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素材积累
作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技巧,引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材料,丰富他们的材料仓库,为写作备好丰厚的物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教会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广泛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办法。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让学生把他们自己做的、想的、玩的写出来,就能帮助学生摆脱“无米之炊”的苦恼。
要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首先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一些中学生写作文时,总喜欢虚构离奇的情节、荒诞的故事,从不写真实生活。生活中可写的事物很多,只是不少学生对生活熟视无睹,才使得许多好素材从身边悄悄溜走。因此,教师应纠正学生这一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随时记下来。鼓励学生勤练笔,养成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生活。中学生是一群生龙活虎情感丰富的人,他们观察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勇于引导学生放开胆量,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而中学生恰恰缺乏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所以,仅凭阅读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
有位外国资深编辑曾说过,任何一篇作品到他手上,他都能一下子看出作者心中是否充满对人生、对世界的爱。高考作文试题确实有鲜明的时代性,一个命题或话题的产生,本身就是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的反映或折射。一般来说,高考的话题总是紧紧与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结合联系。比如,2000年的上海语文高考写作的实用性人文题“关于世博会的主题口号、论证过程及合理设想”,这就是一个极其贴近当代人实际生活的人文科技话题。当然,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还要有更多的理性和人文思考。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热点问题。2003年,央视评出“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他们分别是杨利伟、钟南山、达吾提·阿西木、高耀洁、巴金、梁雨润、成龙、陈忠和、衡阳消防兵群体以及日本律师尾山宏。我要求学生选出最让你感动的一种精神写一个感悟片段,结果颇为满意。下面摘取几个片段。
(一)火凤凰
高三(9)金小丹
有一串身影穿梭在熊熊烈火之中,有一串身影坚守岗位竭力抨击生命的火花,有一串身影众志一心,向阎王吼出“谈判”……
火一般的激情,水一般的纯真,花一般的绚烂,只因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熊熊烈火,于我何奈?警鸣一响,立刻行动,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挽救生命无数,死一已者又何妨?不投身烈火实践,岂能成就功名利禄?是金子一定要发光,是火凤凰一定要钻入烈火验证!
(二)路,还将走下去
高三(9)李妍妍
蹒跚的脚步下,见证着曾经的沧桑,那紧裹的双脚,陪伴瘦弱的身躯,跋涉过多少村庄山路。佝偻的脊背,却肩负着无数的情感,有欢喜、有付出,还有不解。蔚蓝的天空下,绵细的云朵犹若她满头的银丝。而她,用自己所有的爱,拥抱了整个世界。
不需要太多的繁华喧嚣,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壮语,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用自己的心,默默关心着身边需要关心的人。没有世纪英雄的伟岸威武,没有震世骇俗的惊人壮举,她所做的,只能是静静的,无悔的付出。而当外界的许多不解甚至谩骂迎面袭来,那弱小的灵魂,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巨大的生命能量。但更多的,她是用本能的和慈母的爱,竭尽全力地挽救每一个被艾滋病魔纠缠的人。那不仅仅是责任,更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崇敬。
(三)正义使者
高三(9)陈灿
并不算高大的身躯却背负着一个仅由良知和正义支撑起的信念和责任。透过那灰白的头发和睫毛,我看到的是一个坚毅的老人,承载着心灵上的沉重负荷,竭其所能来弥补祖先所犯下的错误。
尾山宏,一个普通的日本律师用爱用诚意感动着他所帮助过的每一个人。先前的不理解,疑惑和抗拒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相反地,他却以更大的热忱和爱心去融化那堵阻碍沟通的冰墙。
(四)伟大的从容
高三(9)赵家伟
胜利过后,何人能照样平和而无半点高傲之意?
我们感动,是因为他成就了中华的飞天梦;
我们自豪,是因为有他这样一位中华英杰。
这样的一个人,超人的体质,大无畏的勇气,加上出色的“表演”已经使我们惊讶不已了。
可是他不同。他没有胜利的雀跃。却是以一副智者的冷静对待他人。他没有刻意保持冷调,他只是从容,只是那坚忍执著的精神无声地要求他保持冷静与平和。
四个片段,四个人物跃然纸上,勇往直前的救火英雄、年过古稀的爱滋病志愿者、具民族正义感的日本律师、从容淡定的飞天豪杰……这是学生的心声,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练笔,也不仅仅是一堂作文课,更多地是心灵上的震撼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是一种思想的积累和升华。我们关注名人,不是仰慕他们的成就、名誉、地位或财富,而是从他们身上了解社会,探究人生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写出更完美的作品。
(曾容容,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