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4期 4 2ol1年8月 China Tungst中圈钨案 Vo1.26,No.en Industry Aug.2011 文章编号:1009—0622(2011)04—0027—03 某难选含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李振飞,李平,刘水庚,古吉汉,贺新天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通过对某难选含钨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其钨主要分布于褐铁矿中,形成“结合钨”。同时探讨了此种 含钨褐铁矿的成矿机理。 关键词:难选;钨;含钨褐铁矿 中图分类号:TD9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钨矿资源丰富,但一部分成矿复杂的资源, 从表1可见矿石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石英 采用常规选矿方法难以有效回收其中的钨,针对这 等脉石矿物;以及褐铁矿、磁铁矿等组成,呈土状,极 类钨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其难选原因,是十 易破碎。为典型的风化层矿石。 分必要的【IJ。某含钨矿石原矿WO 品位0.21%。采用 重选回收得精矿产品WO 品位1.16%,回收率9.26%, 2矿石主要钨矿物 浮选回收得精矿产品WO 品位0.42%,回收率 矿石中白钨矿白色略带淡黄,呈金刚或油脂光 12.21%。均难以达到选别效果。为探究其难选原因, 泽,自形以及半自形粒状,板状晶体产出。性脆,具有 同时为找到适合选矿回收钨方法提供矿物学依据, 解理和平直裂纹,紫外灯下发出淡蓝色萤光。产出粒 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 度不均匀,个别颗粒大者可达0.204 mmxO.153 mnl, 一矿石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 般在0.102 mrnx0.051 mm之间。 矿石中黑钨矿颜色为黑色,深黑色,金刚光泽至 矿石多元素化学成分(%):W0 0.21,Sn 0.088, 半金属光泽,解理完全,性脆。有粒状晶形产出,但多 Cu 0.O1,Mo 0.001,Bi 0.01,Pb 0.01,Zn 0.01,S 0.10, 以板状、短柱状晶形产出者为主。反光镜下呈灰白、 As 0.015,P 0.092,A1203 17.31,SiO2 59.27。可见WO3 灰白略带微黄灰白反射色。产出粒度不均匀,个别粒 为矿石主要回收元素,其他金属元素含量都较低,不 径可达0.459 minx0.28 mm,最小者可小于0.026 mill, 考虑对它们的综合回收。经矿石化学分析和磨制光 一般粒径0.153 mmx0.076 mm。 片显微镜下鉴定,矿物组成及含量见表1。 表1矿石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 3矿石中钨的分布特征 矿物名称 含量 矿物名称 含量 矿物名称 含量 将矿石破碎至2 mm以下,筛分成9个粒级, 白钨矿0.025 锆英石 微 一0.076 mm粒径占60.03%,说明矿石严重风化,极 黑钨矿0.026 水云母(主)、 电气石 微 钨华0.013 铁锂云母(次)l 19.66 锡石 微 易破碎。分析结果表明:钨在各粒级中的分布品位, 磁铁矿 5.150 白云母(次)J 独居石 微 随着粒径逐步变细,品位相应下降,钨在各粒级中的 褐铁矿8.926 石榴石 微 金属占有率与相应粒级的产率成正变关系,见表2。 黄铁矿0.187 白钛石J 一 黄铜矿1 斜长石高岭石 20.6.8053 闪锌矿 辉铋矿 微 微 辉铜矿l斑铜矿f 儇 撕 4钨物相分析 石英 37.89 毒砂 微 铜蓝J 矿石钨物相分析流程见图1。溶解了钨华和白 辉钼矿 微 钨矿后的残渣,包括了黑钨矿相和含钨褐铁矿相。经 收稿日期:2011-06—27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科研院所基金计划项目(2010一DJA00300) 作者简介:李振飞(1981一),男,吉林长春人,选矿工程师,从事选矿工艺研究。 中圈钨毋 第26卷 表2矿石筛析结果% T 厂————] A 水浴11C 13+HAC溶液 液(测.5 h :’ 钨华含钨量) 。 ] 渣(测:黑钨及褐铁矿含钨量) 液(测:钨华含钨量) 图1原矿钨物相分析流程 表3原矿钨物相分析结果% 化验分析,粒度0.02~0.1 mm的褐铁矿单体含WO 1.798%。 5矿石中钨的赋存状态分析 矿石中的矿物组成和钨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该 矿样中钨的存在形式有4种。 (1)少量的钨华:占原矿钨总量5.86%,为不可 回收部分。 (2)白钨矿:占原矿钨总量9.48%,矿物含量 0.025%,量虽少,但产出颗粒粒径在0.05--O.102mm。 (3)黑钨矿:占原矿钨总量9.46%,矿物含量 0.026%,量虽少,但产出颗粒粒径大者在0.459 mm ̄ 0.28lnlTl,一般在0.153ram ̄0.076mm之间。 (4)含钨褐铁矿:褐铁矿含量占原矿矿物量 8.93%,其含钨占原矿钨总量75.20%。 为便于观察,选择重选富集产品经磨制光片,在 显微镜下观察,除上述黑、白钨矿及微量矿物出现 外,绝大部分是褐铁矿,占重选产品99%以上的矿 物量。通过显微镜下数千颗褐铁矿矿物观察,尚未发 现有包裹钨矿物的褐铁矿颗粒存在。根据已有的发 现和前人的工作经验,此类褐铁矿含钨为“结合钨” 赋存其中。 6试料中含钨褐铁矿形成机理探讨 矿石的结构构造表明,矿石呈土状、粗糙、风化 严重极易破碎,为典型的风化层矿石。试料经破碎 至一2mm,其60.03%小于0.076mm粒径,证明了矿 石严重风化的程度,该矿区气候温湿,冷热多变,晴 雨交替,矿体本身构造断裂密布,岩石节理发育,且 相互交替沟通,形成网络,大气当中的O 、SO 、CO 、 H O等促进了自然界物理化学风化,使矿体受到大 量侵蚀。在这一过程中和钨伴生的硫化矿发生风化 和水解作用,生成带有硫酸根离子的水溶液,对钨矿 物进行溶蚀作用,产生了钨酸根(wOd2一),钨的同多 酸根【W 0 。】6。、杂多酸根[Si(W,0。0)4] 一进入了溶液;同 时矿物中原有金属离子Fe“、Ca2+、Mn2+、K+、Na+等 就有可能在酸性介质溶液中被大量带走,后来,由于 酸性溶液大量转移,硫化矿物逐渐减少,溶液逐渐转 为弱酸性至弱碱性,而产生的Fe3+在介质中发生 Fe(0H) 沉淀[2-3]见反应式(1): 4FeS2+1502+2H2O一2Fe2(SO4)3+2H2SO4 1 Fe2(so4)3+6H20—2Fe(o H)3+3H2SO4} ’ 由于氢氧化铁Fe(0H) 为胶体物质,颗粒细小, 比表面积极大,吸附作用很显著,且在弱酸性介质中 继续与介质中的钨酸根离子WO z一、钨的同多酸根 离子[W 0 。】 、杂多酸根离子【si(w,0 o)4] 一进一步反 应见反应式(2): Fe(0H)3+H2WO4一FeO +W042-+H +2H20 (2) 这些被分散得极细小的Fe(0I43 颗粒在通常情况 下,它们很容易吸附自己结构中所具有的、同时在介 质中又是较多的那些物质(叫做胶体颗粒的类组成 物质),此时正离子FeO+是Fe(OH) 颗粒的类组成 离子,所以Fe0+被Fe(0H) 胶体颗粒所吸附。当Fe (0H) 大量过剩时,介质中首先有m个Fe(0H) 聚结 为胶核『Fe(OH) 1mI它倾向于发展自己的晶格,因 第4期 李振飞,等:某难选含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29 此优先吸附类组成离子FeO+。我们假定 e(OH) 吸 附了2n个Fe0+,而2 个FeO+的反离子是n个,假 7结 语 设有 个WOf-处于扩散层中,那未被2n个FeO+吸 (1)该难选矿石可供回收的主要元素为钨,钨主 引而进入吸附层中去的W0 为(n 个,把吸附层 要呈4种状态产出。①少量的钨华,占钨总量5.86%。 和固相的胶核一起称之为胶粒(或胶体质点),显然 ②白钨相占钨总量9.48‰③黑钨相占钨总量9.46%。 胶粒带 个正电荷。整个“胶团”是电中性,它的分 ④含钨褐铁矿相,占钨总量75.20%。 子结构是: (2)组成矿石的化学成分Si、A1,0 含量高。反映 固相 I 吸附层 f扩散层 在矿物种类上的特点是含有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占 {[Fe(OH)3】mQ 2nFeOh( )WO2-}。xWO42- 矿物量26.03%。矿石中还含有大量的铁矿物,其中 、_———、,—— 磁铁矿占5.15%,褐铁矿占8.926%。高岭石和褐铁 胶核 矿这些次生矿物的大量出现,矿石碎至一2 mm有 胶粒 6O.03%进入一0.076 mm粒级,皆为矿石遭受风化的 胶团 明显标志。 图2含钨Fe(OH) 正溶胶胶团分子式形成及层界划分 (3)由钨的产出状态可知,除少量的钨呈独立的 钨矿物:白钨、黑钨矿产出外,75%以上的钨与褐铁 矿呈结合状态。在大量产出的褐铁矿当中,尚未发现 包裹钨矿物的现象。因而按胶体化学的观点推测:成 矿该风化矿石的形成过程中,大量的Fe(OH) 胶体 吸附了风化矿溶液中的钨酸根负离子,经脱水干燥 后形成形态不一,呈鲕状、肾状及皮壳状、薄膜状产 出的含钨褐铁矿。因此用物理选矿方法难以回收这 部分钨。只有通过物理选矿富集褐铁矿,再采用水冶 方法从褐铁矿中提取钨,才能达到部分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l】 梁冬云,李波,高玉德.甘肃某白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J].中 图3含钨Fe(OH) 正溶胶胶团示意图 国钨业,2009,24(6):17—19. 当这些Fe(OH),胶团随着溶液迁移到矿石的 [2】 易平贵,刘俊峰,金一粟.FeS—HO系综合平衡电势一pH图及其 应用【J1.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9,14(1):44—49. 空洞、裂隙、节理、矿物的接触界面,遇到电解质(原 【3】 引 玉.铁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内生找矿地球化学【J】.地质与勘 矿物风化后残留的盐类)而引起聚沉,一经脱水、干 探,1975,(7):37—44. 燥就转化为含钨褐铁矿。 On the Process Mineralogy of a Refractory Tungsten Ore LIZhen-fei,LIPing,LIUShui-geng,GU ̄-han,HEXin-tian (Ganzhou Non—ferrous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of tungsten in limonit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mineralogy of refractory tungsten.The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called”combinational tungsten”was studied. Key words:refractory;tungsten;limonite with tungsten (编辑:尹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