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 文言特殊句式训练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文言文专项训练之一

(文言特殊句式)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洎牧以谗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

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

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

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

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2

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句读之不知

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D、会于西河外渑池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王语暴以好乐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3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 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④忌不自信

⑤见羽旄之美 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⑦未可以为信也

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⑨赵氏求救于齐 ⑩南冥者,天池也

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 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 ⑤居则曰:不吾知也 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①⑧/②⑦/③⑤/④/⑥⑩/⑨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⑩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⑩/⑦⑨

15、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4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戍卒叫,函谷举

C、断头置城上 有碑仆道

D、而今安在哉 余是以记之

1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

B、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秦虎狼之国

D、俯察品类之盛 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17、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臣未之闻也 ⑤下流多谤议 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⑦不能容于远近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⑨战于长勺

5

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18、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 莫乐为人君

② 惟其言而莫之违

③ 师旷侍坐于前

④ 太师谁撞

⑤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⑥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⑦以为寡人戒

6

1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参考答案

7

1、B(B项为宾语前置句) 2、C(C项为状语后置句)

3、A(A项为状语后置句) 4、B(B项为判断句)

5、A(A项为宾语前置句) 6、D(D项为被动句)

7、D(D项为一般句式,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8、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被动句)

9、D(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

10、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

11、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12、A(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省略句)

13、C(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14、A(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15、A(A项分别为判断句和省略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6、B(B项分别为被动句和一般句式,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定

8

语后置句)

17、判断句:①③ 被动句:⑤⑦ 宾语前置句:④⑾

定语后置句:②⑩ 状语后置句:⑧⑨ 省略句:⑥⑿

18、

①省略介词“于”,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②宾语前置,只有是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③状语后置,师旷在前面陪坐。

④宾语前置,太师撞谁?

⑤状语后置,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

⑥判断句,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说的话。

⑦省略代词“之”,把他的话作为我的警戒吧。

19、(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

9

作者:红佣 来源:红佣 博客 时间:2006年8月17日

• 热点推荐:

• 任海林:学案教学再思考

• 赵克明:我为何要提出“语文养成教育”

• 王帮阁:从周予同教授的“导”中体会语文教育

—— 精彩导读 ————————————

语文报社新网开通,参与活动,100%获得奖品和证书……

飞翔网明星会员火热招募

• 2011年中华语文网年度之“最”

• 2012年寒假专号导读

• 资源\"备教模块\"上线请关注

• 2012年寒假升格赛特别活动

•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资料

10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11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

12

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3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19.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20.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14

21.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2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剥丝,层层深入。

常见的固定句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来体现。这样的词组搭配非常多,我们这里选择一些重要的或易错的来讲解:

1.推测语气

……得无……

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翻译为“莫

15

不是”或“该不会”。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后汉书•庞萌传》)

翻译为: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

如……何 奈……何 若……何

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译为: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翻译为: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16

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

3.反问语气

不亦……乎

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何(奚)……为?

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翻译:还要报答干什么呢?

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在这察漏补缺中有所裨益。下面有一些针对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17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庄暴见孟子》)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18

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9.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12.善哉,祁黄之论也!

答案:

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呢?

该不是楚国的水土叫人善于偷盗吧?

你们该不会为贫穷而苦恼吧?(意思是你们有可能正为贫穷苦恼)

翻译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体表现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的不同呢?

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太迷糊了吗?

现在人家如同刀和菜板,我们如同鱼肉,还辞谢干什么呢?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19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主谓倒装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