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大班戏剧工作坊活动方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二、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活动方案

*(一)盒子里的猫*

设计思路

在幼儿心里,好朋友就是自己最喜欢一起玩的好伙伴。在这一戏剧工作坊中,当“丑丑猫”这样不讲卫生、不讲礼貌的朋友出现时,他们都会不喜欢、不接纳。“丑丑猫”的“丑”不光体现在外表,也许还体现在它的行为上。教师要引导幼儿由内而外地帮“丑丑猫”“洗干净”,让“丑丑猫”改掉不好的习惯,让“丑丑猫”变得和他们一样美好。该工作坊的难点是小白猫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丑丑猫”改掉坏习惯,以及如何用肢体语言夸张地表达。在帮助同伴改掉坏习惯的时候,幼儿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学会了友好接纳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猫的特性模仿猫的各种形态。

2.能在情境中以角色身份感受由“丑丑猫”带来的不良行为的后果,积极创作猫儿聚会上发生的故事。

3.在感受戏剧创作快乐的同时,尝试解决戏剧冲突。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猫的形态和动作。 2.观看有关猫的视频。 3.欣赏音乐剧《猫》片段。 4.头饰:“丑丑猫”的灰色耳朵,破围巾。

5.道具:破旧的大盒子。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热身活动:我们都是猫。 (1)欣赏音乐剧《猫》片段。 教师:今天我带来一段视频,你们看一看,视频里是谁? (2)幼儿模仿猫的各种动作。 教师:你们也来扮演小猫好不好?请你们扮演小猫,学一学小猫的动作,看看哪只小猫的造型最特别,最漂亮。 2.角色塑造:“丑丑猫”的形象。(1)教师扮演“丑丑猫”,以歌唱形式入戏独自,并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丑丑猫”的脏和粗鲁,如对着孩子毫无遮掩地打喷嚏,用衣袖 擦鼻涕,左推右撞等。 教师:我是一只“丑丑猫”,我的毛不像你们那么白,看上去不那么干净,可是,我好想加入你们,好想和你们一起生活一起玩游戏。 空间 半圆坐位。 半圆站位。 戏剧教学策略 活动建议 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想象,可鼓励幼儿伴随肢体动作的表达。 一字坐位。 教师从门口进入。 半圆坐位。 教师坐在幼儿对面。 教师入戏:教师戴着破围巾和灰耳朵,扮演“丑丑猫”。 坐针毡:教师以“丑丑猫” 角色不断否定幼儿回答。 教师不断地否定幼儿的答案, 以启发幼儿更深入地思考“丑 丑猫”的来历。 (2)幼儿议论“丑丑猫”。 教师:小白猫们,你们猜猜看,“丑丑猫”从哪里来?他身上为什么这么脏?他来我们这儿做什么? (3)教师以“丑丑猫角色”逐一提问幼儿。 教师:小白猫们,你们喜欢我吗?为什么? 3.情节创作:猫儿舞会。 (1)创作猫儿舞会上的情节:幼儿 跟着音乐自由舞蹈,其中请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扮演猫王,其余幼儿扮演白猫。 ①教师:在猫女王的舞会上,白猫们都会一起跳舞。 ②教师扮演“丑丑猫”进入舞会。 教师:喵,喵,喵!好热闹啊,我也要来跳舞! (2)创作“丑丑猫”与众白猫相处 的情节。 ①教师扮演“丑丑猫”躲进盒子。 教师:你们都不喜欢我,猫王也不喜欢我,要赶我走,我好伤心啊!我还是躲进我的破盒子里去吧。 ②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丑丑猫” 的情感。 教师:“丑丑猫”被猫女王赶了出 来,躲进了盒子里,正在哭呢。你们觉得为什么猫女王不让“丑丑猫”参加她的聚会? 现在你就是“丑丑猫”,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有什么想法? (3)讨论如何帮助“丑丑猫”。 教师:我该怎么做你们才会喜欢我呢?请你们帮帮我吧! (4)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教师扮演“丑丑猫”,幼儿扮演白 猫,帮助“丑丑猫”。 (5)小结:现在,“丑丑猫”变得讲卫生,有礼貌了,我想以后大家一定都会喜欢和他一起交朋友的,对吗? 幼儿围成圈或站成一字站位跳舞。 从舞会场景任一侧入场。 散点站位。 纸箱放在角落中。 半圆坐位。 半圆坐位。 半圆站位。 半圆坐位。 接力提闻:按照坐位顺序依次询问幼儿是否喜欢“丑丑猫”。 教师一定要启发幼儿说出喜 欢或不喜欢“丑丑猫”的原因。 旁白:描述情境。 教师人戏:扮演“丑丑猫”。 教师继续扮演“丑丑猫”做出 横冲直撞、乱扔瓜果皮等令人 厌恶的行为。 幼儿扮演白猫群,教师夸张地 做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引起白猫们的同情。 引导幼儿在“丑丑猫”的角色 中体验丑丑猫的心理状态。 每位幼儿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此时幼儿会想出很多办法,教 师可选择一种与幼儿共冈表演。 旁白:“丑丑猫”讲述自己的心理状态。 接力提问:逐一问幼儿。 坐针毡:教师扮作“丑丑猫”,幼儿扮作白猫,提出帮助“丑丑猫”的方案。 4.分享与交流。 教师:你觉得自己扮演的白猫怎么样,有哪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你还想对“丑丑猫”说些什么呢? 半圆坐位。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 第一组

在“丑丑猫”出场后,我回到教师的身份,询问幼儿:“‘丑丑猫’从哪里来?它身上为什么这么脏?”幼儿都积极地猜测,并根据自己看到的“丑丑猫”的衣着特征和行为来判断到底怎么了。后来我以角色“丑丑猫”询问幼儿:“请你们帮帮我吧!”有的幼儿说:“只要你不乱扔垃圾,我们就请你来做客。”还有的幼儿说:“只要你勤洗澡,身上香香的,我们就跟你玩!”后来经过商讨,他们决定为我这只“丑丑猫”洗澡,让“我”变得和他们一样白。 他们还商讨出了洗澡的顺序:头、耳朵、脖子、背后、肚子、前腿、后腿、屁股、尾巴,还研究了洗澡的程序:冲水、打肥皂、搓泡泡、冲水、用毛巾擦擦、用电吹风吹吹。可见幼儿还是以自身经验来商讨洗澡过程的。 第二组

第二组的幼儿在情节创作时的反应与第一组孩子差不多,但是这一组的幼儿思考得更加细致。当“丑丑猫”躲进脏盒子的时候,立刻有幼儿过来看看,还有人来摸摸“丑丑猫”,接着还闻闻手,确定“丑丑猫”是不是真的很脏。在确定了“丑丑猫”很脏后,他们也决定给“丑丑猫”洗澡,把“丑丑猫”洗得香喷喷的。给“丑丑猫”洗完澡后,这组的孩子还很细心地为“丑丑猫”把家里也打扫干净了,还给“丑丑猫”上了课:“你以后要每天都洗 澡,不要乱扔垃圾,走路的时候不要老撞到别人,如果你能改掉这些坏毛病,我们还是会和你做朋友的!”

*(二)村里的一天*

设计思路

在故事《鲜花村和白云村》里,鲜花村和白云村这两个村落的村民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本领,而且这些异常的本领都和故事有关:比如有的会说故事,有的会画故事,还有的会听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很喜欢让大人说故事,孩子和孩子之间也会说说故事。由此,这一故事成为幼儿戏剧表达与戏剧创作的素材。与往常不同的是,在这一戏剧工作坊中,幼儿要用肢体表现说故事和画故事。此外,该工作坊的难点在于,幼儿将扮演鲜花村和白云村这两个村的村民,用这些村民特有的本领来使孤独悲伤的“魔法鱼”变得快乐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想想平时爸爸妈妈或老师是如何讲故事给他们听的:语言怎样、动作怎样、表情怎样,再加以创作。当“魔法鱼‟陕乐地笑起来时,孩子们收获了助人为乐的满足感。

活动目标

1.能够用肢体动作生动地表现说故事和画故事的动作。

2.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在表演中感受并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阅读《鲜花村和白云村》的故事。

2.图片:魔法河、鲜花村、白云村的背景图(可用PPT)。

3.魔法鱼的装扮(幼儿自由创设,可以用胸饰、头饰、衣服装饰等)。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热身活动:村子里有什么。 教师:你们记得鲜花村和白云村吗?闭上眼睛,你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屋?能用身体表示吗?我从l数到3的时候,可要定住不动哦! 2.塑造角色:鲜花村和白云村昀“村民”。 (l)出示魔法河、鲜花村和白云村的背景 图,请幼儿猜测两个村子村民的本领。 教师:从前有一条魔法河,河的两边有两个村子,一个叫鲜花村,一个叫白云村。这两个村庄的人都有一个他们特有的本领,你们猜猜看他们有什么样的本领。 (2)教师揭晓答案:鲜花村的人会用好听的声音说故事,白云村的人会用图画画故事。请幼儿分角色用肢体动作表现这些本领。 3.情节创作:帮助“魔法鱼”。 (l)引导幼儿塑造“小香”和“大山”的角 色。 教师:鲜花村和白云村有一对好朋友,一 个是鲜花村的小香,一个是白云村大山, 他们经常在一起玩。如果你们是小香和 大山,你们会玩一些什么游戏?请你们 两人一组,来玩一玩。 (2)增加角色“魔法鱼”,讨论如何帮助孤 独难过的“魔法鱼”。 教师:一天,在两个村子之间的魔法河 里,“魔法鱼”在哭„„ 教师:我是“魔法鱼”,你们一定都认识我吧。唉,我每天都是孤零零的,没有谁跟我玩,好难过啊! 教师:小香和大山,你们愿意想办法,让 “魔法鱼”高兴起来吗?有什么办法呢? (3)选择1~2个幼儿商讨出的方法进行表空间 散点站位。 半圆坐位。 半圆坐位。 戏剧教学策略 空物想象:请孩子们闭目想象村庄的格局和样子。 定格:幼儿动作瞬间停止,做出造型。 接力提问:每个幼儿按座位顺序依次说出自己的答案。 活动建议 鼓励幼儿大胆塑造村里的各种景物,提示幼儿可以与同伴 合作造型。 由于这个问题在教材的故事中已有答案,故教师要注意引 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回忆,并鼓 励幼儿说出新的想法。 教师要等待每个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鲜花村的村民要做出说故事 的神态和动作;白云村的村民 要做出画故事的样子。 要求幼儿想想自己就是树里 的村民,结合自身经验,思考 村里的孩子平时会玩哪些游戏。 教师入戏,动作表情一定要 夸张。 引导幼儿讨论救助“魔法鱼” 的方法,并请每个幼儿都说说 自己的办法。 建议幼儿进行合作表演,教师 此时可做旁白,用语言提示幼 儿情节,也可扮其中一个角色,带领幼儿共同表演;如果 诙组幼儿能力强,所有角色都 可由幼儿扮演。 聚拢坐。 或坐站。 半圆位。 散点位。 散点位。 围或坐站 旁白:叙述故事情节。 教师入戏:教师带上装饰,扮演“魔法 鱼”角色。 站演。 (4)“魔法鱼”终于笑了,和大山、小香快乐地跳起舞来。 4.分享与交流。 教师:今天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觉得自己演得怎么样?还有谁表演得好? 聚拢围坐。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 第一组

当孩子们听到“魔法鱼”想变得快乐起来时,大家都立刻表示会去帮助它。一个女孩子首先想出了办法:“我们给‘魔法鱼’讲故事吧!讲一个最好听的!”旁边的孩子提出了疑问:“我们又不知道‘魔法鱼’喜欢听什么故事!”第三个孩子也发表了自己的言论:“鲜花村和白云村的村民不是会说故事、画故事的嘛,一边说一边画,不就是好听的故事嘛!”教师引导他们:“那我们怎么一边说一边画呢?到底说什么故事呢?”其中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说:“那就说一个《小猪盖房》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好画!”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一直在戏中,不仅能考虑到说故事,还能考虑到要画故事。

第二组

在教师提出用什么办法来拯救“魔法鱼”时,孩子们都很自然地说出一边说故事一边画故事的方法。教师请女孩子扮演鲜花村的村民,男孩子扮演白云村的村民。女孩子扮演的鲜花村的村民们通过自己分工,有2个说故事,2个做动作;而男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画背景,有的画人物。

*(三)图画里的秘密*

设计思路

《猜猜看他在于什么》是一本无字绘本,其中有一幅图是有脚印的一个小男孩的房间。这幅图里隐藏了很多秘密:房间里会有谁?他做了些什么?而这些秘密需要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劫作的表现来揭开,这给戏剧工作坊活动带来了很多创作的空间。该工作坊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北极熊的出现制造情节冲突,如何引导幼儿关心北极熊,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可通过预先的经验铺垫给予幼儿一点启发,努力提升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想象角色,并尝试用连贯的肢体动作表现角色的动作。 2.积极创作雪地里的活动,大胆想象与表现身体造型。 3.合理利用空间,感受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已会念儿歌《踩脚印》。

2.观看有关北极熊生活习性的视频。 3.绘本《猜猜看他在干什么》图片。 4.道具:雨靴每人一双,围巾每人一条。 5.表现清晨起床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热身游戏:踩脚印。 教师带领幼儿夸张地做动作表现儿歌。 附儿歌: 小朋友们快快来,小脚一起踩踩; 小猫小猫轻轻踩、小熊小熊重重踩,踩出枫叶叽叽叽,踩出梅花汪汪汪;小鸡小鸡慢慢踩,小狗小狗快快踩。 2.角色塑造:在房间里的小主人。 (1)出示图片观察并讨论。 教师:请你看一看这是谁的房间?仔细看看脚印,他走到了哪里,做了些什么? (2)幼儿扮演“房间里的我”,跟随教师旁白做动作。 教师(旁自):清早,大公鸡喔喔喔,叫醒了小朋友。他伸伸懒腰,起床了,穿上了衣服、裤子、袜子。然后走到卫生间,刷牙,洗脸。 (3)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现在我来当小观众,你们就是演员,你们听着音乐把刚才的动作再做一遍,要让我看出你们在干什么。当音乐停的时候,请定格你的动作。 (4)弄次观察图片与讨论,想象冬天下雪的场景。 教师:小男孩看看窗外,外面天气怎么样?他会做什么呢?到雪地里会玩什么呢? 3.情节创作:雪地里的活动。 (1)幼儿换好雨靴创作雪地里的各种游戏活动。 教师(做推门状):雪下得好大呀!想到雪地里玩一玩吗?雪地里可以玩什么游戏呢?请你和同伴去玩一玩吧。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后选择了几种游戏,带领大家一起玩一玩。 ●我们一起打雪仗。 空间 散点站位。 教师带领幼儿自 由走。 戏剧教学策略 活动建议 尽可能采取有序的路线,如折回或圆圈走。 突出快慢、轻重的对比效 果。 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想象,可鼓励幼儿伴随肢体动作的表达。 教师应等待幼儿的反应,可适当放慢语速。 一定要求幼儿定格时要 保持动作静止。 静止。 幼儿换靴子,以此替代物 表征“下雪天”里的活动。 这里幼儿会有多种想法,比如雪地打滚、撒雪花、打雪仗、堆雪人、踩脚印, 聚拢围坐。 半圆坐位。 每个幼儿略分开。 半圆坐位。 前方走动。 聚拢围坐。 自由走动。 散点站位。 模拟音效:教师模仿 公鸡打鸣。 教师旁白:叙述情景。 哑剧表演:幼儿只用 动作表现,不用语言。 定格。 空物想象:想象下雪 的情境。 ①幼儿2-3人一组,自由做打雪仗动作。 ②幼儿自由找同伴一起玩耍后,听口令定格造型,呈现打雪仗的镜像画面。 教师: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想把你们的样子拍下来。你们玩的时候听到我说3、2、l,就停住自己的造型,一定要让我看到你在和谁打雪仗哦! ●小小滑雪队 ①教师观察幼儿各自的滑雪动作,及时捕捉每个幼儿不同的造型,请幼儿分别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共同分享交流。 ②教师入戏,扮演滑雪队队长,带领小朋友组成小小滑雪队一起去滑雪。 ●一起堆雪人 ①教师扮演堆雪人的人,一幼儿扮演雪人,合作示范堆雪人。 ②幼儿两两合作堆雪人 教师:拿到围巾的就当小雪人,没有围巾的就来堆雪人,我是摄影师,我说拍照,雪人就要堆好不能动。 ③堆雪人的幼儿相互欣赏堆好的雪人再交换角色再次堆雪人。 (3)创作孩子们遇到北极熊的情节,引导幼儿关注北极熊的处境,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 ①教师入戏扮演北极熊:载是北极熊, 哎呀,我太热了,我感到很不舒服。因为这里的冬天越来越热了。 ②教师出戏,引发幼儿讨论: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北极熊吗? ③教师再次入戏与幼儿对话,请求大家的帮助。 ④选择大家认同的一种方法帮助北极熊,将北极熊送到了它想要去的地方。 4.分享与交流。 (1)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今天发生的事情可真多呀,你喜欢哪一段的创作和表演呢?为什么? (2)说说创作感受并夸夸自己。 教师:今天发生的事情在图片里能看到吗?你们是在图片的启发下积极动脑筋自己创编出故事情节的,觉得自己能干吗?说说自己创作后的感受,夸夸自己表现好的地方。 散点站位。 一字站位。 幼儿半圆围坐,示范者在集体面前。 两两面对面散点 站立。 半圆坐位。 教师坐在幼儿对 面。 定格:教师把幼儿打 雪仗的定格动作拍 摄下来。 教师人戏:扮演滑雪 队队长。 雕塑家:一个人做雕 塑家,摆出对方的 头、手臂、腿、脚雕塑的动作,做出一个雪人的模样。 教师入戏:表演北极 熊的主要特征。 坐针毡:教师需以北 极熊的身份不断激发幼儿积极向北极熊发问,为什么来到 这里?心里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教师可选择1-2种。 可真实拍摄,也可假装拍 摄。 示范时可请一个能力稍 强的幼儿合作。 教师给扮演雪人的幼儿准备一条围巾,既区别角色又可当道具做简单装扮。 欣赏的同时,适当表扬有 创意的造型。 启发幼儿向北极熊发问时,每次只有一个关键问 题,语速要慢,等待幼儿 思考。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

第一组

教师扮演的北极熊出现时,孩子们很兴奋。北极熊问:“你们知道我从哪里来吗?知道我为什么来吗?”幼儿讨论后,北极熊悲伤地诉说:“我的家在北极,可是那里越来越暖和了。我的山洞是冰做的,都融化了。我的家没有了,所以我来到了这里。”气氛一下子安静,孩子们专注地倾听着,脸色露出了同情的表情。北极熊问:“你们能帮助我们吗?”一个孩子说:“我们都是善良的孩子。”“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有孩子提议做一个冰的山洞,其他孩子也附和,七嘴八舌讨论开来。这时,教师出戏,采用坐针毡策略,帮助幼儿聚焦,引导深入思考。北极熊:“天一热冰房子就化掉了,还是不行啊,怎么办?”“北极熊喜欢冷的地方,哪里最冷啊?”(南极)“怎么送它过去呢?”(坐飞机)“造一个什么样的飞机呢?”(冰飞机)“冰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呢?”“冰飞机里面需要什么?”孩子们想到了冰的座椅、冰的空调、电风扇、冰的食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合作用肢体做出飞机的基本造型,机翼、机身及内部主要构造。孩子们邀请北极熊坐上飞机,驾驶员带着北极熊开往南极(绕场两圈),最后大家依依不舍地说再见。

第二组

教师扮演北极熊出现,孩子们见后很惊讶,北板熊介绍了自己:“你们好!我是从冰

山雪地„„”教师还没说完大家顿时明白异口同声地说:“你是北极熊。”北极熊连连点头,又说:“那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呢?”有的孩子热情地向北极熊打招呼,有的邀请北极熊一起玩游戏,还有的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会到我们这里来?”北极熊悲伤地诉说:“我们那里越来越暖和了,冰山雪地里的雪渐渐地在融化,我没有了家,所以我来到了这里”。孩子们专注地倾听着,有的急忙说买冰棍给它吃,有的说回家拿蜂蜜给它吃,有的说让北极熊钻进冰箱里,有的说盖冰房子给北极熊住。教师采用“坐针毡”的策略一一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心意,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冰箱会闷死我的,太阳出来雪还是会融化的,我很难受不想吃蜂蜜了。”北极熊的心里话难倒了孩子们,教师刚准备引导,有一幼儿想到了南极,因为那里也很冷,大家非常赞同她的想法,于是再一次进行了讨论,怎样送北极熊去南极?有的说坐雪橇,有的说坐推车,有的说冰车。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进行了比较,选择了冰车,因为它又快又安全还很舒服,于是他们自由分工合作用身体搭建了一辆冰车,将冰车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驾驶室,那里比较暖和,一幼儿当司机,还有一部分是比较寒冷的车厢,车厢没有座位,而是一个四幼儿围成的盆,里面装有冰水,一幼儿当制冰机,只要冰水开始融化,制冰机就工作,车厢四周还有幼儿当冰箱,储存了北极熊的食物,驾驶员带着一幼儿扮 浪的北极熊开往南极(绕场两圈)结束了活动。

*(四)圣诞村里的来客*

设计思路

一提到过圣诞节,每个孩子都会非常开心,希望得到圣诞礼物,希望全家人快快乐乐地在一起过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这份快乐,这可能是孩子们从来没有想到的。这一戏剧工作坊就塑造了一个盲孩子,他没法看到自己得到的礼物。幼儿在扮演盲孩子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感受着黑暗的世界所带来的与平常不同的感受,亲身体验盲孩子的内心和情感。在此基础上,幼儿被激发去想象与创造如何帮助盲童实现快乐的情节,从而体验帮助他人和被人帮助的快乐情感。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圣诞村里的场景,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盲童的孤独寂寞的内心情感,并乐于想办法去帮助他。 3.体验被人帮助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曲:《铃儿响叮当》。 2.音乐:《二泉映月》《圣母颂》和魔法音效。 3.道具:墨镜、魔法棒。

4.布置圣诞村场景:圣诞树、圣诞礼物盒、雪花等。 5.彩色贴纸。 6.眼罩。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暖身活动:进入圣诞村。 在《铃儿响叮当》的音乐伴奏中进入圣诞村,自由律动。 教师:小朋友,圣诞村可美可热闹呢, 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去看一看吧。 2.角色塑造: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圣诞村的场景。 空间 教师带领幼儿从外面走进圣诞村。 散点站位。 散点站位。 戏剧教学策略 活动建议 尽量将活动室四周装饰出圣诞节的氛围。 可以准备些形状可爱的彩色贴,在活动中可以马上孩(1)幼儿说一说并用身体动作造型表 现圣诞村的场景。 教师:现在我们也在圣诞村里。圣诞树里有什么呢?(圣诞树、雪橇、房子等) (2)幼儿集体表现角色造型。 教师:你想当谁?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你是谁?(比如圣诞老人、小精灵、麇鹿等等)看看你住在哪里,什么样的造型能把圣诞村变得更美? 教师:哎呀,你们真美,圣诞村里有你们真好看,我来把你们照下来啊。 (3)大家跟随圣诞音乐一起跳舞,自由 表达,表现圣诞村里热闹的场景。 3.情节创作:圣诞村里的特殊客人。 (l)教师扮演盲童明明出场,激发幼儿 对扮演盲童的兴趣。 教师(扮演盲童来到圣诞村,摸摸这里,摸摸那里,很喜欢圣诞村):我好喜欢这里呀!我叫明明,今年6岁了。唉,可是我什么都看不见。 (2)教师出戏,鼓励幼儿轮流扮演盲童。 ①教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们知 道盲童吗?他们快乐吗? ②幼儿听音乐扮演盲童,去找对面的 好朋友,体验盲童面临的困难和不快乐的内心情感,并说一说当盲童的感受。 ③教师再次扮演盲童明明,希望得到 礼物。 教师:圣诞村里的朋友们,大家好!可是我看不见你们,想想真是伤心。听说这里有很多的礼物,你们有礼物送给我吗?能送给我什么礼物呢? 幼儿轮流提问教师扮演的盲童:我送给你„„喜欢吗? ④幼儿分角色扮演圣诞村的人们给盲童送礼物,然后相互交换角色。 ⑤所有幼儿说说刚才扮演盲童时接受礼物的心里话。 圆圈站位。 散点站位。 定格:做出景物或物品的造型。 定格:做出角色的造型。 子要扮演的角色名称贴在孩子胸前。 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孩子在角色中调整造型的空间位置。 半圆站位。 两排相对站位。 半圆站位。 面对面两排站位,教师中间移动。 教师人戏:教师扮演盲童出场。 角色扮演:孩子们轮流扮演盲童。 角色扮演:一半孩子扮演圣诞村的人们,另一半则扮演盲童。 良心巷:幼儿分两排,面对面站立,给通过队伍中间的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可以给盲童取名。 教师扮演盲童犀量少用语言解释,而用行动感染幼儿。 幼儿扮演盲童时戴上眼置。 “坐针毡”时教师更多表达。 礼物和盲童之间要有互动。 示范时可请一个能力稍强的幼儿合作,教师要加以充分指导。 4.分享与交流。 (l)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角色。 教师: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你最喜欢扮演谁?觉得自己扮演得怎么样? (2)分享收礼物的感受。 教师: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扮演了盲童,你们觉得盲童最需要什么样的礼物呢?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送给盲童的礼物 第一组

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半孩子戴上眼罩扮演盲童体验接受朋友的礼物。音乐响起,“圣诞村里的朋友”纷纷走到扮演盲童的孩子小轶面前,送上自己的礼物,其中两个孩子都送给盲童眼睛治疗仪。童童走到小轶面前:“明明,我送给你的是眼睛治疗仪,希望这个能让你眼睛变好,能看到东西。”并当场学医生的样子用手在“明明”的眼睛周围做按摩动作,小轶说:“好吧,谢谢你!”然后就不动了。随着同伴不停地给她做按摩动作,小轶突然拉起了好朋友的手,说:“好朋友,你太好了,我好爱你。”童童轻轻拍拍她的手,“来,我带你转两圈就好得快。”说完,她又拉起小轶的手在活动室里走了两圈,问:“感觉怎么样?我要给你摘掉眼罩了啊。”说完,就把小轶的眼罩真的摘掉了。两个人相视而笑,小轶马上和童童抱在了一起,“我看见你了!”说完还调皮地做了个鬼脸。

第二组

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半孩子戴上眼罩扮演盲童体验接受朋友的礼物。音乐响起,好朋友们纷纷走到盲童“明明”面前,对“明明”说话并送上礼物,阿宝扮圣诞村里的朋友走到尧尧面前,说:“明明,我送给你一只导盲犬,以后你想去哪里,它都可以带你去。”尧尧说:“谢谢你!可是在哪里呢?”阿宝立刻做了一个小狗的样子弯下腰,两只小手在头两侧做小耳朵,说:“你摸摸,在这里呢。”尧尧用手摸摸说:“就是你就是你。”说完还笑了笑。阿宝说:“明明,你说想去哪?”“我想去北京,去北京行不行?”“行。”阿宝学小狗样子拉着尧尧的手,在活动室走了起来,尧尧很小心地跟着他走。

*(五)神奇的泡泡*

设计思路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当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泡泡在空中飘舞的时候,总能引发他们咯咯的欢笑,给他们带来无限遐想。幼儿会想象自己也变成了自由自在的泡泡,在空中飞舞,这给戏剧工作坊带来了很多表达与创作的空间。此次工作坊试图借助于梦境让孩子进入泡泡的世界,和泡泡一起玩耍与旅行,感受泡泡的轻盈与自由,体会肢体表达的快乐,同时鼓励幼儿想象泡泡在旅行中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创编相应的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学会包容、关爱与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该工作坊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对动作力度的控制,及对空间的灵活运用。教师要借助情境,利用泡泡易破的特点提醒幼儿控制自己动作的速度

与力度,提高幼儿肢体的控制能力及合理利用空间的能力。二是多人合作成一个大泡泡后的群体协作,教师要先让孩子讨论合作的方法,集体商议后再进行动作表现,这样可减少失败的体验,提高幼儿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够用细腻、形象的肢体动作表现吹泡泡、钻泡泡和泡泡旅行的情景。

2.探索多人合作钻入一个大泡泡中移动的万法,并在与小鸟的相遇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理地分享空间,能够进行团体协作。 活动准备

1.孩子有过吹泡泡的经验。 2.歌曲:《吹泡泡》。 3.音乐:《水族馆》、《春野之行》。 4.音效:《风》、《鸟鸣》、《闹铃》。

5.头饰:小鸟的头饰与翅膀、小精灵的帽子。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热身活动:律动“吹泡泡”。 (l)教师入戏扮演梦精灵,带幼儿进入戏剧情境。 教师:我是一个梦精灵,在你们睡着的 时候我会给你们送来一个美美的梦,想知道是什么吗?快闭上眼睛吧! (2)师幼围成圈做“吹泡泡”的律动。 教师:梦里啊,我们在一起吹泡泡呢! 教师:喜欢这个吹泡泡的梦吗?我们吹了哪些泡泡?你们知道吹泡泡需要什么吗? 2.角色塑造:泡泡中的我。 (1)创设情境:神奇的吹棒。 教师:我是一个本领高强的梦精灵,知道你们都喜欢吹泡泡,所以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神奇的吹棒。有了这个吹棒,你就可以吹出天下最大、最漂亮的泡泡。 (2)幼儿在音乐声中想象自己正在吹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泡泡,并将它放在面前的空地上。 教师: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神奇的吹棒吹出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泡泡,把它轻轻地放在面前的空地上,千万别把泡泡碰炸了。 (3)播放背景音乐(水族馆音乐),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探索钻进泡泡里的方武。 空间 散点坐位。 圆圈站位。 戏剧教学策略 教师入戏:戴上帽子 扮演梦精灵。 活动建议 教师在说话时要控制音量,用神秘而低沉的声音将幼儿快速带入到戏剧情境中去。 在集体做吹泡泡律动时,动作编排要柔美,要有“大泡泡„‘小泡泡”“高泡泡”“矮泡泡”“会旋转的泡泡”等动作。 教师在送幼儿神奇吹棒时,一定要故弄玄虚,神秘地假装从口袋里掏出吹棒放在左手心里,轻轻走到每个幼儿面前,轻轻地取一支放入幼儿手心,用紧张的语气提醒幼儿一定要保管好。 对泡泡大小的描述,可以语言与动作相结合。 允许幼儿自由想象与表达,在观察的基础上邀请表现独特的幼儿进行 半圆站位,提醒幼儿相互间留足空间,保证不互相碰撞。 半圆站位 散点站位 空物想象:想象手拿 吹棒。 空物想象:想象吹出 了泡泡。 教师:你们吹的泡泡好大呀,它到底有多大?你能用手比画一下吗?你们想钻到泡泡里面吗?怎么才能钻进去呢? ①幼儿自由探索与表达。 教师:我发现××小朋友钻泡泡的动作 很特别,而且他很小心地不把泡泡弄 炸,我们请他表演给我们看看吧。 ②教师示范。 教师:我也有好办法来钻进泡泡里,可能跟你们不一样哦,想不想看看我是怎么钻进泡泡里的? ③师幼共同随音乐表现钻泡泡。 教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钻进泡泡里好吗? 3.情节创作:××来了。 (1)冲突一:风来了。 教师:听,有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音效)会发生什么事?让它带着我们去旅 行吧。旅行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①幼儿随音乐表现和泡泡一起飞行的情境。 教师:泡泡在空中飞呀飞呀,可高兴了,它们都非常小心地不碰到别的泡泡和周围的物品,因为它们不想早早从天上掉下来而结束自己的旅行。 ②探索多人一起在泡泡中如何飞行?教师:如果我们变成大一点的泡泡该怎么飞呢? (2)冲突二:小鸟来了。 ①教师扮演“小鸟”,讨论:小鸟来了, 泡泡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幼儿分组创作与表现小鸟与泡泡的对话与交往(问好与触摸)。 (3)教师以梦精灵的身份将一切恢复成原样。 教师:天亮了,梦醒了,一切都恢复了 原来的样子。 4.交流与分享。 (l)教师:你喜欢自己表演的哪些内容?为什么? (2)教师:你在表演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

原地坐下,提醒幼儿小心别弄炸泡泡。 展示,鼓励幼儿相互模仿。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动作的速度,理解速度与泡泡的关系,并暗示一定的钻的顺序。 散点坐位。 自由移动。 两人或多人同方 向移动。 集体同方向移动。 散点自由移动。 想象与表达。 控制。 教师旁白。 教师入戏:老师扮演 小鸟。 在这个环节老师不必和孩子一起表达,但可以用旁白的形式,用情境化的语言对活动节奏进行调控。此环节幼儿的运动量比较大,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动静交替,每次讨论时可让幼儿坐下来讨论,讨论出好 办法后再站起来进行肢体表达。 分组创编与小鸟相遇的情境,比较符合大班年龄特点,可更好她为幼儿提供个性表达的平台。 借助闹铃声让幼儿回到现实。 半圆坐位。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小鸟来了 第一组

当小鸟出现的时候,带着泡泡去旅行的孩子们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他们警惕地看着小鸟,很小心地躲避着小鸟,生怕小鸟碰着自己的泡泡。有的孩子还紧张地说:“小鸟,你快走开,要不然我的泡泡会炸掉的。”小鸟说:“泡泡,我想和你们做朋友,我们一起玩好吗?”孩子们纷纷拒绝说:“不行,不行,你会把我们弄坏的,你还是快走吧。”小鸟恳求道:“我保证不把你们碰坏。你们就和我玩吧。”有孩子说:“不行,就是不行。”有的孩子说:“那 你轻轻钻进我的泡泡里,我们一起和泡泡旅行吧。”终于,小鸟找到了愿意和它交朋友的泡泡人,在泡泡人的提醒与帮助下,小乌如愿地钻进了一个小泡泡里。 第二组

当孩子们钻进泡泡,带着泡泡在空中飞得正高兴的时候,教师扮成小鸟快速地飞了过来,孩子们吓得立刻四处躲避,他们尖叫着:“啊——别碰着我,我的泡泡会炸的。”小乌放慢了飞行的速度,用礼貌的声音说:“泡泡人你们好!我想和你们做朋友好吗?”泡泡人齐声说:“不好!不好!”小鸟问:“你们为什么不和我做朋友呢?”有的孩子说:“你的嘴太尖,会把我的泡泡弄坏的。”有的孩子说:“对,还有你的翅膀也会把泡泡弄坏的。”小鸟说:“我 把我的尖嘴巴捂起来,把翅膀也藏起来好吗?”一个孩子说:“那好吧,你轻轻钻到我的泡泡里来吧”另一个孩子说:“这个小乌太大了,我们变个大泡泡让它钻吧。”其他几个孩子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大家就轻轻地手拉手围成了一下大圆圈,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泡,把小鸟围在了中间,带着小乌一起飞呀飞呀,飞到了小鸟的家。

*(六)公交车里的故事*

设计思路

乘坐公交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他们比较熟悉如何乘坐公交车,知道一些乘车规则,体验过乘车的各种感觉,在公交车上看到过各种各样的人,这为用戏剧表达与戏剧创作做好了经验铺垫。在这一工作坊中,以律动“开汽车”为导入,调动幼儿的乘车经验,并在角色塑造中用肢体表现公交车的造型,模仿并表现不同身份的乘客。该工作坊的难点则是通过在公交车上可能发生的事件来激发幼儿热心助人的心理,让幼儿获得戏剧表演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已舞台表演的经验。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多人合作表现公交车的造型,并模仿乘客乘车的动作。 2.能想象乘公交车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积极想办法帮助有困难的人。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乘坐公交车,并仔细倾听播报器的播报,了解坐公交车的基本常识,学习并遵守公交车的乘坐规定。

2.小椅子、方向盘。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热身游戏—一开汽车。 (1)教师扮演汽车司机带领幼儿一同扮演汽车进入场地。 教师:我是小汽车,你们是什么车啊?我们一起出发吧。 (2)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带领幼儿继续开车。 儿歌: 小轿车嘀嘀嘀,油门一踩跑得快。 公交车慢慢开,到站停车别着急。 救护车救病人,大家让遭献爱n。 洒水车唱着歌,花草见了一陧慢喝。 车辆上坡拉扶手,车辆下坡踩刹车, 嘀嘀嘀嘀到站啦! 2.角色塑造——公交车与乘客。 (l)幼儿讨论并用肢体表现公交车的造型和结构。 教师:公交车是什么样?由哪些部分组成?(车头、车厢、车窗、座椅、车门等)你们会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吗? 教师:我来做雕塑家,用你们的身体 变成一辆公交车。 (2)幼儿模仿乘客等车、上车。 ①幼儿扮演公交站台上的乘客。 教师:公交站台上,你们都是等车的 乘客。你会是谁呢? ②讨论乘客乘车的原因。 空间 散点站位。 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里自由地跑动。 戏剧教学策略 活动建议 尽可能采取有序的路线,如折回或圆圈走。 突出快慢的对比效果。 半圆站位。 每个幼儿略分开。 自由走动。 一字纵队站位,按顺序上车。 雕塑家:教师当雕塑家,一边听孩子说自己所要做出的公交车部分,一边帮助其站到合适的位置。 教师应等待幼儿的反应,可适当采用追问的方法,如汽车的窗户什么样?你会怎么表现? 这里幼儿会有多种想法,教师可进一步引导人物的特征使其模仿更细致,如学生上学,教师可暗示孩子上学要背什么? 教师:你们乘坐公交车去哪里?去 做什么事情呢? ③乘客上车、坐车。 教师(模仿公交车广播声音):各位 乘客,10路车开往火车站,投币2元, 上车请往里面走。教师引导幼儿有序上车,并有的坐,有的站。 教师(模仿谱音提示):请主动给老、 弱、病、残、孕等乘客让个座,谢谢! 幼儿分角色模仿让座的过程。 教师(模仿语音提示):车辆转弯请 乘客拉好扶手。幼儿一起跟着语音提示同时做出东摇西晃的动作。 3.情节创作:特殊的乘客。 (l)车上来了一位特殊乘客。 教师:现在公交车上来一位特殊的乘客,你们想想会是谁呢?车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选择多数幼儿认同的想法即兴表演,并由一位幼儿扮演司机。如教师扮演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说:“司机,停一下„„” (3)幼儿积极与教师即兴表演的特殊乘客对话,在大家的合作下共同帮助了乘客。 (4)乘客们下车了。 教师:10路公交车即将停靠大桥南路站,请您做好下车准备。 4.分享与交流 (1)教师:你喜欢谁的表演? (2)教师:如果你在公交车上,有需要 别人帮助的事情,你会怎么求助呢? 半圆围坐。 幼儿或坐着或站着。 在公交车内走动。 依次排队下车。 半圆坐位。 教师坐在幼儿对面。 教师入戏:这里教师根据孩子的议论内容及时扮演角色入戏,如老人或孕妇。 坐着的幼儿听到语音提示会主动让座。 提示站着的乘客、坐着的乘客的动作有所不同。 有的幼儿会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幼儿还没有想清楚,教师要多鼓励这些幼儿。 创作情节时可用小椅子拼搭成一辆公交车。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特殊的乘客 第一组

孩子们谈到公交车上有时会有老人晕倒。教师扮演的乘车老人晕倒后,孩子们很着急。有的孩子一边扶着老人,一边问:“你怎么啦?”有的对别人说:“我们打120找救护车。”有的对司机说:“快把她送医院吧,”也有的忙着对司机说:“快让我下车,我上班来不及了。”(看得出这个孩子很入戏,觉得上班比救人重要,或者说他认为有人帮助病人就可以了。)这时老人说:“快把车窗打开,我喘不过气来了。”孩子们一听立刻假装开窗,然后又扶着老人说:“要不要喝水?”大家都抢着给老人喂水。教师出戏后,说:“如果老人一直醒不来,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来帮助她呢?”有的孩子说:“问问公交车上有没有医生,可以帮忙。”教师说:“嗯,这个方法最快,如果医生在车上一定会想出救人的好方法。还有谁能想到又快又有用的好方法呢?”孩子们一时觉得除了打电话或送医院,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了。教师扮演老人,有气无力地说:“把我的包打开。”有的孩子马上想到:“里面是不是有药啊?”大家都抢着给老人喂药。老人说:“谢谢!谢谢!你们都是热心肠的好人啊。”教师:“以后你们在车上看见有人生病了一定要帮帮他,先要开窗通风让病人呼吸新鲜的空气,然后掐人中,或打电话求救。”

第二组

这组孩子想到可能会有孕妇生孩子。教师立刻接上话说道:“哎哟,我好像肚子很痛,大家快帮帮我。”教师假装扮演挺着肚子表情很难受的孕妇。孩子们吓坏了,有的边扶着孕妇边问:“你是不是要生孩子啦?”孕妇有气无力地说:“好像是,我也不知道。”有的说:“快叫救护车。”扮演司机的骇子说:“我开车把她送医院吧。”孕妇说:“我快坐不住了。”说着,教师假装开始往座位下面滑。大家说:“快躺下。”孕妇说:“公交车上好硬啊。”大家开始找东西垫在她身下,有的假装拿包,有的说把自己的衣服给她。孕妇说:“谢谢你们!司机请你开慢点。这里有医生可以帮忙吗?”孩子们相互望了望都摇头,有的孩子说:“早知道我就扮演医生上车了。”孕妇又问:“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呀?”有的说:“我看电视上说,要做深呼吸,你别说话,快大口呼气。”有的想了一会说:“要用劲,你要用力生孩子。”孕妇问:“我能在车上生孩子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能。”这时有的孩子想到给孕妇喝点水,司机说:“医院到了,停车啦。”孩子们纷纷松了一口气,说我们扶你去医院吧,孕妇假装说:“我实在走不动了。”大家说我们抬着你下车。就这样孩子们有的拉着孕妇的手,有的人抬孕妇的脚,还说:“小心点,不能摔着她。”孕妇对其他不知所措的孩子说:“快去找医生推床来接我啊。”

*(七)加油,铁皮人*

设计思路

本方案设计来源于美国著名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幼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尤其喜欢走起路来像机器人一样的铁皮人,还有他那硬邦邦的声音。对动画片《绿野仙踪》中铁皮人的欣赏,让幼儿充分感知铁皮人造型、动作和声音的特点,为幼儿的动作和声音模仿提供充实的基础。在情节创作部分,设计了“铁皮人不动了”这一冲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与表现如何创造帮助铁皮人的情节,以及为铁皮人加油后的情感互动,体验戏剧表达和戏尉 创作表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铁皮人的造型与动态,能比较逼真地模仿其声音。 2.积极想办法帮助铁皮人,并能和同伴配合大胆地表达。 3.乐于参加活动,体验被人帮助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欣赏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并特别注意观看该动画片中铁皮人片段。

2.多萝西、稻草人、狮子、铁皮人的声音或音效。 3.铁皮人欢快行走的音乐。 4.《绿野仙踪》的城堡背景。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热身活动:去翡翠城堡做客。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欢快地进场。 教师:多萝西邀请我们去翡翠城堡做客,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吧。 教师:听,森林里传来了什么声音?谁来了啊?我们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多萝西、稻草人、狮子) 2.角色塑造:铁皮人的动作与声音 (1)幼儿自由想象与表现铁皮人的造型。 教师:大家都来欢迎我们了,可是谁没有来?(铁皮人)猜猜它为什么没有来?(因为它走得很慢,我们再等一等它。) (2)教师播放铁皮人进场的音效,并模仿铁皮人说话的声音(比如:你们好!),提问幼儿:谁来了? (3)幼儿自由创作铁皮人静态造型和行 进时的动作。 教师:铁皮人是什么样子的?(身体僵硬的造型)走路时的动作是怎样的?(走路时慢慢地,脚步重重地)我们都来做铁皮人,一起来试一试。 (4)跟着教师学一学铁皮人说话的声音。 教师:我是铁皮人,你们也是铁皮人。我说一句话,你们就像录音机一样,跟我说一样的话,并且声音都要一样的。 3.情节创作:铁皮人不能动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扮作铁皮人,在铁皮 人欢快的行走音乐中行走。音乐突然中 断,教师引导幼儿模仿铁皮人的声音,并做静止动作。 教师:哎哟,我们动不了了。你们怎么样了。请跟我一样,像铁皮人一样说话。 (2)幼几自由创编简单的情景。 教师:铁皮人为什么不动了啊?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帮助他?怎么帮助他?你们来做一做。 (3)教师入戏扮演铁皮人,请一名幼儿扮 演帮助加油的人。(一轮后交换) (4)教师请幼儿两两面对面站立,相互交 空间 自由散点入场。 戏剧教学策略 活动建议 以《绿野仙跺》故事的城堡和人物做背景,让幼儿能够有置身童话世界里的感觉,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入戏。 散点站位。 散点站位。 散点站位。 半圆坐位。 教师要注意播放音效时的表情,要带有神秘感。 如果幼儿没有掌握铁皮人走路时慢、重的感觉,教师可以加以提示。 教师注意要模仿出铁皮人金属质感的硬邦邦的声音。 散点站位。 半圆坐位。 两两面对面 站立。 教师入戏:扮演没油的铁皮人。 教师的动作起到一定的示范性。示范时可请一位能力稍强的幼儿合作。 教师尽量安静地谈话,帮助幼儿出戏。 替扮演铁皮人和帮助者。(一轮后交换)(5)自然放松:由铁皮人恢复成小朋友自己。 4.分享与交流。 教师:今天的活动你们开心吗?为什么? 半圆坐位。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

第一组

当铁皮人行进的音乐停止时,教师立刻做出动弹不了的样子,引起幼儿的注意与模仿。教师提问:“铁皮人动不了了,怎么办呀?”孩子们纷纷帮助铁皮人想办法,有的说加润滑剂;有的说给它充充电就行了;还有的说像汽车一样加满油,它就能跑了。教师接着幼儿的思路问下去:“那又要加油、又要充电的,你们想请谁来帮助它呢?”一个小女孩说:“当然是多萝茜,她是铁皮人的好朋友。”旁边的小男孩接着说:“还有大狮子,它可以背着铁皮人 飞奔到加油站。”第三个幼儿说:“还有稻草人呢,也是它们的朋友。”但是他的回答立刻被否决了,“稻草人连铁皮人的手都抬不起来,怎么帮忙啊?不行不行。”最后这组幼儿一致决定还是要请大狮子来帮忙,因为它最有力气,可以快速地把它运到加油站,还可以拎得动重重的油壶,帮铁皮人加满油。孩子们想到了寻求好朋友的帮助,以解决谁来加油的问题。 第二组

在教师提问“铁皮人动不了了,怎么办”时,有一个小男孩边指着自己的膝盖边回答说:“给它的这个地方涂点油吧!”教师立刻改变策略做出相应反应,入戏扮演不动的铁皮人,邀请这个孩子上来试一试,看看他的办法行不行。他上来轻轻涂了教师的膝盖,教师活动了一下腿.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可以,可以,这个办法可以。”教师抬起手刚要继续追问,一个孩子大声说:“你手不是不能动吗?还没加油呢?”,于是教师按照幼儿的想法,让孩 子们在不同的身体部位加油,使身体各部分渐渐能够行动,而不是加油后全身都能行动。依此下去,一群孩子帮助了铁皮人,刷一刷小手,小手动一动;刷一刷小脚,小脚动一动,最后铁皮人终于全身都能动了,又能去翡翠城堡参加舞会了。孩子们并没有想到叫朋友来帮忙,而是想着自己该如何解决。

*(八)大海里的故事*

设计思路

大海,永远是幼儿最神往的地方之一。大班幼儿很喜欢听有关大海的故事,比如《海的女儿》,还喜欢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甚至也喜欢电影纪录片《海洋》。他们认识很多海洋动物,有可爱的、美丽的,也有巨大的、危险的。他们还知道,人类也可以像鱼类一样在海底畅游,那就是利用神奇沉浮的潜水艇。在这一戏剧工作坊里,幼儿走进了虚构的海洋世界,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海洋动物,做出不同的造型和动作,他们还可以和教师扮演的潜水艇一起嬉戏。但是,当大家遇到强大的敌人——大鲨鱼时,应该怎么合作战胜它?

这就是幼儿在戏剧创作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该工作坊的难点是幼儿集体合作扮演一个角色,每个人只是这一个角色的部分,只有合力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战胜大鲨鱼。如此的想象与体验让幼儿非常陶醉。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象与尝试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表现海洋生物的动态造型。 2.能运用已有缢验,积极创作战胜大鲨鱼的情节。

3.尝试集体合作扮演一个角色,学会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看过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和电影纪录片《海洋》,知道海洋里能自我保护的几种动物的名称。

2.大海场景布置:可放置海底植物或动物造型玩具,比如海蟹、水草、珊瑚、贝类动物等。

3.海风音效。

4.欢快的海洋背景音乐。 5.道具:魔法捧。

6.装饰:海洋动物头饰、可做潜水艇外形的长箱子。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 1.热身游戏:海洋朋友见面会。 播放海风音效,教师和幼儿在海洋场景中,想象与表现海洋动物。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海蟹。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已经来到大海里。想一想,海洋里都有哪些有趣的动物啊?我们现在就是那些海洋动物了! (2)播放欢快的海洋背景音乐,幼儿扮作各种海洋动物,在大海里畅游。 2.角色塑造:海洋动物和潜水艇。 (1)每位幼儿做出一个海洋动物造型,教师一一询问幼儿:你是谁啊?海马在海里是什么样的?我们和这个海马打个招呼吧! (2)幼儿变化多种海洋动物造型。 教师:我有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它能帮助你变成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你们先在心里想好了。我说“变”,你们就要立刻用夸张动作定格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谁。 (3)教师扮演潜水艇,与幼儿扮作的海洋动物游戏。 教师:看完你们的表演,我也想变一变了,看看我变成了什么?我是谁啊?你们见过我吗?大海里的动物认识潜水艇吗?

空间 散点站位。 戏剧教学策略 活动建议 提醒幼儿可以扮作不同的海洋动物。 教师应等待幼儿的反应,可适当放慢语速。 教师走到幼儿面前猜测后,幼儿可以纠正或介绍自己,大家相互观看,交流经验。 这里有的幼儿会不知所措,教师可以用旁白的语言暗示孩子想象当时的场景。鼓励幼儿和潜水艇打招呼。 散点站位。 半圆坐位。 前方可走动。 圆圈站位。 定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只用自己的胺体摆出一种海洋动物外形特征后就静止不动。 教师人戏:教师戴着潜水艇的装饰入戏,然后做自我介绍。教师旁自:我的身上有 驾驶室,还有进水舱,有螺旋桨„„ 续表 活动流程 3.情节创作:大鲨鱼来了 (1)“潜水艇”邀请“海洋动物”乘坐潜水艇。 教师:小动物们,现在我要下沉到海底,你们上来和我一起玩一会儿,好吗? (2)大鲨鱼撞到了潜水艇,教师引导幼儿积极想办法进行自我保护。 教师:哎呀,什么东西撞了我一下,好疼啊!啊,原来是一条大鲨鱼。别急别急,大鲨鱼你们怕不怕?我们大家是朋友,一起想想看有什么好方法能躲避它? (3)讨论集体合作的好办法。 教师:遇到这么凶恶、强大的鲨鱼,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方法,共同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呢? (4)幼儿集体合作扮演一个角色,表演躲避鲨鱼危险。 (5)教师借助魔法棒,让潜水艇和 海洋动物们都变回自己。 4.分享与交流 教师:在这一扮演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大家怎样才能合作表演好一个角色呢? 空间 排队依次登上潜水艇。 半圆坐位。 半圆坐位。 散点站位。 戏剧教学策略 教师旁白:我是潜水艇,我很重也很大,你们可以钻进我的船舱里瞧一瞧。 雕塑家:每位幼儿做成这个动物的不同部分。教师作为雕塑家,帮助幼儿集体做出某一海洋动物造型。 活动建议 幼儿听到大鲨鱼会本能地四散躲闪开。教师要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想象海洋里的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不同动物使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用动物名称暗示或提醒。 半圆围坐。

附:幼儿戏剧创作实录

第一组

教师说大鲨鱼来了以后,孩子们一边尖叫一边到处乱跑。教师提问:“你们怎么忘了,你们就在我的潜水艇上啊?”组织大家安静下来后,教师继续发问:“你们害怕大鲨鱼吗?你们平时在大海里遇到大鲨鱼,会使用什么好方法躲避它?”经过讨论后,孩子们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湫湫说:“我们海蟹爪子长,用自己的爪子刺鲨鱼。”馨儿说:“我是海蛇,可以快速游走,或躲到潜水艇肚子下面。”阳阳想出了躲到珊瑚里、石头缝里,鲨鱼看不见,辰辰想出趴在海底不动迷惑鲨鱼。雯雯说:“我是章鱼,可以吐出毒汁,让鲨鱼看不见我。”茹意说:“钻到潜水艇的肚子里,等鲨鱼走了再出来。”然然开始说自己是虎鲨可以引开大鲨鱼,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一步追问孩子们:“你们想到的都是怎么保护自己,然然想到的是帮助同伴,鲨鱼吃不吃同类?虎鲨那么大,你一个人怎么可以表现出来呢?”这个问题小朋友开始没有经验都感到困惑,教师说大家回去后可以查查资料,也许就能找到答案。然然想了一下,紧接着就想到:“那我们一起合作变成大大的虎鲨,就能骗过大鲨鱼了。”孩子们觉得很有道理,都愿意尝试集体造型“大虎鲨”,这样就可以迷惑大鲨鱼了。

第二组

大家到潜水艇身上玩的时候,教师故作着急地说:“不好了,外面来了一条大鲨鱼。”“天哪!”孩子们很惊讶。教师说:“那你们觉得在潜水艇上安全吗?”大家纷纷说潜水艇是用钢铁做的,很坚硬,大鲨鱼咬不动。教师继续发问:“如果出去了,再遇见大鲨鱼,怎么办?”妞妞说:“变成大鲨鱼,这样它就不吃同类了。”婷婷说:“我是剑鱼,游得快它抓不到我。”小宇说:“我是小鲨鱼,我去引开它。”豆豆说:“躲到潜水艇的肚子下面。”宝儿想出了躲到珊瑚里,锐锐想出伪装成海草或者石头迷惑鲨鱼。浩浩说:“我是水母可以用触角电鲨鱼。”教师追问:“刚才有小动物说可以变成大鲨鱼,你们能想到什么好办法变成一条大大的鲨鱼呢?”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了合作变鲨鱼。妞妞把手合起来放在头顶就是鱼头,宝儿说:“我来做鲨鱼尖利的牙齿吧。”他伸出两根食指,指尖搭在一起表示尖尖的牙齿。其他孩子看到他们的方法受到启发,迅速站位,有的伸出一只手做左边的鱼鳍,有的当右边的鱼鳍,还有 的两人合作当尾鳍,想不出方法的孩子教师就帮他们一起伪装成大鲨鱼的身体。教师:“哦,你们真厉害,大鲨鱼看见你侗一定会以为自己眼花了。刚才还有人说躲到潜水艇的肚子下面,如果潜水艇不在,你们还可以合作变成什么呢?”孩子们兴奋地说:“我们一起变成潜水艇也能迷惑大鲨鱼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