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保德实验学校 杨亚女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这种认识,结合班级前期编写《十里长街坎墩导游词》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我为钱江潮编导游词”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通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的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接受自然美的熏陶,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观潮》这是一片写景为主的散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探究课文,编写导游词,了解钱塘江大潮来时前后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4、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筛选、整理的能力,感受钱江
潮的壮观。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师生互动——成果展示——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教师饱含情感地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多媒体课件演示)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钱塘江潮在的作者的眼里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互动,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钱塘江南岸的慈溪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仪,为他们做一下导游。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导游词中加写些什么? 1、说说你的意见。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合作编写导游词。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导游与游客共同参与钱江潮的介绍,并交流、改进、完善。
4、让学生走上讲台,选择图片或相应录象片段进行导游介绍。 5、师生互动评价。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请你收集家乡名胜有关资料,编写导游词,参加我们优秀小导游的评选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