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与应用 d 四 四 住宅项目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 摘要:文章结合实例,就地下室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项目完工至今,后浇带位置无开裂、 漏水现象,效果良好,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为今后同类项目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后浇带;模板支撑;施工技术 0.引言 混凝土后浇带不但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而且在施工中能使混凝土材料 工程变成整体,一举数得。因此,在高层混凝土结构中,通过设计单位利用“后 浇带”控制裂缝。可以不设置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某住宅项目划分为一、二标 段,其中一标段施工范围包括17栋双拼住宅、14栋联排住宅连地下室、地下车 库,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均与地下汽车库相通,住宅主体结构皆为异形柱框 架一剪力墙结构;二标段施工范围包括1O栋花园洋房、23栋联排住宅、会所连 地下室、地下车库,其中花园洋房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会所及联排住宅均 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均与地下车库相通,住宅主体结构除会所主体为框架 结构外,其余均为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本工程总建筑面约为152912rd, 其中一标段52449 rd,二标段 102687.3 rd。通过施工单位精 心设计和施工,在施工实践中 收到较好的效果。 1.地下室底板 1A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住宅项目施工中普 遍采用的底板后浇带施工方 问题1:填缝材料无法定位; 法——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 问题2:止水带定位容易偏移; (图1)。在工程实践中发现该 问题3:建筑垃圾无法清理 图1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 施工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 根据图中表示出的三个 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超前止水带中的填缝材料搁置不稳,安装很难做到有效的定位,达不 到最终要求的填缝作用。 (2)橡胶止水带在最初放置时可以达到位置要求,但是在后浇带混凝土 浇筑时,很可能两边受力不均,导致向一边偏移,止水作用大大下降。 (3)底板后浇带位置低洼,位于建筑物相对较低处,且施工等待时间较 长,非常容易汇集积水、淤泥、垃圾等,导致清理工作量大、难、费用高。虽然有 的施工方案考虑了排污等,但管理者质量意识淡薄,不愿花代价处理杂物,现 场实际情况收效甚微。 除了图中所标问题外,还有几点施工问题。底板后浇带侧模底部封堵构 造设计不当。后浇带侧模外底部用砂浆封堵,这样可以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 浆,但在后来浇注混凝土前不将该处砂浆清理掉,而同时钢丝网、快易收口网 等封堵材料安装使用不当,钢丝网易腐烂,难清理,很多施工单位不清理直接 浇注混凝土,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导致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施工冷缝,成为 渗漏通道及结构薄弱带。 1.2技术改进措施 1.2.1底板后浇带防水排污方案设计 底板后浇带处以30o至45。坡度采用凹槽形式,从底部到顶部,后浇带 两侧依次为素土夯实,4o厚C15混凝土垫层,一层PET防水卷材,4o厚C30细石 混凝土找平。后浇带中部位置,在1o0厚cl5混凝土垫层上做两层防水卷材,分 别延伸出后浇带侧模两侧各300ram,正中防水起拱,留下空隙,不填满(图2)。 中部防水卷材之上先填60%厚度黄沙以保护防水层。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前,底部剩余位置用黄沙填满。 1.2.2该做法原因及优点 (1)中间两层防水及起拱。后浇带位置处采用两层防水以确保防水要求, 同时起拱留出空隙,并不填满,主要是考虑到在上部黄沙及混凝土等其他材 料的铺设或浇筑时,对防水卷材产生冲击,摩擦和防止后浇带处变形导致防 水卷材容易局部移位,产生受拉或受压等应力以致产生破坏,中间起拱后即 可给卷材留出活动余地,减少破坏的可能性。 (2)采用黄沙分两次填埋。考虑到排水和垃圾清理等分两次填埋黄沙。先 填60%黄沙可以保护防水卷材,同时流入后浇带底部的雨水和污水等液体可 以被黄沙吸收,待黄沙饱和后水将从后浇带的两端流出,且吸收固体充当缓 冲层。对于剔凿和掉落的混凝土块等小块简单的固体垃圾,可以直接掉落在 下层黄沙之上,在浇筑混凝土前填上上一层黄沙,直接将这些垃圾掩埋,可以 充当缓冲层的一部分,而不影响后浇带的结构安全和防水性能。 1.2.3底板后浇带封堵方案创新 (1)在住宅项目施工中,经常有混凝土浮浆后浇带内,具体是从底板钢筋 保护层处流入后浇带内,人工无法清理干净,造成后浇带部位的工程质量。为 此,改进了后浇带的模板严密性,在后浇带处做混凝土整体保护层垫块,宽为 40mm,这种做法既固定了钢筋的位置,又很好的防止混凝土水泥浮浆从底板 下部钢筋保护层位置流向后浇带内。 (2)后浇止水带处的模板通常采用钢筋网片代替封堵材料,但常常是电 焊固定在止水钢板上,导致了止水钢板下部位置钢筋网不易拆除,时间长久 了钢筋网片容易腐烂,造成新旧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对混凝土接缝的防水 功能有较大影响。现在施工时做出如下改进方法,将钢筋网片做成内支撑的 工具式,目的是为了便于钢板止水带下部的钢筋网片的拆除,在施工时,后浇 带处上部钢筋网片暂不进行绑扎,待钢筋网片拆除后再进行绑扎。代替模板 的钢筋网片长度宜4m,在钢筋网片的两端和中间部位加工焊接钢筋环,待混 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将 钢筋网片问的支撑拆除,用 钢筋加工钩子,拆除时钩住 钢筋网片的钢筋环,取出,该 方法防止了钢筋网片在混凝 土由于内腐烂而影响工程质 量,叉增强了新旧混凝土的 防水效果,而且使钢筋网片 可以循环利用,更加节能环 保。 图2底板后浇带做法示意图 1 3经济比较 住宅项目设置黄沙缓冲层可能会少许增加直接费,但是却减少了混凝土 的用量,并且因其方便了施工,保证了质量,可以省下一大笔清理费用和后期 的堵漏费用。 2.地下室后浇带梁板及其模板支撑 21后浇带粱、板 施工(如图3) (1)采用止水钢 板做防水措施,其分 别置于两边112梁高 处,并且朝向为迎水 面,此处即向上,并同 时各用2根普通钢筋 焊接于梁主筋之上, 图3后浇带梁、板简图 已达到固定止水钢板作用。 (2)梁底模板下部支撑可设钢管体系,如板跨度小于4m可不设此支撑。 (3)后浇带侧模部分采用双层钢丝网,并加上横向固定钢筋与之绑扎 形成稳定结构,待先浇混凝土部分达到强度后,直接将钢丝网及固定钢筋 拆除。 (下转第411页) ‘40 施工技术与应用 1.构造处理 舀豳四圈 三、细部构造(节点)处理 (一)穿墙管道 1.构造处理 (1)水平施工缝,底板与外墙的水平施工缝,应在缝处设置一圈宽200ram 的钢板止水带。 (2)垂直施工缝,外墙间的垂直施工缝,可在缝处设置一竖直同墙高的宽 200ram钢板止水带。 (1)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道可采用直接埋人混凝土内 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应满焊止水环。 (2)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 法,套管与止水环应满焊。 (3)当穿墙管线较多且密时,宜相对集中,采用穿墙盒法,盒的封口钢板与 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并从钢板上的浇筑孔注入密封材料。 2.质量保证措施 2.质量保证措施 (1)防水混凝土施工应保证连续浇筑,尽量少留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墙 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 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高的墙体上;当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 边缘不小于300mm,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应与 交形缝相结合。 (1)各种穿墙管道、预埋件等位置要留置准确,穿墙管道和预埋件应在浇 筑混凝土前预埋。 (2)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时,应将其表面的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 再铺30~50mm厚的1:l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要及时挠筑混 凝土。 (2)穿墙管道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不小于250ram。 (3)金属止水环应与主管满焊密实,采用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时,翼环 与套管应满焊密实,并在施工前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二)施工缝 (3)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时,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 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4)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要将止水条牢固地安放在缝 表面预留槽内。 (上接第405页) 3.外墙后浇带部分 3.1外墙后浇带模板支设 逐渐推进,并在距缝边80—100mm处停止振捣,避免使原砼振裂,然后人工捣 实,使其紧密结合。 4)浇注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的要求留置试块。有抗渗要求的,应 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在先浇混凝土部位预埋拉杆,在后浇带外墙外侧支设模板,采用拉杆固 定,并在内侧固定防水卷材。同时,在后浇带侧面加止水钢板,方向朝外。 3.2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住宅项目地下室底板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实施了 技术改进,同时对底板后浇带防水排污方案进行了改进设计,创新地利用了 底板后浇带封堵工艺,保证质量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施工质量 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 不产生有害裂缝。 2)在后浇带接缝处加强防护,最好设置围栏,并作表面覆盖,防止后续施 工对后浇带接缝处产生污染。 3)后浇带后浇砼在施工前一定要认真试配,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后浇砼的 施工;浇筑时,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最好从中央向后浇带接缝处 [1】张揆元,吴振林.浅谈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Ⅱ].建筑施工,2010,(16) 【2】建筑施工手册【M】.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接第409页)员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现代建筑防火设计 技术人员,必须以科学发展的眼观,做好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工作,通常应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火性能规范,但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建筑防火设计发展的需要,极大的限 制了现代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实际需要。因而必须制定合理而又规范的现代建 筑防火性能标准,将设计现代化的建筑防火系统,提高建筑防火性能为目标, 4.1必须具有发展的科学观:随着建筑防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 综合考虑各消防设施的防火性能,以尽可能的提升现代建筑防火设计的有效 性和科学性,以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还不会对采用手段产生过分的干涉,从 而为独特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提供自由的天地,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现代建筑 防火技术,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消防造价,确保消防资金投入的有效性。 5.2加快步伐建设规范的建筑防火咨询部门 种消防科研成果的出现,建筑防火技术水平也正不断的提高。为确保防火设 计的有效性,必须运用现代化的建筑防火技术,致力于建筑火灾的发生于发 展规律的寻找,并提出具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设计建筑防火控制方案,确保 消防设计与现代建筑规范设计要求相符。 4.2必须具有辩证的哲学观:建筑与消防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 体,燃烧的元素有三,任何一种元素的取消都将防止火灾的发生。因此,明智 的防火工作者可以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地判定建筑的火灾演变过程,选 择经济有效的防火技术,保证建筑物与人员的安全。 随着现代建筑的智能化、低碳化、功能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其防火设计的 要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因而作为设计人员应仔细认真分析现代建筑防火设 计,而传统设计部门中的的建筑、暖通、给水等专业主要是根据简单的规范进 行操作,显然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就必须有专业部门和消防 工程师对现代建筑防火进行专业的设计,根据火灾发展趋势、建筑消防设备 的安全性和综合效应等指标确定最佳建筑防火设计方案,因而必须加快步伐 建设规范的建筑防火咨询部门。 4.3必须具有聪慧的艺术观。现代建筑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在原则性地掌 握消防的新理念,保证防火设计的最终目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防火设计的 各种技巧合理地构思消防的对策,以艺术的工作手法成功地完成消防与建筑 的有机结合。 6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防火设计,是防止火灾发生的前提,因而作为现代建筑防 5关于促进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将现代建筑与消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给建筑防 火设计人员,必须将现代防火新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防火设 火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水平耍发展,就必须应用 计之中,在确保建筑防火性能的同时为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懈努力。 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火灾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各种设计工种 的有机结合,要促进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水平发展,就必须在建立健全设计与 参考文献 审核机制的同时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5.1制定合理而又规范的建筑防火性能标准 【1】王伟轩.对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的几点思考[J].安全,2008. 【2】要宇.浅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叽.2004 云南建筑,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在传统的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将各设计环节的要求作为建筑防 ‘4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