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年春宜昌市九年级期中化学调研考试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0年春宜昌市九年级期中调研考试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共六大题,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6页,答题卡2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2分) ..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稀有气体 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扑灭 B.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C. 压低身体逃离火场 D. 迅速拨打火警电话

3.我们经常看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 B.瓷碗破碎 C.火药爆炸 D.冰块融化

4.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有关部门呼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 B. 开发利用地下水 C. 使用节水龙头 D. 用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5.下列各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黄瓜、西红柿 B. 鸡蛋、牛奶 C. 米饭、馒头 D. 苹果、梨子 6. 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人体骨中缺少下列元素中的 A. 铁 B. 钠 C. 钙 7.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

B. 用食醋和纯碱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C. 用盐酸、澄清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 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灵活

8.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食盐

D. 钾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称量食盐 D.稀释浓硫酸 9.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中常使用下列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KNO3 C.K2CO3 D.CO(NH2)2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10.我国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了硒元素(Se)与艾滋病的发生

和发展有关。K2SeO4是一种含硒的化合物,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6 C.+2 D.-4 1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①图A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②图B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 ③图C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④图D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剩余固体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沉淀质量ggg℅0反应时间0S加入硝酸钾晶体质量g0反应时间S0加氢氧化钠质量gA B C D

13.“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让司机向酒精检测仪吹气,通过显示的颜色变化,交

警可快速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化学反应原理:

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X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CO2

B. CrO

C. SO2

D. H2O

14.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5.下列各组物质加水充分搅拌,各反应物间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在滤纸上能留下两种不溶物的是

A.CuSO4 、Ba(OH)2、KCl B.FeCl3 、KOH 、NaNO3

C.K2SO4 、 NaCl 、Ba(OH)2 D.K2CO3 、NaOH 、HNO3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16.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鉴别方法 ①鉴别羊毛纤维、棉纤维、涤纶——取样灼烧闻气味 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无色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③鉴别H2、CO、CH4三种无色气体——验证燃烧后的产物 B.现象的解释 ①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态物质中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 ③缉毒犬能嗅出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节能减排”的措施 ①推广使用公共交通,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 ②综合利用化石能源 ③随手关闭电源开关 D.有关“相等”的规律 ①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 ②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 ③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7.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2各硅原子 ; 乙醇分子 ;1个亚铁离子 。

18.(1)打开汽水瓶盖,自动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 (2)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知识时,某同学从两方面研究:

①研究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从B的溶液获得B晶体的方法是 。

②用实验研究。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

解的KNO3,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小丽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KNO3的质量(g) 溶液质量(g) 实验1 100 80 180 实验2 100 100 200 实验3 100 120 210 实验4 100 14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4得到的溶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g。

19.活性铁粉是一些食物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主要原因是铁能吸收 和 。小丽发现该保鲜剂已经完全变成了红色粉末彻底失效,她将这些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说明)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0.“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现有反应:

①Zn+CuCl2=ZnCl2+Cu;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Cl2+2NaBr=2NaCl+Br2; ④Br2+2NaI=2NaBr+I2。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 。

(2)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③和④中,我们还可以得到:Cl2、Br2、I2三种非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1.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有下列反应: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小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能从粒子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22.探究空气成分时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

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右图所示),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21%,小明检查后发现气密性良好,经过分析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若改用其它代用可燃物来代替红磷,在选择可燃物时,我认为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至少答两点)。 ..

四、简答(分析)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23.(8分)下图是物质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戊 丁 丙

(1)我能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填空,完善这个.....

知识网络。

(2)我能写出其中一个有丁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13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甲 乙

⑴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可以是

小丽欲使用右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⑵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

法制取氨气(NH3),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⑶ 小丽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干燥氨气 将水 挤入 红色喷泉 水+酚酞

①通过实验,小丽同学至少可得出氨气的两条性质,分别是: ; 。

②干燥氨气时我们可以用 或 ⑷ 如右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

人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

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的是下列的 。

A.酒精、氧气

B.水、一氧化碳

C.硝酸银溶液、氯化氢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五、简答(探究)题(共1小题, 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5.小明和小方分别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做中和反应时忘记使用指示剂,为了探究

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1)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中,再滴加酚酞溶液。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实验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我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一定存在该物质。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冒气泡。 试管中,加入 。 (2)小方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产生 色的沉淀 试管中,加入

(3)右图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 意图。我能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 反应能发生的原因: 。

六、我会计算(共2小题,第26小题3分,第27小题6分,共9分)

26.(3分)葡萄糖能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C6H12O6是其化学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葡萄糖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是 ; (3)50g葡萄糖中含有碳元素的是 g。

27. (6分)小丽将铁粉和铜粉组成的7g混合物放入盛有121.6g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好

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28.4g。我能计算: ...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2010年春宜昌市调研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人:谢易俗 审题人:刘四方 罗燕)

说明:本卷中开放性题的解答,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均可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C 4 B 5 B 6 C 7 A 8 D 9 B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D D C A D 答案 C A 二、填空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每空1分,共14分)

17.2Si; C2H5OH; Fe 18.(1)减小;(2)① A>B ;蒸发溶剂(或蒸发结晶); ② 饱和溶液; 110 19.O2 (或氧气); H2O(或水或水蒸气); 红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 +6HCl=====2FeCl3 +3H2O

(说明:化学式正确得2分,化学式错该空不得分;若化学式均正确,配平错或反应条件错或生成物状态标注错共扣1分。下同)

三、简答(说明)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0.(1)置换 ; 均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2) Zn>Cu>Ag;Cl2>Br2>I2

点燃 21.H2 + Cl2 2HCl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22.4P+ 5O2

点燃 2+

2P2O5 可燃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可燃物的量要充足,尽

可能耗尽瓶中氧气;可燃物燃烧时生成物最好是固态。

四、简答(分析)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23.(1)

甲:H2SO4 乙:NaOH 戊:CuO 丁:Cu 丙:Cu(NO3)2 (1、每条线正确得1分,双箭头全对得1分。2、其它答案合理给分) (2)H2+CuO

△ Cu+ H2O(其它答案合理给分)

24.(1) 2HCl + CaCO3=== CaCl2 + H2O+ CO2 ↑(或用H2O2制取O2,或制取H2);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D(收集O2用C或D; 收集H2用C或E);

a(如制O2,从a端通入,如制取H2从b端通入,两空要对应) (2)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A

(3)① 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 ② CaO或固体NaOH或碱石灰

(4)AB

五、简答(探究)题(共1小题, 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5.(1)Na2SO4 ;H2SO4 ; 2NaOH+H2SO4====Na2 SO4 +2H2O 锌粒(或碳酸钠或碳酸钙等) (2) 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等);蓝色(或红褐色等)

2NaOH+CuSO4====Cu(OH) 2↓+Na 2SO4 [或3NaOH+FeCl3====Fe(OH) 3↓+3NaCl ] +—+—

(3)H+OH==== H2O(或H和OH反应生成水)

六、计算题(共2小题,第26小题3分,第7小题6分,共9分) 26.(1)1:2:1 (或6:12:6) (2)12×6+1×12+16×6 ;20 27.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7g+121.6g-128.4g=0.2 g„1分 设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y。 Fe + 2HCl = FeCl2 + H2↑ „„„„2分 56 127 2 x y 0.2 g (1) 56/2=x/ 0.2 g

x=5.6 g …………1分

(2)127/2=y / 0.2 g

y=12.7g …………1分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7 g/ 128.4g-(7 g-5.6 g)=10%„„1分 答:(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5.6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说明:解答中“解”、“设”、“答”不全者此题扣1分,“解”、“设”、“答”不另

外给分)

九年级化学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