓“跨界设计”指的是在新的设计概念引导下,突破形式 进的教学理念。如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工 (外观)、技术、材料以及专业的限定,实现更好、更新的设计创意 作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学生不仅要学习商业知 的成功。“跨界”代表一种发散与整合的设计思维,科学发展的审 识、人文知识、设计技能,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本校以及 美方式,它链接了设计与艺术、科学与技术,代表一种新的潮流 其它大学选修相关的课程,大学里设有金属工艺、木工工艺、玻 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有域无界”的创新设计思潮,这种创新往往 璃工艺、塑料材料、电影与影视等工作室,以及面向全校学生开 存在于领域交叉融合的空间,也是设计艺术教育不断整合与演 放的综合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室。这样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 化的时代特征。 完整,跨界合作与跨界设计思维能力强,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创新 一、国外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跨界改革 性。 为了适应21世纪设计发展的需求,很多国家都在设计教育 二、我国包装设计教育现状和跨界改革尝试 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跨界”改革。目前,发达国家的很多设计院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仍存在许多 校都以调整思路,为学生提供一种完善的综合课程体系,这也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相关设计院校为谋求发展,提高人才 各国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趋势。这种合并不是学科的简单复制 培养质量,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但在整体的设计教育 叠加,而是学科内容的重组与激活。强调各学科之间深层的相互 体系中却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大部分院校包装教学课程模 渗透与融合,追求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平衡性、实用性、关联性和 块依然是独立单元,课程之间的关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衔接, 整体性。这种综合的课程结构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面,能为 有些课程内容常有重复和交叉。这就使学生虽然学完了全部课 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谓“触类旁通”, 程,但很难将这些课程有机地融合运用起来,难以形成一种综合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知识的合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培养的人 美国设计教育体系,已形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层次、跨地区、 才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我国的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 跨学科和跨国界的多元化格局,学科的交叉已融合了建筑、工 绘图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在思维的发散性,知识的提炼性、设计 业、法律、医学等各个领域。美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从教学到 的创新型以及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明显较弱,和国外院校 实践都注重跨界设计理念的运用,设计院校并不要求学生过早 的学生相比较,尚存在一定差距,较难适应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 地精通某一门学科,而应在基础阶段汲取各门学科的相关知识。 才的需要。 以“通才”型思路培养学生,注重在设计学科中融人交叉学科和 我国的包装设计从上世纪末开始,受国际设计潮流的影响, 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智力与动手能力皆强的多学科综合性人 设计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方法 才。如波特兰艺术学院鼓励学生走自主研究的道路,探索技术和 不断冲击着传统观念,呈现了可喜的一面。新技术、新材料、新的 技能的形成规律;重视在各类教学环节中依托各种媒介手段来 生活方式的转变,给包装设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新媒介 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专业体系之间的协调 的发展在为设计师进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表现介质。为适应国 发展,采用灵活的选修计划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具多面化,有 际化设计趋势,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也在探索着跨界设计的思 效地拓展了就业空间。 路和方法。20世纪8O年代开始的包装设计教育跨界改革多体 日本的设计教育受西方先进设计理念影响,十分注重对学 现在“跨学科”,当时的研究权重于包装与人文学科,包装与哲 生跨学科渗透的交叉培养模式,既有各学科之问的横向交叉,也 学、文学等之间的交流。到了9O年代,跨界教学改革的研究扩大 有产学研之间的渗透,还有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纵向交叉。如东 到了与相关领域学科之间的交流,如与经济学、力学、材料学等 京艺术大学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宽泛素养和追求高的造型能 的知识渗透。2l世纪,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给包装设计教 力,怀有执著创造精神的设计人才。在学科规划方面,设计系下 育的跨领域实践带来新的变化,不少院校开始尝试培养学生运 面并没有严格的专业设置,而是平行设置了10个独立的研究 用一些全新的新媒体技术来呈现自己设计方式。人们的生活方 室。学生在学习期间,既不会受专业的限制,又能够根据爱好选 式进步,对包装的需求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个性化、人本和 择研究的课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跨界合作设计与 生态的关注度有了更大的进步,包装设计教育在包装与人、产 创新能力。 品、环境的协调中探索着跨界融合之道,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 欧洲其它一些国家院校的教育模式也各具特色,体现了先 着跨界合作,跨界交流,跨界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175 艺术设计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4_8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问 三、跨界设计趋势下的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模式,式 (一)包装设计课程体系的跨界重构 包装设计整合了包装的功能性、艺术性、科学性、工艺性、经 济性、信息性于一体,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生活方式转变、新媒 介的发展不断促进着包装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也使跨界设计 成为了包装设计发展和创新的趋势。包装设计教育只有不断适 题的发现解决过程中,产生生动有趣而独特的创意。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建跨界设计团队,提高设计综合 实力 加强学生跨界合作的设计实践,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完成 同一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知识融合能力,从而 帮助学生在跨界合作中寻找到设计的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 可安排一些学科竞赛以及实际课题的实践, 应科技的发展,适应人们新的需求层次,通过运用跨界设计理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 念,融合自身教育特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 启发学生自主组成与具体课题相关联的跨学科团队合作形式,才。包装设计课程体系的跨界重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是包装设计与其他设计专业之间的互融与复合。例如包 一在与相关专业的合作中,在深入企业的实践中,丰富知识结构和 创新能力。这种以跨界团队合作完成实际课题的方式,是以问题 装设计与产品设计在造型、结构的设计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包 装作为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环节,其造型结构和空间设计都与 产品有着必然的联系,并且很多包装,其自身就是一件产品,诸 如饮料、香水、酒等液态产品的容器包装,产品和包装已融为一 体,不可分割,其包装设计实质也就是产品设计。因此在包装设 计的课程体系中,应介入产品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如《人 机工程学》、《产品语义学》、《产品成型技术与工艺》、《产品仿生 物形态设计》等课程,对包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性培养,都具 有直接的影响价值;又如包装在运用到市场后,起到促进销售的 作用,特别是在货架的展示中,独特的陈列与结构的组合,能够 使产品在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增强视觉冲击力,因此包装设计 的课程设置可以结合环境艺术专业的《展示设计》,培养学生驾 驭空间的布局和造型能力。 二是包装设计与外围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这是 指不同学科不同门类的跨学科综合。培养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 应促使学生在包装相关的领域汲取营养,拓展知识视野。以大视 角,宽口径的思维来展开设计思路,注意包装设计过程中的每一 个环节的相关知识。例如,包装设计过程中,难免要运用材料学、 印刷学的相关知识,包装在销售过程中,具有促进销售的作用, 这又涉及到营销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装设计要做到具有提 高产品附加值,增进品牌效应,又要涉及到传播学、社会文化学 等相关知识。因此,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应是一种渗透 融合式的集成教育模式,是不同学科的相关要素以一定的联系 组成的功能统一,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 (二)改革包装设计教学方式 包装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涉及的相关学科 知识面广,教学时应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作为两条主线, 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构建完善合理,鼓励个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开 发创意思维的学科结构。因此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科学合 理地规划课程,安排课时,注重学科之间的交融互补,改革过时 僵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关注学 科发展,紧跟设计前沿,不仅要把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给 学生,还要融合跨界设计理念,把设计的新思路、新流派、新方 法、新成果、新技术等前沿信息动态传递给学生。教师教学方法 的运用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只有及时改 进旧的教学方法,恰当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研 讨、案例、示范、观摩、跨界团队协作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跨界 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互动,改革课堂教学的格局与 176 为先导,任务为驱动,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在 实践过程中的“体验”自主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这种通过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在教师的引领下合作完成任务 的教学模式,学生间不同专业背景知识的碰撞,有利于进发出创 造的火花,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开拓新的设计之路。 四、结语 设计教育发展到21世纪,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跨界设 计”教学理念已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可行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跨界设计趋势 下探讨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应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 导、完善科学的课程结构为核心、先进多样的教学方法为脉络的 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个体与团队相协作的整合式教学思维模式 的变革。跨界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对 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们应以科学发展的态度,以前瞻性、复合性的眼光与心态来思 考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跨界思维能力,开发学 习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推动包 装设计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进步。 ★项目来源:湖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2B01);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 『2014]247号。 参考文献: 『1】刘吉国,勾利鹏.“跨”越设计的“界”限——浅析“跨界设计”的多 元化现象[J].中国美术,2011.05:P105—106. 【2]张慧斌.美国设计教育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 201 1.07:P64.-65. [3]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B/OL].http: //www.exam8.com/lunwen/jiaoyu/gaodengjiaoyu/200901/1 382953—2.html, 2009-一1—30. 【4J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 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