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志之作。
B.诗歌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
C.“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深挚的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志。
D.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肯定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语势,感情激烈,富有感染力。
15.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 , ”,他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浩瀚的海洋,否则将无法承载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
(2)《离骚》中“ , ”两句表达了屈原愿像古代圣贤一样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而死的信念。
(3)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曾经的辉煌终将淹没在历史浩瀚的海洋中,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就用“ , ”这两句诗描述了这个现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解析】“贝锦”比喻花言巧语,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诗是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令人失色。
15.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了世态炎凉。
受人排挤的愤懑。“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两句写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运用典故,意指谗言可畏。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
荣辱偕忘的洒脱。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
光阴虚度的无奈。“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作者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反被轻视的无奈。
(1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每空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发字至之,父遗直,位终濠州录事参军。发大和四年登进士第,又以书判拔萃,释褐校书郎,再辟西蜀从事,转侍御史,累迁至礼部郎中。宣宗追尊顺宗、宪宗等尊号,礼院奏庙中神主已题旧号,请改造及重题。发与都官郎中卢搏献议曰:“臣等伏寻旧典神主升祔之后在礼无改造之文亦无重加尊谥改题神主之例求之旷古夐无其文周加太王之谥,但以德合王周,遂加王号,未闻改谥易主。以臣所见,但以新谥宝册告陵庙,正得其适宜,改造重题,恐乖礼意。”时宰相覆奏就神主改题,而知礼者非之,以发议为是。出为福州刺史,瓯、闽之人,美其能政,耆老以善绩闻。朝廷以发长于边事,移授岭南节度使。发以严为理,军乱,为军人所囚,坐贬婺州刺史。
初,遗直娶元氏,生发、假。继室长孙氏,生收、严。收长六尺二寸,广颡深颐,疏眉秀目,博闻强记。开成末,收之长安。明年,一举登第。宰相马植奏授渭南尉,改监察御史。收辞曰:“顷仲兄假乡赋未第,收不出衡门。今假从事侯府,仆不忍先为御史。相公必欲振恤孤生,俟仆禀兄旨命可也。”马公嘉之。寻丁母丧,既除,入为侍御史。左军中尉杨玄价以收宗姓,深左右之。乃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累迁刑部尚书。收以交趾未复,请治军江西,以壮出岭之师。乃于洪州置镇南军,屯兵积粟,以饷南海。天子嘉之,进位尚书右仆射、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时杨玄价弟兄掌机务,屡有请托,收不能尽从。玄价以为背己,由是倾之。八年十月,罢知政事,检校工部尚书,明年八月,贬为端州司马,寻尽削官封,长流欢州。
(节选自《旧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等伏寻/旧典/神主升祔之后/在礼无改造之/文亦无重加/尊谥改题神主之例/求之/旷古夐无其文
B.臣等伏寻旧典/神主升祔之后/在礼无改造之文/亦无重加尊谥/改题神主之例/求之旷古/夐无其文/
C.臣等伏寻旧典/神主升祔之后/在礼无改造之/文亦无重加/尊谥改题神主之例/求之旷古/夐无其文/
D.臣等伏寻/旧典/神主升袝之后/在礼无改造之文/亦无重加尊谥/改题神主之例/求之旷古/夐无其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官名,始置于战国。隋唐后,六部设郎中,掌部内各司事。
B.神主,为已死的君主所立的牌位。用木或石做成,设于宗庙内。
C.衡门,横木为门,指高大的屋舍,语出《诗经》,也指隐士的居处。
D.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也称采邑,收百姓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发援引古例,认为将新谥号的宝册祭告陵庙就可以了,他的看法虽然与宰相不同,但受到知礼人士的认可。
B.杨发在福州任职期间的政绩十分突出,当地的老百姓都赞美他能胜任政事,年高的老者把他的善绩上报朝廷。
C.杨收为人耿介不屈,他一直被同宗的杨玄价挟制,最终因不能完全听从其请托,遭到当权的杨玄价兄弟排挤。
D.杨发以礼制传统为参考,认为不应重新题写神主;杨收看重兄弟之间的长幼礼序,不愿自己的官职高于兄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发以严为理,军乱,为军人所囚,坐贬婺州刺史。
(2)收以交趾未复,请治军江西,以壮出岭之师。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B.
断句译文:臣等查询旧典,在神主进入宗庙之后,礼仪中并没有改做的规定。也没有重新追加尊谥、改题神主的先例,探究往古,绝无此文。
11.C.
【解析】“衡门”是指简陋的屋舍。
12.C.
【解析】杨收并未一直受到杨玄价的挟制,杨玄价曾一度帮助他。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