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党建龙头 建经济强镇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委书记 侯晋清
****属****西南边山区,是一个工农复合型乡镇,总面积 170平方公里,共有人口1.7万,现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 39个,其中农村党支部 28个,企业党支部11个,有党员 880 名。总的看来,在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农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特别是税费改革以来,部分党支部出现了领导观念不解放、党员管理断了线、支部牌子找不见、支部公章装进包、支部办公全在家等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局面。为此,近年来,镇党委围绕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保障,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三大建设为主抓,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两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到目前为止,全镇以振兴煤炭和汾州核桃两大产业为龙头,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的社会
1
和谐协调发展的模式已初见成效,实现了组织建设有进步,经济发展有特色,农民增收有路子,社会稳定有保障的目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发展主题,围绕“一条主线”,以建立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为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科学的执政方式。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系。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突出发展这一主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与时俱进,灵活设臵党组织,促进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臵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03年以来,我们大胆地打破原有的党组织垂直设臵方式,将按地域设臵与按生产单位设臵有机结合起来,先后组建了****煤业总公司党支部和7个分公司党小组、南偏城党总支和裕源土特产贸易公司党支部,并对镇联区党支部的党小组根据学区地理位臵进行了重新划分,使全镇党组织设臵更趋合理。二是拓宽用人渠道,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保证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坚持以“愿做事、能成事、不惹事”为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大胆探索把有志于为村民服务的镇非副科实职干部、企业家等能人志士推到台前,担任和兼任村“两委”主要职务的新思路,先后有五名镇干部和三名企业家进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实践证明,这些干部不仅思想素质高,驾驭
2
市场经济能力强,而且还给老百姓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已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我镇的裴家庄村是一个“四村合一”的仅有104户430口人,既无矿产资源,又无交通便利优势的小山村。镇计生办主任张清林同志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在他主动捐款3000元的带头作用下,村民争抢着捐款捐物,硬是把耗资36万元的高标准水泥路修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成了全镇户户通建设的样板村。再如企业家原海波、张树东担任村支部书记后,都展示出了前几任干部所不可比拟的素质和能力。在这些村的典型推动作用下,2004年以来,全镇共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51.4公里村村通建设任务,全镇70%的村实现了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54%的村实现了户户通油路水泥路,特别是10个村还开通了公交车,使全镇交通条件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三是健全组织,强化核心领导地位,检验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龙头作用,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人兼”的做法。在去年底的农村换届选举中,我们通过依法民主选举的渠道,“一人兼”的比例由原先的36%提高为现在的54%,基层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我们针对一些党支部存在的软弱涣散局面,以农村基层组织整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党支部换届整顿为契机,组织镇机关干部集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大调研活动,
3
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472份,征求到涉及领导班子以及煤炭资源整合和矿业秩序整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34条。在综合分析所征求到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整顿2个支部,临时合并2个支部,对联区党小组也根据学区地理位臵进行了调整,转化三类支部4个,06年全镇28个农村党支部中有2个被命名为吕梁市“五星级党支部”,5个被****委命名为“四星级党支部”,其余全部达到了镇党委“三星级党支部”标准。通过此项工作,基层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去年的农村村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各支部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严格依法选举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全市率先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受到了****委的表扬。
二、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三个作用”,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强的执政基础。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为此,我们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扎实开展“五好党委”和“五好支部”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三观教育”,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多年来,我们坚持抓好镇党委自身建设,引导广大干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奋进的领导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并通过民主生活会,专项
4
工作专题讨论会等形式,相互监督。通过几年的努力,镇党委领导基层政权的能力、驾驭和发展经济的能力、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基础。二是开展阵地建设,发挥农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活动阵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彻底改变一些支部忽视阵地建设的思想认识误区,三年来,我们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和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高度出发,首先从根本上消除了基层干部怕老百姓认为阵地建设是浪费、奢侈,甚至怕由此引起上访、告状和不稳定的思想认识误区,确立了党的阵地建设为党的建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新理念。三年来,累计投资250余万元,新建3个共计500平米,改建23个共计2000平米的党员活动室,使全镇28个村,11个企业党支部全部达到了“八有”标准,其中有9个村达到了高标准、高档次。同时,还将党员活动室开辟为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中心和文化活动室。三年来共举办农民素质培训250余场次,累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使党的阵地同时成为了沟通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三是开展“四个培养”,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人的问题至关重要。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大力实施“四个
5
培养”工程,即加强思想引导,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加强示范带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坚持优化结构,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三年来,共举办镇集中培训100余期,内容涉及党务党史、法律法规、形势教育和致富技能等诸多方面。通过去年的换届选举,全镇28个村的主干中,致富能手比例由原有的36%增加为现有的57%。在06年的入党积极分子中,致富能手达到了80%。新发展的党员中,年龄35岁以下的占到73%,致富能手占到80%。通过抓好“四个培养”工作,党员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创新管理方式,和谐“三个关系”,以建立民主型管理机制为保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更高的执政水平。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一是坚持依法执政的原则,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进“两委”关系和谐协调。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农村创“五好”工作。镇党委制定了《****党支部、村委会规范化管理工作规则》,着重从两委会的工作职责、两委会关系、工作程序和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同时,还整理编印了《****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制度汇编》,从干部职责、议事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制度、廉政制度以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方面提出
6
了规范性要求,并全部上墙公示,接受监督,促进落实。同时把认真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制度”作为重点和难点,着重在规范运行上下功夫,做到了开会时支书坐前排,确定工作目标时,支部把方向,村委定措施,村支部书记以月定期召集两委联席会和专项工作不定期开,村委以月定期和专项工作不定期向支部汇报工作。这样就既强化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又保障了村民自治和各项工作协调运转。二是坚持民主执政的原则,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协调。严格落实“会审、联签、民评”旧三项制度和近期推出的新三项制度。特别是对煤矿收入等重大财务,镇政府还严密核查,既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又还了干部清白,和谐了干群关系。同时,面对税费改革、农业税全部取消以后,村级组织如何发挥职能、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等新情况,我们跳出旧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村与企、村与民互动机制,健全了“一事一议”制度,组建了镇教育理事会,既构建了村民建言献策渠道,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又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为村级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努力,村级组织和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也大大加快。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36元,比上年增长24%,更可喜的是,高家庄和垣头村还被市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同时全镇投资300万元,新建和完善了****、南偏城、垣头村、韩家垣村等四所寄宿小学建设工程,投资210余万元完成了高家庄、磁盆沟村引水工程和110眼旱井修建工程,解决了5000余人的饮用水困难,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协调
7
发展。三是坚持科学执政的原则,探索农村发展新思路,促进村民关系和谐协调。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协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为此,我们健全村规民约,指导和帮助村民实行自我管理。通过健全十户联防体系、“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活动,村风、民风和全镇安全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全镇28个支部达到一类支部标准的有18个,二类支部的有10个,连续多年没有一起越级上访案件。
实践证明,围绕发展抓党建、强化制度促党建、完善阵地保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的一条有效途径。党建工作与发展经济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党的阵地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村级事务运行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动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有效地加强了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努力为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