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

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号 位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封座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号场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不考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订 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 首而归

装 号证B.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考让颇/名重太山

准 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只 郑乎

D.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卷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寂寥 .(liáo) 桀骜.(ào) 游说.(shuì) 作揖.打拱(yī) 名B. 百舸姓.(gě) 荇.菜(xìng) 卮.酒(zhī) 长歌当.哭(dàng) 此 C. 蓊.郁(wěng) 青衿.(jīn) 愀.然(qiǎo) 望风披靡.(mǐ) D. 屋椽.(chuáán) 夙.夜(sù) 消弭.(ěr) 义愤填膺.(yīn)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级A. 苍茫 斑驳 婆娑 峥嵘岁月 班B. 碎屑 勖勉 蜿蜒 陨身不恤 C. 彷徨 菲薄 肄业 放浪形骸

D. 伶俜 樊笼 忸怩 清流激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近学业水平考试,学习压力陡增,部分同学只觉得时间不够用,整天疲于复习,朝不虑夕....。 B. 语文课上,围绕着《雨巷》中丁香姑娘的形象及其蕴意,同学们见仁见智....,讨论得不亦乐乎。 C. 五一长假里,来长沙旅游的朋友除开游赏各处名胜古迹外,还出入于各类美食场所,大快朵颐....。 D. 王勃的《滕王阁序》将内心情感与眼前景物渗透、交融,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实乃千古佳作。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B. 三月来临,春回大地,湖南北部地区近期都笼罩在混合着泥土味和青草味的茫茫雨丝之中。 C. 《红海行动》高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凭借优良制作、震撼场面等,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 D. 《游褒禅山记》,粗一看似乎只是一部平常的游记,深思后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却有天地之差——有的女子________;而有的女子

却________。有的男子________;而有的男子却________。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此,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目光呆痴。真正的青春在于精神,而不在年龄。

①成熟威武,年富力强 ②褶皱网面,红颜已逝 ③潇洒依然,风韵犹存 ④面如土灰,老态龙钟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④③

7.这是教师办公室的上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请为之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黄牛耕地万山金 B. 翠柳迎绿千里春 C. 翠柳迎春千里绿 D. 芝兰绕阶座凝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

化内涵丰富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选自《新湘评论》2013年第24期,有改动)

8.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

A.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 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 C. 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D. 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9.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 A. 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 B.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 C. 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D. 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 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 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 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踱步 张秀亚

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地速度快了起来。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般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出车站,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

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

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就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妈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车子又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

“啊,没有什么,秋天的落叶!”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随口念出这句译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

车子一直向前驰去,身边传来淙淙的水响,那一道蜿蜒过这小城的长溪..,又如半道项链般出现在她的眼前了。岸上那垂到水面的大堆大堆的紫藤,那画中烟村一般的紫色呢?还有那白船般的肥鹅,它们曾在水中衔吞落日,追逐浮云,把诗句拨弄在藻荇间,但如今这一切都不见了,只有那寂寞的流水,在岸边人家抛掷的菜叶下,现着一圈圈的旋涡。

车子停下来了,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家呢——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家呢?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

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待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

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选自《张秀亚散文集》,有删改)

11.第3段说到“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大书”的“单调”“有趣”各指什么? (1)“单调”指: (2)“有趣”指:

12.简析“她在笑呢,在笑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3.文章通过写图书馆、长溪,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感受? (1)写“图书馆”的: (2)写“长溪”的:

14.根据文章,探究“心灵踱步”的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 C. 鲰.生说我曰 鲰:浅陋 D. 籍.

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1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击破沛公军 耳得之而为.声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不如因.善遇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D.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18.下列对选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无伤告密是项羽和刘邦产生矛盾的导火索。项羽的谋士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刘邦有野心,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刘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 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劝他逃走,而张良却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同意调停,并嘱咐刘邦第二天向项羽道歉。由此而有鸿门宴上的斗争。

C. 鸿门宴上气氛一开始就很紧张,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其对刘邦欲王关中还是很不满,他设宴招待刘邦也是想做进一步打算。后范增命项庄舞剑,气氛则更为紧张。 D. 选段在矛盾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具体表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其中集中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的性格。 19.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四、句子默写

2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诗歌鉴赏

2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诗歌描绘了秋日________时分的边地境况,其中“吹角罢”“射雕还”分别从__________角度和__________角度描写了戍边军士的生活场景。 六、外国名著

22.《大卫·科波菲尔》是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姓名)的作品,其中密考伯夫妇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成为了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为“密考伯主义”。“密考伯主义”有什么可供你借鉴的积极因素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23.以“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

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答 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B应为“/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 A项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B项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 C项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D项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根据字形和字义做出辨析。D项,“消弭”的“弭”应读mǐ;“消弭”意思是“清除、消除某些不好的事情”。“义愤填膺”的“膺”应读yīng。“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膛。 3.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考生应结合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B项,“陨身不恤”的“陨”应为“殒”。“殒身不恤”意思是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殒,牺牲。陨,释义为坠落,从高下也;又有毁坏之意。本题的“陨”和“殒”和根据意思进行辨别,这两个字音同但义不同。 4.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句中是形容学习的时间紧张,不合语境。B项,“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句中说的是同学们对《雨巷》的不同解读,使用正确。C项,

“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地享受口福之乐。“颐”是脸颊;“朵”是动,“朵颐”指动腮帮进食。句中使用正确。D项,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句中形容王勃创作《滕王阁序》一文,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C项,“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句式杂糅,选项把“获得观众好评”和“观众好评如潮”杂糅到一起,可以去掉“如潮”二字。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C项把“获得观众好评”和“观众好评如潮”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这是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四个句子分属于四处,故考生要充分利用前后的语境。第一处和第二处是形容女子的精神和状态,“红颜”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风韵”常用于指女性优美的姿态神情,故③②应用于第一处和第二处,①④用在第三和第四处;再根据后面“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目光呆痴”这一内容来推测前面“有的女子……而有的女子……”两句内容之间的关联,由后文的比较可以得知,应是先说精神状态好的,再说精神状态不好的,按照这种方式即可选出答案。 7.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为“桃李满园春绣锦”选出下联,这是放在教师办公室内的对联,教师办公室对联带有行业联特点,应体现教师教书育人、贤士雅居、桃李满天下的特点。“桃李满园”

的“桃李”喻所教的学生,“芝兰绕阶”喻贤士所居之处,故D项最为合适。“黄牛耕地万山金”“翠柳迎绿千里春”“翠柳迎春千里绿”都属写景,与办公室不搭,且这三句应都是春联。 8.D 9.B 10.D

【解析】试题解析:

8.分析可知,题干是“汉字”作用,D中却是“汉字造字有六法”,答非所问。

9.分析可知,B“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说法错误,应适当去做,且正确使用汉字。 10.结合原文可知, D“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错在不仅限于这两者,以偏概全。

11.(1)单调:车窗外的景致,除开萋萋的茅草,就只有干涸的溪床以及乱石。 (2)有趣:茅草的纷披,好像她的思绪;青麦般的芳香,勾起她的乡愁;还有乱石睁大白眼,也在凝望天空。 12.①细节描写。捕捉“她在笑”,生动表现出母亲回忆孩子时,内心的幸福感。②情绪感染。“还认得”的车夫的微笑,使她置身于温馨的氛围中,而有了笑。③思想变化。孩子有了“新天地”,与母亲渐行渐远,又笑不出来。④行文呼应。阳光的温热,令她重又想起儿子捧脸的小手,她终于有了“真开心”的笑。

13.(1)古旧的不曾变化的感受,令人想到过去的读书时光。 (2)逝去的有些改变的感受,有些美好已然不再重见。

14.文章通过写“她”多年后回乡,情感上展开自“无”求“有”,由因离乡而生迷乱到因回乡而获幸福的心路历程。她一路行来,一路寻梦,而一树一花、一水一人、一屋一砖等等,无不将旧梦唤醒,在现实与往事的交织中,浓重的乡愁得以渐次化开,她内心趋向温馨、宁静和充实。 【解析】

1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3段说到‘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大书’的‘单调’‘有趣’各指什么”,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到第三段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处的“大书”是指上文所见的景象,故考生可以把上文所见的景象圈出来,分出“单调”和“有趣”的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如“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车窗外除了野草,就只要干涸的溪床和乱石,景色单一乏味;如“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她又似呼吸到青麦般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车窗外的景象因她纷繁的思绪又变得有趣起来。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析‘她在笑呢,在笑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考查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题干设题的句子源自第五节,“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这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联系上下文可知,前一个“笑”是想到两个孩子时表现出来的,这一“笑”生动表现出母亲回忆孩子时,内心的幸福感;同时这“笑”也是车夫的“笑”引发出来的,如第四段“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还认得”的车夫的微笑,使她置身于温馨的氛围中,而有了笑;后一个“笑”中又包含了一种疑惑,因为“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孩子有了“新天地”,与母亲渐行渐远,又笑不出来,这表现出“她”思想上的变化;第六段说“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就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笑”让上下文之间形成呼应,阳光的温热,令她重又想起儿子捧脸的小手,她终于有了“真开心”的笑。考生根据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第五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故考生应结合第四段和第六段的内容来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1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通过写图书馆、长溪,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感受”。考生需要先到文中圈出写图书馆和长溪的内容,圈出在写到这些内容时“她”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来概括人物的感受。如第七段和第八段写图书馆,“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随口念出这句译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古旧的不曾变化的感受,令人想到过去的读书时光;第九段写到长溪,“岸上那垂到水面的大堆大堆的紫藤,那画中烟村一般的紫色呢?还有那白船般的肥鹅,它们曾在水中衔吞落日,追逐浮云,把诗句拨弄在藻荇间,但如今这一切都不见了,只有那寂寞的流水,在岸边人家抛掷的菜叶下,现着一圈圈的旋涡”,“那……呢”“都不见了”“只有……”,逝去的有些改变的感受,有些美好已然不再重见。考生可以抓住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文章,探究‘心灵踱步’的意蕴”,这是探究题,主要是围绕标题来探究深刻意蕴。首先理解“心灵踱步”中“踱步”的字典意,即表示慢慢地行走,速度不快,此处的主语是“心灵”,故应是说心灵的行走;然后回归文本圈出人物的行程,人物心情变化的文字,如一开始“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这是离乡人的感受;

如破旧的三轮车让她想起曾经的美好生活,如图书馆让她想起过去的日子,如长溪,如旧宅,等等,她一路行来,一路寻梦,家乡的这些一草一木把她内心的旧梦唤醒,内心趋向温馨宁静,如最后所说“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15.D 16.B 17.C 18.C

19.(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解析】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籍吏民,封府库”,“籍”如解释为“户籍”,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先从句式上来看,“籍吏民”与“封府库”相对,两句结构一致,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是一致的,故“籍”也应是动词,且“籍”本是名词,“吏民”也是名词,名词加名词,第一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故此处的“籍”应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登记”。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为击破沛公军”的“为”是介词,替、给;“耳得之而为声”的“为”是动词,形成。C项,“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是介词,趁着,趁机;“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是动词,依靠。D项,“常以身翼蔽沛公”的“以”是介词,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

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以”,第一个“以”后面的“身”是名词,故“以”为介词,第二个“以”放在两个形容词之间,是连词,表并列关系。

1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C项,“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合力。A项,“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是行政区划,即山东省。B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是指男女二人结为夫妻。D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指黄河以北,“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南,今义都是指省份。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鸿门宴上气氛一开始就很紧张……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其对刘邦欲王关中还是很不满,他设宴招待刘邦也是想做进一步打算”错误,从文中来看,鸿门宴气氛一开始很平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示意项羽,继而命项庄舞剑,气氛越来越紧张。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上,即“进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的变故。第二句中,“不”同“否”;“若属”,你们这些人;“为所”表被动句,翻译为“被”;“且”,将要。 参考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

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20.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漫、碧、舸、轲、徵、荫、暧暧、觞、畅叙等。

21. 五言律诗 黄昏 听觉 视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体裁,有内容,有写景的角度。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体裁,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又包括七律和五律,绝句又包括七绝和五绝。从体裁来看,本诗应是一首五言律诗,一共八句四联,每句共五个字。第二问是“诗歌描绘了秋日什么时分的边地境况”,从“吹角”“射雕还”“牛羊下山”等文字可知,这应是黄昏时候。第三问是“‘吹角罢’‘射雕还’分别从什么角度和什么角度描写了戍边军士的生活场景”,这是从感官的角度考查写景角度。“吹角罢”指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射雕还”指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前者是耳中所闻,属于听觉,后者属于眼中所见,是视觉。 22. 英 狄更斯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从而支撑着自己渡过难关。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O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密考伯夫妇是大卫的房东,他们儿女众多,负债累累,被关进债务人监狱,两人哭得肝肠寸断。临行前,密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如果收入二十三镑,花十几镑十九克令一便士,他就高兴;如果花二十镑一克令,他就苦恼。”刚说完这番至理名言,密考伯又向大卫借了一克令先买酒喝,立刻就高兴起来。密考伯太太对丈夫的能力始终深信不疑,这种信念支撑着她忠实地伴随丈夫度过了充满艰辛的日子,终于等到时来运转的那一天。密考伯主义是一种乐观,看的开的心际。这样的心态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迎战困难挫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让我们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23.

初心

古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美好的希望、崇高的理想,是激励前进的动力,是支撑拼搏的核心力量……

90年来,我们的初心从未变过。那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想,我们的初心就是那在国旗下宣誓的誓言,我们的初心就是永恒不变的为人民服务。每一个人都要牢记初心、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牢抓住心中的唯一个指明灯,让他为你指引未来。

不忘初心,牢记历史。古人说,“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我们的历史,有辛酸有泪水,有欢笑也有哭泣,有坚持也有放弃……可我们从未忘记过初心。同学们,你们知道解放军第31军91师271团吗?长眠在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的48位烈士,他们参与了解放厦门岛的战

役。他们没有杰出的战功,绝大部分是普通战士,只有唯一一位副排长的“干部”,牺牲时大多只有十七八岁。

当年参与渡海作战的解放军营长、后来担任31集团军副军长的王保田老将军,今年已90多岁高龄,他看到这些烈士的墓碑时,动情地说:“他们都是普通的战士,有的一参战就遭到敌军炮火袭击落水牺牲,多数没有立下战功、没有评上英雄模范,很多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和身世。今天,海沧人民还记得他们,怀念他们,为他们整修墓园,这既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也说明只要为人民事业献出了生命,即使你很平凡、生命很短暂,但也会得到历史的尊重,得到党和人民的缅怀。”是啊,如果没有先辈们默默无闻的挥洒热血、不怕牺牲,怎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获取经验,不断走向胜利。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我们应该关心那些还在世上的革命先辈,传承他们的精神,接下他们的革命铁棒。

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历史是革命先辈挥血的见证,是他们不忘初心的见证,让我们一起牢记他们,不忘理想吧!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以“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要明确“初心”的含义。“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由来。命题作文在立意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限制修饰性词语,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如“不忘初心”“坚持初心”“初心去哪儿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拾初心”“守稳初心,静待花开”“莫让初心遗失在路上”等,可以写理想,也可以写当今现状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追名逐利,忘记初心,或将初心遗失在征途中。可以写小到个人,也可以写大到社会。

点睛:本题命题作文要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审题时要弄清楚。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同时要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最后要提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