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和减少我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不断优化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事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关爱和呵护,着眼于建设和管理,辅之以教育和挽救,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自我预防犯罪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加强法制教育,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确保在校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为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
三、工作要点:
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有精细的计划和严密的实施以及规范的过程管理,并配套齐全的制度予以保障。
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以段世才书记校长为组长,学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在我样形成了保护和预防常抓不懈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一)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
充分利用政治学习,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领会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初步掌握与教育有关的法规基本知识,强化法制观念,熟悉与教育工作相关的、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倾向,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学校、管理教育、管理教学。
(二)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法制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扎实有效地展开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地限制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1.行为规范教育。
本年度我校以“与好习惯同行”为养成教育主题,通过举办多种活动,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要求各个学生能记、会背、能对照、会执行,同时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有关学校课间、午间纪律等各项规定的宣传。
2.法律常识教育。
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有关法律常识的教育,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作法制、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讲座,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
要让学生知道各自的含义。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许别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别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强是指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态度。
4.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辨别是非能力是一个判断对错、合法违法等情况的基本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不接受外来的不良影响,进行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必须要通过多方的比较、判断、分析等训练,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
5.加强品德偏差生管理 对品德偏差生的帮教要制订切实措施,反复抓,抓反复。学校要设立普法专栏,有意识地渗透法制知识。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以宣传预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教育,完善青少年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建立较为完备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网络和阵地网络,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队伍,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和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责任制和违法犯罪责任追究制,逐级分解目标任务,把小学阶段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控制为零。
(四)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
利用告家长书和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等法律法规,使家长懂得学生遵
纪守法的重要性,应该学会自护等。
吴店中心小学 2014年3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