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志怪小说和清朝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不同的两个阶段,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面貌,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六朝志怪小说是清朝志怪小说的准备阶段,而清朝志怪预示着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六朝志怪小说与清朝志怪小说的区别表现为以下几点:
(1)文体方面的不同
①六朝志怪小说大都形制短小、情节简单,缺少细腻感人的艺术魅力。唐传奇在此基础上有了发展,除内容的变化外,结构上从六朝“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的完整故事。艺术上主要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优美动人的故事。
②清朝志怪小说则吸收两家精华,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终至成熟。
(2)创作观念的不同
①六朝志怪小说作者确实并非有意进行虚构,而是把鬼神之事当成现实之事来写,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证明“神道之不诬”,对搜集来的传说故事很少作根本性的修改。
②清朝志怪小说则是有意地借鬼神故事来揭露现实,抒发情怀,借助非现实的情节反映现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聊斋志异》,其中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3)写作手法的不同
①从故事体到人物体
《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性格复杂,它已经从六朝志怪小说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刻画人物为主。如《婴宁》中描写的美丽少女婴宁,爱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清纯。
②环境描写
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描写比较少。《聊斋志异》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如《婴宁》风景美丽的山上,住着同样美丽的少女婴宁。
③心理描写
六朝志怪小说中少见心理描写,《聊斋志异》中却不乏见到。如《聂小倩》写男主人公宁采臣对鬼魂聂小倩在几个不同场合相遇,所产生的不同想法和心理变化,表现了他们关系的进展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面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