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育人的园地,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优良的校园文化,优美的育人环境,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育人效果,可以使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迈上新的台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人、造就人,最终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学校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德育工作要反映时代的新发展和学生生活环境的新变化,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文化产品,不断加强德育建设,使德育工作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
就学校的自然环境而言,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到校园的绿化美化,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具有文化价值,把教育目的和文化知识融进学校的每个角落,使学校进入这种赏心悦目的优美环境中,不仅产生审美体验,而且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在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人格水平,以达到教育目的。就人文环境而言,一所学校应该形成“学校无闲处,处处有教育”、“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的教室、来往的走廊进行精心布置,就会发挥特殊的人文教育作用。校园里的国旗、国歌、走廊旁的伟人挂像、教室里的名言警句、《中小学学生准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置身在高尚的人格教育氛围里,就会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品德行为。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行为特点和传统习惯等的综合体现,反映的是学校对全体师生的共同要求,对全体师生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因此,一所学校应下大力气行成反映本校特色的校风,并把校风作为学校精神的象征,让学生明白校风的含义和具体要求,并牢记在心;让学生每天进出校门的第一眼,就能醒目地看到校语校训标牌,以便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品德教育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人文教育文化、良好的校园校纪文化、教师的师德修养上,而且体现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就必须优化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美、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将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