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技术进步视角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技术进步视角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内容摘要:为了探讨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本文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具有较高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这种技术进步率较难通过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核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低TFP增长率、高投入式增长未必就完全属于粗放式增长,也不一定是低效、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TFP)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似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下行区间,经济减速趋势至今仍在持续,且没有看到企稳或者回暖的迹象,经济要维持较高的增长速率变得日益困难。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寻找一个可持续的发动机。增长理论特别是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只有依靠技术进步驱动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即,技术进步就是要寻找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层问题,以阐明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根据传统的增长经济学分析范式,欲观察经济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动力,应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增长核算”框架开始。然而,这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Stiglitz,2001)。许多学者意识到,传统的增长核算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全要素生产率并不能真正反映技术进步,必须从对技术进步的基本认识的角度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进步”,另一种是“不包括资本投入的技术进步”。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取得技术进步的方式可能不同,处于技术最前沿的发达国家,通过研发获得技术进步,属于不包括资本投入的技术进步。欠发达国家通常使用那些处于技术前沿面后面的技术(Caselli和Coleman,2000),引进的技术通常包括在新的机器设备里面,属于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而这类技术进步是难以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方法低估了实际的技术进步率,所测度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比较低,仅仅说明不包括资本投入的、Hicks中性技术进步率比较低,而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却被忽视了(陈坤耀,1997;林毅夫等,2007)。

为了全面考察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率,本文借鉴Solow(1960)的方法。假定总量生产函数为Y=AKαL1-α,其中Y为产出,L为劳动力,K为资本,A为全要素生产率,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求得人均产出增长率为:

(1)

其中,gy为人均产出的增长率,gk为人均资本的增长率,gA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人均资本存量k的变化由下式给出:

(2)

其中i为人均投资,δ>0为折旧率。此处引入变量q>0,用它度量目前新资本生产的技术状态。qi是以效率单位测度的投资,q的增长能够提高有效资本存量。众所周知,在平衡增长路径上,当且仅当qi/k的比值为一定值时,k的增长率为一常数。因此可以得到:

(3)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消费、投资和产出都以相同的速率增长,因此有gi=gy。将(3)式以及gi=gy代入gy=gA+agk,最终可以得到经济增长率与两种技术进步率之间的关系:

(4)

(4)式清楚地表明,经济增长率等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加上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的贡献,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比传统的增长理论扩大了。因此,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而言,显然不能像以往文献一样仅将注意力集中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上,也应重视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

赵志耕等(2007)提出了衡量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的分析方法,其公式为:

(5)

其中,和分别是建筑投资品和设备投资品的价格变动率。(5)式表明,资本体现的技术的增长率等于建筑投资品价格的变动率和设备投资品价格的变动率之差。

本文计算了1993-2011年的建筑投资品价格和设备投资品价格(以1993年为基期),然后计算了1994-2011年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其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994-2002年我国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比较稳定, 2002年以后波动比较剧烈,但比较2002年、2006年和2009年三个谷底,其所代表的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是逐步提高的。因此,从总体上来说,近年来我国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处于一种振荡上升的态势。第二,处于高位运行。相比1996-2002年的低位运行,近年来我国的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是处于高位运行的,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下降到2%左右,但2010年又重新开始回升,2011年高达8%左右,这个数值远高于2003-2011年我国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4%-5%的平均值。这表明我国具有较高的资本体

现的技术进步率。这从我国设备资本积累情况也可以得到验证。赵志耕等(2007)认为,从设备资本存量增长情况也能观察到资本积累中是否含有技术进步。通过计算知,1991-2011年我国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的平均增长率均为16%,说明在此期间内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设备投资,这些新增的设备比旧设备必定蕴含着更高的技术进步。这些隐含在资本中的技术进步在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很难体现出来,但它们无疑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

许多信奉传统增长核算方法的学者,如张军(2002)等,借助于索罗残差法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估计,一般倾向认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20世纪90年代很低且处于递减趋势,并据此认为我国技术进步程度有限。

对于我国经济增长上述现象的原因,张军(2002)等的解释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持续恶化,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至今也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但实际上2001-2007年我国经济重新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所以资本积累就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这种依赖高资本投入的增长模式,技术进步率偏低,因此是低效的、不可持续的(卫兴华等,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