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会计公式汇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管理会计》公式

第三章 成本概念及其分类 一、成本基本公式

y = a + b•x b单位变动成本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x业务量 (总额) (总额) 二、半变动成本 1、高低点法

by高低点半变动成本之差y高y低 x高低点产量之差x高x低计算顺序:先算b,再求a = y高-bx高 或 a = y低-bx低

2、回归直线法

bnxyxynx(x)22

ybxa

nrnxyxy[nx(x)][ny(y)]2222 (1r1)

计算顺序:一般先求b,再求a,有时先求r。

第四章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净收益计算公式 一、变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 pxbxcmx 2、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税前净利 cmx全部am

二、完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px-销售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产量-期末存货)=销售毛利 2、销售毛利-全部销售与管理费用(含固定、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税前净利m

a制x存 其中:期末存货bx产 (P69)

三、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净收益的变换:M变-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的固

定性制造费用 M全 M全+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M变

第五章 量本利分析的有关公式 一、贡献毛益(P73)

1、贡献毛益总额cmxpxbxpbx 2、单位贡献毛益cmpb或pxbxcmx xx二、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P74) 1、cmRcmxpxbx 可导出:cmxpxcmR cmpcmR pxpxcmpb pp

cmRpxcmxcm p cmRcmR2、cmRbR1 bR1cmR 可导出:bxpxbRpx1cmR cmR1bR bRbxbbxbxbb px p pxpbR1cmRbR1cmR三、保本销售量x0与保本销售额px0 1、x0aa pbcm2、px0aaa (P76) bx1bRcmR1px3、多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的计算(P77) (1)算销售比重 wipixipxi pxpx(2)算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

wcmRcmRw

iii(3)算综合保本销售额

px0a

wicmR(4)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px0i4、同保本点有关的几个指标(P79-80)

px0wi

(1)保本作业率px0x或0 pxx(2)安全边际(量或额)MSxx0或pxpx0 (3)安全边际率 MSRxx0pxpx0或 xpx(4)销售利润率 SERpxbxacmxam或MSRcmR

pxpxpx5、利润的计算公式(P83、93、121)

Mpx(abx)pxbxa(pb)xacmxapxcmRa

xx0cmpxpx0cmR6、目标(利润)销售量或额 (1)xamam pbcm(2)pxam cmR7、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

bxam xpxam(2)b

x(1)p(3)xam pb(4)apxbxm

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税率(5)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税率

税后的目标利润固定成本1税率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

第六章 预测分析有关公式 一、销售预测(P106) 1、算术平均法(P106)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

各期销售量总和期数xxnipxn

i2、趋势移动平均法

px移动平均值时间滞后期趋势平均值 3、指数平滑法

预测期销售量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系数上期预测销售量4、直线回归法

FtAt11Ft1yabxxyxxyanxxnxyxybnx(x)2iiii22iiiiii22iiiyibxin

二、成本预测(P111)

1、 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的产品销售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2、产品成本水平发展趋势的预测 (1)高低点法

最高产量的成本最低产量的成本 最高产量-最低产量a最高点成本总额b最高点产量最低点成本总额b最低点产量b(2)回归直线法

ybxa

bn

nxyxynx2(x)23、因素变动预测法

(1)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变动

x料x2x1p1

材料消耗数量 计划期单 基期单位 基期 变动对单位成=∑ 位产品材-产品材料 ×材料 本 的 影 响 料消耗量 消耗额 单价 (2)直接材料单位价格变动

p料p2p1x2

材料价格 计划期某 基期某 计划期单位 变动对单位=∑ 材料单位-材料单 ×产品耗用材 成本的影响 价 格 位价格 料 数 量 (3)工资水平和劳动率变动

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变 1+平均工资增长% 某期单位成 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劳动生产率增长% ×本工资费用 (4)产量变动

a x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中 1 基年单位成本 固定费用的影响 = 1-1+产量增长率 ×中的固定费用

(5)总之,各因素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y x三、利润预测(P121结合第五章) 1、 根据销售利润率测算

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2、 根据销售成本利润率测算

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 3、根据产值利润率测算

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 四、筹资预测(销售百分比法)

解题:1、即随着销售量变动而变动的项目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否则用××或(不

适用)表示;

2、

左%-右%=需增筹资的%;

3、预测筹资基数;

最后,在“筹资基数”之上,减去应减的(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来源),加上 应加的(零星资金需要量)。

计划年度应筹资金量=筹资基数—发放股利后剩余税后利润—折旧提取额+零星资金需要量

第八章 短期经营决策 一、产品生产的决策

1、 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公式mpxabx

2、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四种)

(1)不考虑固定成本,只考虑变动成本时,用不同差别成本比较法

(2)要增加固定成本,但只有一个分界点时,用成本分界点法(或本量利分析法)

x分a专p外b自 决策临界点产量追加固定成本

外购单价追加前的自制成本本量利分析法 y自abxy外bx 令y自=y外,算x

(3)要增加固定成本,而且有两个分界点时,用成本平衡点法

(4)设备能力有限,只能自制1种,外购1种时,用不同差别成本比较法 3、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公式cmxpxbx 二、产品定价的决策 1、 完全成本订价法

apb1成本利润% x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产品预计单位完全成本1利润加成的%2、 变动成本订价法

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或1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

bbpbcm1cmRbR3、 最优售价的决策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利润pxabxmpxabxcmx或m,abx,cmx4、 产品降价的决策(不属于考试大纲,不考)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或边际贡献毛益)

以金额表现的目标销售量固定费用目标利润

1贡献毛益率11售价降低率以金额表现的目标销售量

降价后的单位售价以实物单位表现的目标销售量cmR'pbp'xam p'x x ppcmR三、库存决策

1、 平均库存量

平均库存量2、 经济订货批量 (1)列表法

订货量 2订购次数年需要量D

每次订货量Q平均库存每次订货量Q22DQ

全年订货总成本每次订货成本订购次数KQ2KDKcQ全年总成本TC全年订货总成本全年平均储存总成本Q2全年平均储存总成本单位存货每年平均存储成本平均库存Kc(2)数学模式

TCQQDKQKcQ22DKKc

经济订货批量EOQ2DK2年需要量每次订货成本Kc单位存货每年平均存储成本

全年经济订货量总成本TCQ2KDKc2每次订货成本年需要量单位存货每年平均存储成本3、 经济订货点(也称再订货点)

安全储备量=(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期 订货点=(提前期×平均日耗量)+安全储备量 4、最优生产批量

QdPdQ1PPQd平均储存量12PD全年生产准备成本KQ最高储存量Qd12PKDQd全年总成本TC(Q)Kc1Q2P全年储存成本Kc

Q*——某产品成批生产一次投产的最优批量(件)

D——全年的总产量(件)

P——生产周期内产品的每天生产量 d——产品每天的领用量

K——该产品一批产品投产需花费的准备成本(元) Kc——单位产品全年的储存成本(元)

Q*2KDPKcPd

dTC(Q*)2KDKc1P最优生产批量2准备成本总产量每天产量 单位产品全年的储存成本每天产量每天领用量每天领用量

最优生产批量总成本2准备成本总产量单位产品全年储存成本1每天产量第九章 长期投资决策 一、货币时间价值 1、FP1i

n2、PF1inF11in

3、FAn1i1B

i11i4、PABin

5、 复利终值=现值×复利终值系数

复利现值=终值×复利现值系数 年金终值=年金额×年金终值系数 年金现值=年金额×年金现值系数

i6、补充公式:i11

m二、现金净流量 NCF NCF=CIF-COF

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润+年折旧额=销售收入-付现营运成本-所得税 其中:所得税=税前利润×税率 三、评价投资效益的公式 1、投资利润率ROI

m按投资原始总额计算的投资利润率税后利润

原投资总额按平均投资额计算投资利润率平均现金净流量

平均投资额2、投资回收期PP

(1)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回收期法

① 如果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即呈年金形态时,可用此基本公式:

回收期投资金额

平均每年现金净流量② 如果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差较大,其回收期则可按各年年末累计现金净流量进行

计算。

(2)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回收期法

① 如果每年现金净流量NCF相等,呈年金形态时,可用此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

年均现金净流量年金现值系数期数② 如果每年现金净流量NCF不相等,则列表求复利现值累计后计算回收期。 3、净现值法NPV

净现值Ak1ik1nkA0 (NPV>0)

净现值NPV=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 4、现值指数法PVI

现值指数Ak1ik1nkA0 (PVI>1)

现值指数PVI=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

5、内部收益率法 内含报酬率 IRR或r是“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

A1rkk1nkA00

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

年金金额四、资本成本和风险程度估量 1、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率资金占用费资金占用费

筹资总额筹资费用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I1T债券每年利息支出总额1所得税率 Q1f发行债券总额1筹资费率债券资本成本率Kd优先股成本率KpDpPp1f优先股每年支付的股利总额

1筹资费率优先股股金总额普通股成本率KcDcGPc1f下期发放的普通股股利普通股股利预计每年增长率普通股股金总额1筹资费率

留利资金成本率KnDcGPc下期发放的普通股股利普通股股利预计增长率普通股资金总额n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KwWiKi

i1第i种渠道资金来源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本成本i1n2、风险程度估量 (1)未来收益期望值

未来收益的期望值EVXiPii1n各种情况下的预计年收益在i种情况下发生的概率i1n

(2)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Xi1niEVPi

2标准离差率R标准差

期望值EV(3)投资风险

预期的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标准离差率

RPrFR

预期的风险报酬额收益的预期价值EVRPriRPr风险报酬率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率

五、投资效益评价方法

1、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的决策方法 用净现值法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购买这套设备后的现金流出量,即投资额。

其次,计算购买设备后的现金流入量的现值。

最后,计算投资的经济效果。 2、固定资产何时更新的决策 用年均总成本法

机器的年使用成本年均使用总成本购入价年残值年金现值系数年残值资金成本率年维修成本 第十章 全面预算

一、生产预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二、直接材料预算

预计采购量=(生产上预计需用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三、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成本预算=(预计产量×单位产品需用小时)×小时工资 四、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预算期产量或工时需要量×每单位变动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折旧 五、预计损益表 按变动成本法

mpxbxa税金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 一、制造费用分配 1、制造费用分配率需进行分配的制造费用

分配标准2、应分配与某一对象的制造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3、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发生额

直接人工成本合计预计全年制造费用

预计全年直接人工小时4、制造费用预计分配率二、约当产量

1、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

期初在产品本期投产数本期产成品期末在产品本期产成品期初在产品本期投产数期末在产品本期投产本期完成数本期投产数期末在产品本期产成品期末在产品本期投产数本期投产本期完成数期末在产品本期产成品期末在产品期末在产品2、先进先出法:单位成本

本期成本发生额

本期完成的约当产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成本发生额

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期完成的约量单位联合成本

实物总量3、平均成本法: 单位成本三、联产品成本计算:按实物单位分配

第十二章 标准成本

一、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用料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SQSP

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小时标准工资率预计直接人工工资总额 标准总工时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SHSR三、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1、变动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单位工时变动性制造 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数 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 直接工资标准总工时

单位产品变动性制 单位产品直接 每工时变动性制造

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 工资的标准工时 × 费用标准分配率 = SH·SR 2、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每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工时的标准分配率 = 直接工资标准总工时

单位产品固定性制 单位产品直接 每工时固定性制造

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 工资的标准工时 × 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 SH·SR

四、成本差异

⑴实际价格×实际数量

AP×AQ 价格差异PV

材⑵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⑴-⑵ 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总差异 料SP×AQ TV=⑴-⑶或=PV+QV

⑶标准价格×标准数量 数量差异QV

SP×SQ ⑵-⑶

人⑴AR·AH PV=⑴-⑵

工⑵SR·AH TV=⑴-⑶或=PV+QV 小时⑶SR·SH QV=⑵-⑶ 1、原材料成本差异

原材料成本总差异=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标准成本 TV=AP·AQ-SP·SQ 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实际 原材料标准 原材料

消耗量差异=( 消耗数量- 消耗数量 )×标准单价 QV=(AQ-SQ)·SP

原材料成本价格差异=(原材料实际单价-原材料标准单价)×原材料实际消耗数量 PV=(AP-SP)·AQ 2、工资成本差异

工资成本总差异=工资实际成本-工资标准成本TV=AR·AH-SR·SH 工资成本人工效率差异=(实耗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QV=(AH-SH)·SR

工资成本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耗工时 PV=(AR-SR)·AH 3、制造费用差异

(1)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TV=PV+QV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PV=(AR-SR)·AH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QV=(AH-SH)·SR (2)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QV1=SR×(AH-SH)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PV=AR·AH-SR·SH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应完成的总工时-实际工时) QV2=SR×(SH’-AH)

第十三章 责任会计 一、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经营净利润÷经营资产

投资利润率=(销售收入÷经营资产)×(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

= 经营净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二、剩余利润

剩余利润RI=经营净利润-(经营资产×规定的最低利润率)

= 经营净利润-最低的投资报酬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