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8桥梁远景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8页-1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突破
◆重点
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难点
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运用辐射阅读教学方法,合理启发适时点拨,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辐射材料《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投影片,图片(或vCD光盘)。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寻找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l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入 1.激情入境2.朗读感 2.把握内容3.解读体味 3.揣摩分析 一、情境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 1.打开课本118页,进入课文学习。 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 远景图》。(出示课题)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 2.回答问题:“远景图”是人们对某种 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事物未来情况的合理设想。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 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 想。
二、朗读感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圈点词语 意。 句子。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 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读词语,用词语复述 (1)用词语连缀复述课文片断,感 课文片断) 知文章内容。 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 水涨船高 胜似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 (2)主要写将来的桥梁什么样,怎样 容? 造。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 2.学生浏览课文,研读自己喜欢的自 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 , 然段。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 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3.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 (1)概括自然段的大意(只要学生 意。 能大致概括即可)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 (2)学生回答:第三自然段为过渡 什么? 段。它的具体作用是引起下文。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3)思考回答:可笼统划分为两部 教师板书。 分:第一部分为l、2自然段,大意 为桥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为3~ 13自然段,大意为将来的桥是什么 样的。如果细致划分可分为四层。 也就是把第二部分再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3、4自然段,大意为引出 下文,点明桥的重要性;第二层为 5、8自然段,大意为将来的桥怎样 造;第三层为9一13自然段,大意 为将来的桥是什么样的。 三、解读体昧(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 1.读课文,勾画总结归类。 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归纳回答:将来的桥会造得“更快、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将主要内容勾 更低、更便宜、更美、更方便”。将 、点出来,总结归纳) 来 的桥没有桥墩、空心的桥墩、自由弯 曲、袖珍桥、无梁飞渡。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2.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 (1)比喻、拟人…… (1)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 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 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 象,我们最爱用哪一种修辞方法? (2)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要素时, (2)把桥比喻成板凳,面是“桥梁”, 运用了什么方法?试加以具体分 腿是“桥墩”,脚是“基础”。 析。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 3.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 如:把桥比喻成板凳,我们很容易地 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 能理解桥是什么样的;还能了解桥 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 的构造,很形象;我们容易接受;使 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 语言“深入浅出”…… 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 明方法的好处。 ’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 4.读课文,分析文中运用了说明方法 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的句子。 (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 作诠释。(说明什么是桥的语句) 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作比较。(现在的桥与将来的桥比 较)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五、板书设计参考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 将来 什么样怎样造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解释词语:承载 袖珍 颠簸 小巧玲垅 水涨船高2.说说下边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个性练习设计1.用下列词语说一句话:望洋兴叹胜似闲庭信步2.你想像一下将来的桥是什么样的?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诱思导学 1.品读语言2.科学幻想 2.感受想象3.辐射阅读 3.阅读探究 一、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进行 相互讨论,举手发言。 ·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 (1)如:“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 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 挤来挤去”;“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 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 时,‘胜似闲庭信步”’;“为大地生 析。 色, .明确归纳:文中语句运用了比拟、 为江山添娇”;“几乎是才听说造桥, 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 就 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看见一桥飞架了”。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 (2)观察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 A.“几乎…·一就”说明了造桥之快, 桥飞架”了! 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 不等于是“同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的准确性。 B.“差不多”是说明了“几乎”不需要 人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的劳动力,体现了机械化的程度高,这 (1)请学生读练习三中的3组句 个词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子中的两种不同句式。归纳双重 2.小组进行讨论各组句子中不同句式的 否定句、反问句以及两种句式的 不同表达效果。然后自由发言:①句 叠用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以 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陆上和水 小组形式讨论研究) 上交通的重要性。②句运用了反问 归纳其作用:双重否定句具有强 句,说明了这种设计的巧妙性,有启发 调作用,反问句也有强调作用,并 思维的作用。③句是两种句式的结 能启发人思维,双重否定句和反 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问句的结合,起强调作用。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 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 3.学生仿造句: 果。 (1)双重否定句:我不得不去。我非走 不可。我不是不想去。…… (2)反问句:难道你没听见吗?你不想 回家吗?你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 两句式结合:难道你不能不捣乱吗? 难道你非走不可吗?…… · . 二、科学幻想(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1.提出问题:作者的设想是不是胡思l 1.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作者的想像不 乱想?请说出理由。 是胡思乱想,因为他当时的设想许I 多已经成为现实。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 2.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参 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 照课文前的彩图,进一步理解文中 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作者想像的合理性。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 3.学生发言介绍自己知道的资料。 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 “南浦大桥”、“洋浦大桥”等。 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约 分钟) 、 t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 1.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 幻想与现实》。· 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 2.学生回答:两文的语言都很生动、形 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 象、通俗…… 出例句。 例如:而大脑却逃避了免疫系统的监 视和控制,“逍遥法外”。目前看来, 患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 者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 3.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解? 科学合理的想像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没有“异想”哪有“天开”,没有科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 学合 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 理的想像,社会就不会前进…… 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 4.完成课下作业。 - 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 “……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 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本课小结 .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五、板书设计参考 -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 将来 / 什么样 \\怎样造
打比方 科学幻想---现实
本课总结
本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未来桥梁的建设和桥梁样式的展望。文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用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对未来桥梁的发展作了合理科学的想像。 .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以现在为起点,接着茅以升先生的想像,结合自己的设想展望将来的桥梁。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这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2)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用一段话描述一座你想像的未来的桥梁。(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 个性练习设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当初的设想已成为现实的某项技术的发展过程,从中寻找由幻想到现实的规律。
2.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想像类型的说明文。 。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用辐射阅读的材料协助突破这一难点。用辐射阅读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多使用图片,合理启发,适时点拨,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