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onalEconomy 经济 论愚公移山精神在济源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杜丹黄盼 河南省济源市委党校 注: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愚公移山精神与富强济源研究”(2014BJJ059)的阶段性成果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济源人 公提出“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家乡发 民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济源是愚公的家乡,是愚公移山故 展,不仅深深感染着愚公乡邻,这种精神更深刻地影响着愚公家 事和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这些年来,愚公移山精神激励着济 源人民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愚公移山精神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源泉 愚公移山精神是济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20世纪50 年代,济源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全县开 展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蟒河流域综合治理,受到党中央和国务 院的嘉奖。6O年代至7O年代,济源人民在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的题词鼓舞下,进行了大规模的高山水利化建设,在 崇山峻岭之间开凿了一条长102公里、宽7米的引沁济蟒渠,修 建了鳌背山、天坛山、王屋山三座大中型水库,极大地改善了人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愚公移山精神激励着济 源人民艰苦创业、改天换地,书写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篇章。 1988年撤县设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 “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 化示范市,201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 革试点市和全域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目前,济源人均生 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均位居全省前列,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先后荣 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 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称号。可以说,济源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怕困难、勇 往直前、“挖山不止”的奋斗史、创业史。 愚公移山精神赋予济源人民不服输、不畏难的品格。济源地 域小、人口少,资源能源相对比较缺乏,山区、丘陵面积占市域 面积的80%以上,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硬资本”不硬。但愚公移 山精神赋予了愚公家乡人民的独有品格,激励着济源人民奋力克 服发展道路中的种种困难,在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强不息的传奇。 例如:思礼镇水洪池村位于海拔1460米高的太行山脊顶,与外界 唯一的通道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用双脚在大山里踩出的一条羊肠小 路。为了发展,水洪池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苗田才的带领下,以 仅有的48个男女劳动力,凭着惊人的毅力,如蚂蚁搬山一般,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十年苦战,终于打通了一条长l3.5公里、 宽5米的公路。克井镇枣庙村朱元英祖孙三代三十年如一日,挖山 造林,硬是将一片荒无人烟的乱石岗变成了2000多亩的绿海公园。 二、愚公移山精神有利于塑造领导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愚公移山塑造了领导干部敢为人先、为民惠民的精神。愚 44中国经贸 乡的领导干部。济源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力度,解决了 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率先实现了镇镇通高 速、村村通硬化路和组组通硬化路,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 水,村村通广播电视;构建了城乡居民、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 业单位三位一体的“全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实现了养老 政策全覆盖;打破了城乡居民身份限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建立了“城乡一体、同役同酬”的城乡士兵优待安置制 度……通过这些年来领导干部不断发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 神,济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获得了 切实的利益。 愚公移山塑造了领导干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愚公 要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困难重重,但愚公不怕苦、不畏难、 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愚公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领导 干部。济源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这种U字型地貌特征决定了济 源发展在诸多方面显得“先天不足”,其中在交通问题上显得尤为 突出。八十年代以前,济源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土公路。道路不 通,百业难兴。为了改变闭塞落后的现状,领导干部不断发扬愚 公移山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山凿石,铺路架桥,从小木 桥到大石桥,从过水桥到小涵洞,从砂石路到柏油路,愚公儿女 实现了“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千古夙愿,建成了高速公路网、 干线公路网和市、镇、村、组四级公路网网网相联的大交通格局, 实现了与外界的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 动了济源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三、愚公移山精神有利于增强人民干事创业的凝聚力 几十年来,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感召下,济源人民团结协作、 勇于担当,遇到问题不推诿、遇到困难合力攻,凝聚起干事创业 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例如,2O世纪 60年代,在引沁济蟒总干渠建设过程中,6000多名济源人民自愿 加入进来,自建草庵,自带干粮,自制水泥、炸药、白灰等,不 怕严寒和酷暑,科学分工,团结合作,拧成一股绳,在悬崖绝壁 上修渠打洞,逢沟架桥,一锤锤、一钎钎,一寸寸、一段段,在 太行、王屋山之腰、亡B岭之巅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可以说, 愚公移山精神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济源人的心中,激活了济 源人民的创造力、凝聚力。当前,济源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呈现,例如如何应对传统优势的弱化 RegionalEconomy区域 嬲 嬲 经济 问题,怎样解决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如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问题等。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愚公移 山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动员和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 城市群经济圈背景下的 群力,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中原经济区四 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济源的奋斗目标。 四、愚公移山精神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 愚公移山精神是济源城市精神的核心,塑造了济源独有的文 济南服务业发展研究 刘娟 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为济南市服务业发展 化品牌。作为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发祥地,济源一直将“敢想敢干、 开拓进取、坚忍不拔、团结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作为城市精神。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愚公儿女把愚公移山精神自觉融入到本地 提供了重要机遇。新形势下打造区域服务经济发展高地,需要顺 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实现了多个“率先”、创造了一个个令人 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当前济南市服务业发展面 『盘的问题及其原因,重点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 称奇的“济源速度”、“济源现象”。2013年,济源将“愚公移山, I 敢为人先”作为新时期城市精神的表述语。该城市精神反映了新 总部经济和制造业服务化。时期济源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成为济源著 名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 五、愚公移山精神是提升济源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一【关键词】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服务业;济南 2013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实施《省会城市群经济 圈发展规划》,提出要依托省会济南,连同周边淄博、泰安、莱芜、 直以来,济源始终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 用愚公移山精神发展城市文化,文化建设多项指标和文化服务覆 德州、聊城、滨州6市,加快建设山东省中西部崛起的战略平台 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也对济南市提出了建设服务经济发 盖率一直位居河南省前列。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 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 展高地的定位要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篮球城、文化城、图书馆、群艺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率先 态经济区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三大区域板块不同,省会城市群经济 在全省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广播电视和农家书屋城乡全覆盖。 圈圈层结构明显,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也为济 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如重点 南市更好服务周边、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济南市服务业发展主要特点 打造了济渎文化庙会、王屋山登山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开办 一、月末大讲堂、道德讲堂、济图讲堂、国学讲坛等20余个行业系列 改革开放35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工农业 讲堂,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了人民群 发展、城市建设对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济南市服务业快速发展,1979—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高于同期生产总 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9个百分点。特别是1998年发布实施《济南市第三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是塑造济源新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有 值年均增速1.998年一2000年)》,提出要坚持适度超前的 力手段。多年来,济源坚持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主线,通过对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1愚公移山精神的宣传推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公众认知,提高了 原则,确保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再加上近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成功地推出了电视连续剧《王 年来全市工业结构调整艰难,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更 屋山下的传说》、大型豫剧《愚公移山》、大型舞蹈《愚公魂》等 加突出,成为支撑济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批优秀的影视、戏曲和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 1.总量规模稳步扩大 好评。二是建设了愚公移山精神纪念馆、晋豫边革命纪念馆、杜 2000年济南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3.4亿元,改革开放以来 八联革命纪念馆、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教育 首次超出第二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从总量规模 基地来推介愚公移山精神品牌。三是成立河南省愚公移山精神研 看,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2000 究会,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和举办愚公论坛,为弘扬愚公移山 亿元,2013年进一步提高到2892.3亿元。从增长速度看,2006— 精神搭建了新的平台。通过不断加强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研究和宣 201 1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超出同期生产总值年均增 传,进一步提高愚公移山精神文化品牌的含金量。四是建设愚公 速1.4个百分点。从增加值比重看,2000年达到45.9%,2008年 移山精神干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深度挖 突破50%,2013年提高到55.3%。从市场主体,2013年登记各类 掘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开设愚公移山精神系 服务业市场主体26.9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87.5%,规模 列精品课程,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基地已开发了王屋山、小 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588家,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 浪底、愚公渠、留庄英雄民兵营、朱德出太行小道等10多个现场 639家,其中过100亿元的8家。 教学点,通过现场教学,使学员更直观地感悟愚公移山精神的伟大。 目前,该基地已经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不 仅为干部培训工作作出了新贡献,而且为济源擦亮了在全国极具 影响力的“窗口”。 2.结构层次逐步提高 在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2013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29.8亿元,占服务业增 加值的49.4%,初步形成以金融、信息、会展、旅游等产业为主 China business update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