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淤靖国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摘要]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
高。“工匠精神”主要是指执着专注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其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和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强化他们的整体素质,也赋予了高职思政教育新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需要在明确学生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和路径进行客观和有针对性的分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育;制约因素;路径研究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7-0园1愿-03
[中图分类号]G711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受到传统观念、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及有机结合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及路径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
“工匠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政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二者的融合有着一致的价值需求。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一)对融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高职院校加强了对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视和探索,但是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依旧认为职业教育是传授学生技术和技术教育知识,更加注重技术技能和职业知识的培训,强调实践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不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缺乏职业素养。
(二)思政教育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部分院校对思政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为思政教育主要是理论教育。事实上,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不仅需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培养,还需要积极开展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2]。同时,工匠精神教育也是一个知行统一的教育,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教育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从学生发展特点出发,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工匠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影响了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融入教育受到现实状况的制约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时间相对有限,若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合,需要对课程设计、教育管理等方方面面有更科学的安排,这在实际教育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另一方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集中力量“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国家教育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完善教育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基本品质,主要体现了内在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表现,学生只有具备此种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书记强调,高校需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及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创业主体,更加需要过硬的技术技能,体现在人才培养上的要求,即学生需要具备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精神,需要强化自己的专注品格和创新意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将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1]。
同时,企业和行业意识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他们的重要意义,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日益崛起,经济发展趋势逐渐改变,高职院校将成为打造
作者简介:靖国华(1978—),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法律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
淤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201942890)。
-18-
教育研究
面,教师精力有限,专门研究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投入不够,方法不多,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有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还有着继续完善的空间。
三、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课题
面,创新突破都是时代发展必然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刻,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将工匠精神中的创新精神与学生的各种教育活动有效结合,发挥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供条件[4]。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工匠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人们常说要“做一行,爱一行”,应抱着敬畏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在职业中全心全意投入,尽职尽责。在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评价度还有待提高,从高校培养的角度上来说,思政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影响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因此,需要将爱岗敬业的要求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强化其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目前,我国经济处
于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脱颖而出,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不管是在产品的包装还是每个内在细节都要进行完善的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树立可信赖的品牌形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出发,强化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品质,打造教育的完美产品。因此,需要将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高职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产品不断完善的过程,强化精益求精的品质[3]。
(三)专注执着
着眼于细节的耐心与执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在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的专注力下降,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的精力和时间受到冲击,工作的专注度受到影响,有些人在工作中缺少持久的热情,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足,缺乏对职业的忠诚态度。高职院校担当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更加需要将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工作的执着精神,从思想认知上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四)勇于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精神品质之一,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不管是在国家战略层面,还是在企业持续发展的层
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从实际的角度,对工匠精神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将其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时为了保障融入的有效实施,教育者需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努力探索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帮助学生强化思维,提高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制定新教学方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重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引导和解答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和想法,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目的是在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要求[5]。
此外,高职思政教育者一定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发挥高职思政教育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课外活动是思政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教育者需要密切结合教学目标,在思政课外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做到知行统一,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定期开展报告会,邀请校外的工匠人物作报告,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强化他们的创新[6],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鲜的案例和学习内容。可以每年定期召开工匠精神的专题报告会,邀请专业人员走进课堂,宣讲工匠精神;在报告会结束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落实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采访参观中学习,参观访问是思政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更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更加全面和直观地了解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体会工匠精神的历史文化和内涵,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先进人物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相关的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
-1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研究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学习工匠人物的精神品质[7]。这些活动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思想政治水平,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给他们在日后工作中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
(三)加强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加强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尤显重要。通过分析发现,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知识。课题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规范。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注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校中每时每刻都能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最后,产教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技能上,而且更需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情感。尤其是在新有些教师在思想观念和能力上尚不能满足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要求,这会严重影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为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取得实效,还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师的整体结构,将工匠精神教育理念融入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培养过程中,首先让教师对“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核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重视对思政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在人才招聘阶段,一定要考察每一位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对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尤其是思想品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还要考核他们对于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的态度,最后选出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思政教育团队。同时,要建立教师内部培训机制,对在职的思政教育者进行定期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在开展培训活动的过程中,要
让受训教师重点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指导他们探
索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的实现措施,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8]
。
(四)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众所周知,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需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堂课程,首先要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家长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家庭的氛围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渠道,发挥家庭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育[9]。此外,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更是各个行业的工作者,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工匠精神的品质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表率,营造一个注重素质和注重技能的家庭教育,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
其次,需要利用好校园文化这一载体。由于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展现一个全新的学校形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校园文化更是一个久远和沉淀的力量,它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
-20-
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大学生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自己的工匠精神,进而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10]。
五、结语
为了满足当前企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契合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展教育工作,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有效结合,从实践应用和理论觉悟等多个方面入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在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邓艳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西部学刊,2019,87(6):107-109.
[2]石明忱.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制约因素的研究与思考[J].活力,2019(12):132.
[3]张海萍,赵芳琴.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综述研究J].青春岁月,2019(8):214.
[4]陈日升,芦球.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途径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3):240-241.
[5]蒋君红.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6):91-92.
[6]石雨熹.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路径[J].福建茶叶,2020,221(5):220-221.
[7]丁欢欢.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2):25-26.
[8]周金凤“.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135-136.
[9]王璨璨.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9(7):136.
[10]丁桂芝.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讨[J].长江丛刊,2019(18):121-122.
因编辑尹军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