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勤
(礼县红河乡初级中学,甘肃 礼县 742203)
内容提要:近年来,在我县的个别学校相继发生了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情节恶劣,性质严重,令人震惊。之所以发生此类事件,与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管理方式不当有一定关系。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教育评价体系落后,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第二、学校领导教育理念落后,管理制度缺乏。第三、高等教育收费超出了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信心不足。第四、家长素质低下,家庭教育薄弱。第五、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第六、教育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老师进退两难。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虽然发生在个别学校,但是影响极大,危害很深,最终受害的是学生,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教育。我强烈呼吁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够给学校松绑,我真诚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同时我也深深地渴望我们的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我们的社会能够给予老师更多的理解、体谅、宽容和配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足够合理的教育空间,以呵护我们原本就脆弱的农村教育顺利发展。
关键词:学生 殴打 老师 事件 思考
2010年7月3日,湖南省郴州市九中举行暑假典礼时,一名教师因一名学生未穿校服与其发生冲突。学生家长得知情况后,当着上千名学生的面将老师从升旗台拖至办公室并发生激烈争执,并且不依不饶要将老师“告倒”。事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这位老师道了歉。但是学生和家长却拒绝向老师道歉。这位老师随后“挥刀自伤”。
近年来,在我县的个别学校也相继发生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有的老师被学生在课堂上打倒,造成重伤,情节恶劣,性质严重,令人震惊。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究竟应该怎样管理和教育学生?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发生?
诚然,之所以发生此类事件,与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管理方式不当有一定关系。所以,作为老师,必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管理方式,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不禁要问: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会在管理和教育农村学生时经常采用打骂的方式?同时这样的事件发生以后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很难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体谅和配合?当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教育评价体系落后,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行为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等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农村教育评价体系实际上还是在实施着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考核老师、老师评价学生时还是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导致学校领导用分数逼老师、老师用分数逼学生,不少农村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形同虚设。以致学生学校生活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压力巨大,厌学思想严重,老师教学和心理压力也很大,素质教育的实施没有制度保障和实际空间。
第二、学校管理制度缺乏。不少农村学校的领导教育理念落后,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志不坚定,自觉性不高,不敢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大胆试验,奋力开拓。这些学校往往管理制度缺乏,没有可供实际操作的管理学生的科学而合法的制度。造成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学生”的过激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正,老师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导致学生殴打老师事件接连发生。老师怨声载道,工作热情锐减,甚至不敢管理学生,学生放任自流。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下滑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性,造成恶性循环,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步步升级。
第三、高等教育收费超出了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信心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高
等教育收费标准节节攀高,大大超出了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加之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身边“教育致贫”现象的影响等原因,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望洋兴叹,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广大农村再次蔓延。最终造成学生在学校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给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第四、家长素质低下,家庭教育薄弱。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而农村家庭家长普遍素质不高,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薄弱。他们在孩子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不能言传身教甚至对孩子无形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反面影响。他们不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不会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甚至经常使用棍棒教育,造成孩子的“抗打能力”很强,老师的说服教育很难奏效,甚至形成“5+2=0”的境况。不少农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全是老师的事了,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再者,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打工潮的持续发展,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不少留守儿童缺乏家人的关爱和管教,随波逐流,他们的家庭思想教育处于空缺状态。所以造成学生可以随意殴打老师而且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错误。甚至部分家长在事发后首先不从自己和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极力袒护孩子,得理不让,甚至结伙不断冲到学校无理取闹,辱骂老师,干扰教学秩序,在校外散布流言恶语,给其他学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校老师造成了不该承担的巨大压力。
第五、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初中学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很大、自控能力较差、逆反心理较强。加之我们的学校大多不重视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和思想教育,农村家庭教育又薄弱,社会环境又复杂,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情绪变化,导致恶性事件屡屡发生。
第六、教育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老师进退两难。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注重维护学生的权益,可操作性差。造成老师在面对学生过激行为时进退维艰,无所适从。一面是学校的考试成绩压力和社会的期望,另一面是顽固不听道理的学生,教师深感无奈。尤其面对农村学生,作为班主任老师更是如履薄冰,谨小慎微。据了解,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中小学教育是允许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定程度上的体罚的,当然是以不伤害学生的身体为界限。他们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健全,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和老师的合法权益均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惩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规律,是一种相对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是目前这个办法在中国行不通。因为老师对学生“动手”了,所以理亏了。在不能体罚学生的背景下,体罚成为了高压线。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老师无疑要一步步“退让”,忍辱负重。在这样的处理先例下,许多的老师觉得绝望,对学生的过激行为采取的是不问不管,只要保证学生不出事就行。
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虽然发生在个别学校,但是影响极大,危害很深,尤其是在事发学校。这样的事件往往发生在刚参加教育工作不久的
老师身上,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当事老师的心理造成极大地打击,同时也将严重影响到其他老师的教育热情和献身精神,将给学校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最终将给当地学校教育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最终受害的是学生,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教育。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折射出师道尊严沦丧,充分反映出学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墙已经倒塌。师生之间的信任已经不复存在,这是教育工作者深深的隐痛,也是教育的悲哀。笔者已经在贫困农村教育一线任教十余载,深深地品尝到了为人师表的酸甜苦辣。在此,我强烈呼吁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够给学校松绑,我们的学校领导能够及时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我真诚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同时我也深深地渴望我们的家长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我们的社会能够给予老师更多的理解、体谅、宽容和配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足够合理的教育空间,以呵护我们原本就脆弱的农村教育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教育杂志社,2010年第9期(上)
[2] 黄煜峰.雷厉主编:《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杨福勤,男,中共党员,1974年1月11日出生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白莲村。1996年7月毕业于天水师专。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任红河初中教导主任、副校长。现在礼县红河乡初级中学任教。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贫困农村教育研究,已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多种刊物公开发表并多次获奖。2006年8月,《肩负历史使命,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一文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12月,《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一文在中华教育时报发表并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