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问题
刘
昀
(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大连 116028)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生活方式和 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发挥互联网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 首先从“互联网+\"的含义和特征入手,探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1.引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 人广泛应用,高校学生成为互联网使用者的重要群体。随着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目前一些高校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 学习缺乏积极性及不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互联网已经影响 高校学生的行为、思想和观念,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探索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是带动社会发展的 网络 人性、
, 生态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
一
实互联网
的式。具有跨界融、创新动、重塑结构、重
。互联网的发展动的重要动。
会经的进步,是创新和 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目前许多高校 通思想政治教育的 对匮乏, 习多
是 的网络
学的方式 人不 人
的 学生 分发挥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要 信息。但是目前 展。
2.2—些高校学生缺乏网络法律观念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产生的不良影响随之而来。 目前 生 差。
网络的 ,
些学生对网络
不 的缺
, 一些学生 界的认识不够加
的滞后性。要想强化 观念,让学生
使
不能为学观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仅精
,对网络
的的重要
。网络, 要学 不断S使用网络
(具在
用网络。
2.3—些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生是即将步人 放在
的群体,一些学生将学习重点
课程,不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在实际教
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思想政治
学程中,一些教师留往教育念并且沿袭往教学 式,在一定程
教育缺乏吸引,难以实预期的教学目标。
3.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3.1积极影响
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来看,一些高校以教材 为主要教学资源,实际教材 习需求
想政治教育活动 息,将学生感兴趣的 了机。另外,学生对 解,时辅以互联网 生的主学习
3.2消极影响
互联网的优势是资源共享,导致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 在一定程 些 些
治教育发展的
增加网络管理的难,一些人始利用网络
的利,,对
一些学生的
因素。
且一些恶意的
是
在一
发展造成十分不的影响,这发展,
高校思想政
不当式
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
缺乏学习积极性。互联网的普及为教师开展思
条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集信
教学
起来引起学生的鸣,
局限课堂出疑和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
还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进一步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提供
的学习已经不 资料证明
内容,他们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
和思维
有重要作用。
的观,这对培养学
者不 要具 政治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
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4.1利用“互联网+\"为高校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产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应用
者应该掌握
网络技术,并具备
学生的
,实促学生全发展的目标。为此,高
和了解学生,
网络政治思想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网络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教育
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先要
67
思想理论研究
理特点和需求开展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在教育中使用多媒 体等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就目前教学情况来 看,一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教师并不 具备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以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顺 利进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综合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 断学习新的技术,完善知识体系,便于进一学生 流,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2课堂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是学生学习的
应该充分利用 对传统 的教育
在
,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然一些学生 的。#使学生活动
、社中, 使学生在
的
。
的
是 是不
教学 性。 教学作为
时传播思想政治理。教学中发挥的
,教师可以 式提学生的
手。由于“互联网+”虚拟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使得网络信息良 莠不齐,而且人们在 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 他人
谣
发表言不受任何约束限制导上
自己的利诈骗、辱骂
使用行
亡环自 ,
。学生期在这种环境下难免受一定的影
的监力度,推行名制并惩罚恶
, 有 的 心
。应该 ,
中传
响。因此,相关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同时大 在使用 境,从而
5.结语
的
谣、诈骗他人 行 。 除此
学生
I交
良的环境
教学方式积极性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快
J
速发展,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工者 中发
的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前性针对性的 ,帮助学生
途径。 的
思想。为此,
环
应该更新理,在教育活动开展
学生的学习 新教学式
加深对思想政治理念的认识,教师可以 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 活动
式 学生 理 应用
,
中提
教师除了提高网络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加强网络监、
境、整合资源建设“互联网+%育人环境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 学相合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进学生全 发展。参考文献:
! 1 ]李俊峰.主客体视域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发展
及路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5 ⑷.
[2] [3]
台春玲.高校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研 王宇龙.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
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6):86-88.新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8).
[4 ]李星乔.情感视角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探析 [J].科教文汇,2017(19):9-10.
[5]
思
王诗婼.翻转课堂在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4.3整合资源建设“互联网% \"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高校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人手营造“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首先,
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 的 设。
,
分, 并 合教学 可以学生 施管理、大投
合
政治进行 理
,为学生思想
奠定基础。高校应该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通
方式学生可以在学的
各个地方使用无线网络。通过建设“互联网+”环境,为学生 提供“互联网%课堂”、“互联网%校园”、“互联网%图书馆”等 形成“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此外,高校还 可以整合 教育服务。
4.4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除了抓住“ 还应该尽可能消除“
+”带来的机遇外,在教育过程中我们
%带来的消极影响。此,
监
构
环境方面人
,比如借助
力量优
思想政治
[J].科技视界,2014(29).
[6] 孙华.MOOCs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02).
想政治教育工者可以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