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6期青海科技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试甲醛含量的
影响因素探究
马永顺
(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高原绿色建筑与生态社区重点试验室、
青海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西宁810008)
摘
要:通过对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酚试剂的稳定性对甲醛浓度的影响探究,试验发现酚试剂可以保
存5d,显色剂加入量为0.40mL,显色剂浓度为10g/L,显色时间为15~20min,温度20~30℃为最佳试验条件。关键词:甲醛;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引言
甲醛是一种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的原生质毒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1]。甲醛大量存在于室内空气、装饰装修材料、纺织品及家具等,已成为重要的室内污染物之一[2]。我国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3]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已将甲醛列为强制性检测物质。目前,甲醛的检测方法有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AHMT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光电光度法等[5]。由于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而被列为仲裁法。分光光度法分析理论的基础原理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即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为A=Kcb,表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
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式中吸光系数K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的波长、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等因素有关,本文将对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酚试剂的稳定性对甲醛浓度的影响进行探究。
1
1.1
试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仪器:V729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试剂:酚试剂(阿拉丁)、硫酸铁铵(国药集团,AR)、甲醛标准溶液(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1.2
试验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成蓝绿色化合物,在630nm处比色定量,反应如方程式(1):
基金项目:青海省高原绿色建筑与生态社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计划项目(KLKF-2018-005);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
责任公司自立项目(2018-JYZL-012)。
作者简介:马永顺(1989-),女,青海西宁,大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工作。E-mail:519230803@qq.com。
-44-
青海科技
1.31.3.1
试验方法
吸收原液、吸收液及甲醛浓度配制
2019年第6期
研究与发展
醛标准溶液,置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再准确移取3.5mL吸收液,为含1.5μg/mL甲醛溶液。1.3.2
酚试剂稳定性
(1)本试验参照国家标准GB/T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6]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试甲醛含量的方法。分别称取4份0.10g(精确值0.0001g)酚试剂于烧杯中,用超纯水溶解,并定容于100mL的容量瓶中,该溶液为吸收原液分别标记为A、B、C、D。
(2)吸收液:分别移取A、B、C、D吸收原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稀释定容至100mL。
(3)甲醛标准工作溶液:准确移取0.5mL甲醛标准溶液,置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再准确移取4.5mL吸收液,为含0.5μg/mL甲醛溶液;准确移取1.5mL甲
表1
编号硫酸铁铵用量(g)硫酸铁铵浓度(g/L)所得显色PH值
10.442.30
20.662.31
分别将A、B吸收原液存放于冰箱中,将C、D吸收原液存放于室温环境中,每天取出配置成吸收液。分别配置几组0.5μg/mL和1.5μg/mL甲醛标准工作溶液,每天测其吸光度,共测试7d。1.3.3
显色剂浓度影响
分别称取六份不同质量的硫酸铁铵,配成不同浓度的显色剂溶液,具体方法见表1所示,分别配置7组0.5μg/mL和1.5μg/mL甲醛标准工作溶液,加入0.4mL不同浓度的显色剂溶液,放置15min,在630nm下测定其吸光度。
30.882.28
41.0102.29
51.2122.30
61.4142.30
显色剂配制表
1.3.4显色时间外存放时间过长,酚试剂溶液从原来的白色变成黄色,室温下保存变色会更快,所以在实际试验过程中试验员可根据酚试剂是否变黄这一表观判断是否失效。2.2
显色剂的浓度影响
分别配置几组0.5μg/mL和1.5μg/mL的甲醛标准工作溶液,按照标准GB/T18204.2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每隔5min测一次吸光值。1.3.5
显色温度
分别配置0.5μg/mL和1.5μg/mL甲醛标准工作(10g/L),在温度溶液,各加入0.4mL硫酸铁铵溶液
15℃、20℃、25℃、30℃、35℃条件下放置15min,在波长630nm下测定,基于室内温度(15~30℃)的考量,温度范围选择在15~35℃。
该试验方法的显色原理为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成蓝绿色的化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来确定甲醛含量。硫酸铁铵在反应中起着氧化和显色的作用。不同浓度的显色剂与吸光度的关系如图3,由图3可以看出,甲醛溶液不论是0.5μg/mL还是1.5μg/mL显色剂的用量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1.5μg/mL较0.5μg/mL的测定影响要大,且最佳显色剂的用量为0.4mL,浓度为10g/L。显色剂的加入量不足,将达不到试验所需的氧化显色需求;显色剂的加入量过多,将影响空白试验吸光度值偏高,造成最终试验结果偏低。2.3
显色时间影响
2
2.1
结果与讨论
酚试剂的稳定性
A、B、C、D吸收原液在冰箱中和室温下存放时间配制成的吸收液分别与0.5μg/mL和1.5μg/mL甲醛溶液反应后的吸光度值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两种溶液均从第5d开始吸光度值出现较大波动,1.5μg/mL甲醛溶液的波动幅度较含0.5μg/mL甲醛溶液的波动幅度大,这说明高浓度的甲醛溶液在第5d后更容易失效,且溶液在冰箱环境中吸光度值的波动比在室温环境中更加稳定。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将吸收原液存放于冰箱中保存5d,此
显色时间与吸光度的关系如图4,由图4可以看出,在15min之前,吸光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溶液显色反应正在进行,20min时达到了最高点,之后基本平稳,说明反应已经完全,吸光度值趋于稳定,表明显色反应基本达到平衡。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因
-45-
研究与发展
2019年第6期青海科技
图105μg/mL甲醛溶液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15μg/mL甲醛溶液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3显色剂浓度与吸光度关系图
度在15~20℃时,吸光度还在逐渐上升,显色不完全,反应速率慢,间接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但在20~35℃之间吸光值基本保持平稳,显色最完全,而高浓度的甲醛溶液则在20℃才能趋于稳定,由此可见甲醛溶液的浓度越高,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相对
此加完指示剂后15~20min内测其吸光度值最佳,但若考虑实际过程中由于样品数量较大,无法在15~20min内快速完成比色,也可在显色35min之内完成。2.4
显色温度影响
显色温度与吸光度关系图5,由图5可以看出,温
图4显色时间与吸光度关系图图5测定显色温度与吸光度关系图
较高,因此试验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为宜,且该试验条件一年四季较易实现。
3结语
通过对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方法中
-46-
青海科技2019年第6期
研究与发展
基于循环经济的AS公司财务绩效
评价问题研究
陈
游1
沈燕萍1
王延琳2
徐长东2,3
810007;
(1.青海民族大学,西宁810000;2.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西宁
3.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宁810007)
摘
要:多晶硅制造业是一种能源密集型化工产业,利用循环经济的理论评价及指导多晶硅制造业的发展。本文以
国内硅材料制造企业第一梯队中的AS公司为例,在企业原有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硅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特征,整合了环境指标及社会影响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多晶硅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议法为每项指标确定相应权重。结果显示:AS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因“531”光伏新政的实施,财务效益略受影响,在环境保护及社会影响力层面表现颇佳。关键词:循环经济;多晶硅制造业;财务绩效评价
引言
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态势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显著。除了单纯的经济学概念,企业财务资本的内涵已拓展到了社会、环境、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局性综合评估和应用。企业的各类资产是其创造价值经济活动的源泉,资产包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及生态资产等。发展初期,物质资产、金融资产是企业活动的关键资源,也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活动不得不重视其生态资产,注重生产环节再造,保护环境、重构
组织结构、延长产品价值链等,甚至将生态资产作为现阶段竞争的关键资源。
能源产业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以光伏上游产业多晶硅生产企业为例,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满足现阶段市场竞争的需求,也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实际上,能源企业已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落实到实际生产环节中,一方面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以技改技措节约能源来促进环境友好型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以AS公司为例,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评析其实施循环经济活动对企业、环境及社会影响力的深远意义。
酚试剂稳定性、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和显色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为掌握该方法的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及分析结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凤,项锦欣,付钰洁.甲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140-143.
[2]陈玉兰,李贤新,陈建文.甲醛的来源及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24-25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08.18.[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
[5]王芳玲,杨建忠.甲醛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J].纺织科技进展.2008.3:58-6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S].中国标准出版.2014.12.05.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