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 NORTHERN ECONOMY!! 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张新春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徐晓宁 呼和浩特01o051)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 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评述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可持续发展评价应根据不同 评价主体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模型。进而得出最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一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自然资本(又称自然遗产)、人力资源(表现为人的健康和所掌握的知 、可持续发展 在有关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论文中,最普遍被引用的定义是1987 i只)和社会资本(社会法律制度健全、市场和政府是否有效)之和。国家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Brundtland女士在《我们共 财富的测度思路是先把生产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四 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两足其需求的发展。”WCED的定义强调了 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耍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腱;二是发展有限 度,特别是要考虑环境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 一表述实际上已进一步地成为了一种国际通行的对可持续发展概念 的解释,即认为 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 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又实现人类赖以 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使子孙后代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发展。 二 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分析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受诸多主客观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三大类: (一)以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指标体系的模式 主要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1996年建立的“驱动 力~状态响应”(DSR)指标体系,依据(21世纪议程》分为经济、环 境、社会和制度四大类,共包括140多个指标。它表明了系统的自然 属性.突出了环境受到的压力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与可 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之间的联系较大。缺点是对于社会和经济指标. 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因果关系。此外,环境问题科学委员 会(SCOPE)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套高度合并的指 标体系。这种模式揭示了环境、人、经济的关系,紧扣可持续发展的主 题.但却显示需要人们对 持续发展目标的认识是一致的.显然,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意见是有差异的,因此这种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不强。 还有联合丽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体系(SSPS).该体系以人的生命周期 为主线,试图通过对生命中各阶段具体、生动的刻画描述来分析和评 价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该体系的优点是条理清晰,结构 严谨,反映的信息星大.缺陷是所选取的指标多是社会、人口方面的, 经济、资源方面的指标没有涉及。其他还有诸如PILED指标体系和中 科院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纵观这一类评价模式,指 标过于庞杂、数量巨大是主要的缺点。 (二)基于环境和资源货币化估值的评价模式,主要的评价模型 有考虑环境成本的国民经济账户 由于传统的国民经济账户不能反映可持续性,因此许多学者试 图修正传统的国民经济账户以反映包括资源和环境在内的社会全面 发展状况.从而产生了修正的国民经济账户。当前修正的国民经济账 户有:持续收入、绿色核算、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和真实发展指数。其 它还有…些指标体系如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人文发展指数 (HDZ)、生态经济复合价值等。货币化估值评价模式在指标评价技术 上存在缺陷。许多指标体系都是进行货币化评价,但由于受生产成本 和许多其它外生市场因素的影响.通常耍超过受资源本身存量的影 响,因此通常不能反映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货币化估值也不能正确 反映生态环境对发展的限制性.因为货币化的累计是无限的,而生态 环境受Plimsoll曲线(标志承载力极限)的限制。 此外迩有资源货币化的评价模型。如1995年6月。世界银行环 境部指标与环境评价小组在《监测环境进展:进展工作报告》中首次 提的国家财富的概念,它是以“国家财富”或“国家均资本”为依据度 最各同发展的可持续性.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创造财富和维持 财市的过程。由于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 因此.所谓财富,不仅限于经济学的经济资产.而且要全面地包括自 然方l向和人力、社会方面。正是在此意义上:,世界银行将国家财富定 义为生产资本(又称人造资产,是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部分分别作货币化处理后再进行加和,以货币总额描述财富的拥有 总量。换句话说,所谓国家财富评价方法。实际上就是财富的货币化 估价方法。采用“国家财富”衡量指标的评价方法是从历史的眼光看 待可持续发展问题,强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 属性,是适应持续发展测度耍求的有益尝试。与GDP相比,该指标体 系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国家的真实财富和发展能力。但是除了生产 资产外,该方法定义的其余几种资产,特别是社会资本量化困难。难 以进行操作。另外,该方法中使用的一些创造性概念迄今仍没有得到 很好的检验,需要进一步推敲并研究其定量化方法。 上述两种评价模式还存在着共同的缺陷是操作性不强和客观性 差。由于使用复杂的计算方法.所以使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只能在一些 研究机构进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民的、普及的发展观念和 模式的初衷。 (三)基于生物物理量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主要有能值理论 和生态足迹理论 2O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在能量系 统分析的基础上创立了能值分析理论,引起国际系统生态学界和生 态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响。能值理论以太阳能值作为统一度量标准,客 观地评价和比较多种类型的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经济系统的贡献, 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生产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 系提供新思路。能值理论对环境——经济系统的评价表明,环境资源 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价值大小由其本身包含的太阳 能值来决定。自然环境系统和人类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 互协调的关系,人类经济活动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商品、劳务、科 技信息等反馈到环境系统中,重视环境保护.在尊重系统的最大承受 极限前提下,使人类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 ̄其博 士生瓦克纳戈尔(Wackernagd) ̄20 l 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量 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将人类生活和生产所消费 的资源和需要消纳的废物换算成6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用以衡量人 类现在究竞消耗多少用于延续人类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足迹测量 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真实的生物生产面积,将其同国家或区域范围内 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相比较,就能够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 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对 可持续性的衡量.是一种“强”可持续性的测量手段。 以上两种评价模型共同的特点是概念清楚、实用易懂和反映的信 息量大等。缺点是计算较为复杂,特别是能值理论对专业知识的耍求 比较高.缺乏参考标准,难以制定社会总体目标和对数据的要求较高。 三、结语 基于以上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到,很难找到一 种模型能够兼普适性和精确性为一体。因此,对于具体的国家、地区 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应该首先分析主体的特点和数据的可 得性及客观性,再选择能够反映最大信息量的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 f参考文献】 f11郭淡泊.浅析我国的可持续发展01,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7. 『21华红莲.潘玉君,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评述o】,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1郝晚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叽,国土开发与整治。1996,3. f51张坤民.温宗国、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3. 北方经济-2006年第l1期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