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对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分析豆理杰孔喃喃周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提高普通混凝土质量,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艺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是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经济性的优点,其用途不断扩大,在不少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除了对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骨料等原材料严格把关以为,还要对混凝土拌和物、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结构性能技术进行掌握和分析。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质量1混凝土拌和物的分析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掺加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而不同于普通的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水灰比低,拌和物的黏度大,流动性较差,所以,与其他混凝土相比,在坍落度相同时,振动捣实所需的时间长。传统的工作性测试方法不再适合于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指标,是不能客观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进行分析,必须反映流动过程的时间因素,可以用L型流动仪仪器来测定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L型流动测定仪在进行试验时,先将混凝土浇入仪器的垂直部位,捣实后把隔板垂直提起,混凝土拌和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往水平方向移动,假设移动的距离为L,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的时间为t,垂直部分混凝土的下沉量为Lo(L形坍落度)。测定这些技术参数之后,则可求出L型流动速度,L/t即为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速度。L型流动速度可代表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的黏度。根据求出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速度,可以了解到混凝土拌和物水灰比(黏性)变动情况。L型流动速度与水灰比的关系,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同,L型流动速度不同。这样,可利用L型流动速度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管理。柱体试件的差异,从而得出从结构物取出芯样的实际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常用于获取高弹性模量,以控制其受弯变形。但是,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时,弹性模量的估算公式是以抗压强度和密度为依据的,与其实际的弹性模量有一定差异,所以应该根据其他特征建立估算弹性模量更可靠的数学模型。另外,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大,产生的水化热大,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高,必然造成初期温度高,而长期强度偏低,需要加深对不同早期温度和长期性能关系的了解。3耐久性分析2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来划分的强度级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试为施工验收和结构设计提供基本数据。目前,测定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方法和仪器,都是根据普通混凝土测定的;而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较高,现行的标准试验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应当找出改进的技术依据,建立可靠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方法。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养护条件的影响;以φ100×200mm的试件代替150×300mm试件的可行性;试件受压面的影响;试验机的刚度影响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其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根据中国有关标准规定,取30%轴心抗压强度应力下的割线模量作为混凝土弹性模量值。通常根据抗压强度结果和经验公式,可以计算推导出其抗折强度与弹性模量。但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来说,普通混凝土所用的关系式是否适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必要时要通过试验更改关系式。标准养护试件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一定能真正提供结构物性能的信息,因为至今混凝土的试验方法都是针对普通混凝土的,如果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时还需要检验。现场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时,常采用钻芯取样方法。试验结果证明,高性能混凝土的芯样强度明显地低于标准养护的圆柱体强度。这就需要系统地研究了解相同混凝土芯样与圆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优良,耐久性的其他方面都比普通混凝土高得多。为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需要进一步认识其优点与缺点,周围环境对耐久性的影响尤其很大,尤其是高温高湿高寒地区。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建立耐久性的设计标准,以补充现行混凝土结构强度设计标准。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快速试验,已经引用于预测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但对这些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仍有争论。这就需要了解高性能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以判断现行的试验方法是否适用。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开发与实际性能相关性更好的试验方法,开发能预测服务寿命的模型,这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抗渗性能是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性能技术,对处于某些暴露在环境恶劣中的混凝土,其近表面的渗透性对于其长期耐久性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开发一种实用而可靠的试验方法,在试验室和施工现场能测定其渗透性。对高性能混凝土是否需要引用新的技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含气量、气孔分布与抗冻性之间的关系。4结构性能与设计分析从结构的观点来看,高强度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但是,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破坏过程有明显的不同,高强混凝土质脆,破坏断面平滑。利用普通混凝土的经验公式,设计高强混凝土的结构,目前仍用外推法;但其设计公式中的混凝土强度最大值受到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除了必须测定其破坏变形外,还应测定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开裂变形现象,以确定在普通混凝土中未发现的开裂现象,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是否会出现。对那些耐久性要求高的结构物,还要进行无损检测。高性能混凝土的抗震性能,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一个重要科题,值得更加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如果在高性能114
2019.05
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材料等新技术,在抗震混凝土结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Doors&Windows
5使用标准与验收规范性能混凝土质量分析在文中未阐述,本文只是简单地将高性能混凝土几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对混凝土的验收规范进行了表述,以便可以借鉴。高性能混凝土的验收应有相应的新的标准与规范,这些标准与规范应建立在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中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性能,除了抗压强度必须要符合验收标准外,还要检查其试验方法是否一致,其他性能指标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标准与验收规范,是建立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有很多不符合实际之处。这就需要建立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规范,以利改善与提高质量。为了建立这个规范,必须开发相应的试验方法。6结束语文中结合工程施工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分析,其他(上接第112页)
参考文献:[1]傅温.混凝土工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4.[2]李继业.新型混凝土技术与施エ工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的应对措施,注重加大对于周围人员的保护力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带来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优化措施3.1完善安全责任制度为了较好优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在未来需要首先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确保各项施工安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都能够具备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落实到位,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严重管理缺失问题。基于此,针对当前存在的各个方面威胁因素需要进行综合全面分析,以求明确各个方面的管理任务和管理目标,如此也就可以采取较为适宜合理的方案进行防控,同时将这些管理任务划分给具体的管理人员。当然,这也就必然需要构建较为可行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管理人员缺失现象。针对各个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往往还需要借助于奖惩机制予以优化,督促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位,打击明显应付以及敷衍了事的安全管理人员。4结束语3.2完善应急预案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应急预案的有效构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在较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威胁程度。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全面分析所有安全事故问题,结合施工安全事故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如此也就可以有效采取适宜合理的方案进行防控。一旦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相应管理人员就可以依据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正确(上接第113页)
应仅仅参照国外优质企业的因公,还要结合当前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三者结合,形成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使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与自身发展相互融合,实现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高速提升。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只有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够推动该项目的有序执行。基于此,未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围绕着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的各个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合理设置安全防护方案,保障施工安全。参考文献:[1]高勇.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J].居舍,2019(28):10+18.[2]王祥.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分析[J].居舍,2019(28):189.[3]邹培.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河南建材,2019(5):226~227.[4]刘益蓥,王云峰,刘慎喆,燕旭.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河南建材,2019(5):172~173.[5]朱杰胤.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居舍,2019(27):165.[6]钟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8):155~156.理体系的顺利运行。6总结5.3加强培训,不断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应不断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培训,加强中层员工和基层员工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作用的认知。另外,企业应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改善企业中存在的官僚作风浓重,质量管理难以落实等问题,加强职能部门的建设和管理,使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是从上到下的,由管理者自身做起,将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关注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落实情况,若有基层管理者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应立即对此类行为做出处罚,对质量管理工作落实较好的部门和个人,也应该及时的予以奖励,以提升员工对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真正的帮助企业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时,可以以IS09001作为标准,编制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维持质量管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建设发展的基础。当前很多企业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够重视、未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落实程度不够、缺乏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培训,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协调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提出了诸如加强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认识、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加大落实力度、加强培训,不断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金小柯,尹乐斌,周娟.质量管理体系在食品工厂中的应用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8(18):56~58[2]郑花平.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建材.2013(3):23~25[3]杨辉.中小塑料企业的管理特点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J].塑料工业.2009(4):146~1472019.05
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