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杨银清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至关重要,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ft.0用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资源积极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 美术教学 审美教育 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审美教 人文对人心灵的震撼及艺术作品对人类灵魂的熏陶,逐渐加深学生对其中 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美术教学在审美教育 蕴藏的艺术语言符号的记忆和理饵,从内心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积时累 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怎样重视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能力,提高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全面的 发展呢7 一、要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充满美的愉悦感 美术教育应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 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 创造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有审美的因素存 在,这因素正散发着闪亮的光彩,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 此,作为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审美意识和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以往的中职美术教学多以传授学生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美术教师凡遇到给学生上美术欣赏课时就简单草率而过,或是轻描淡写地 介绍一下,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美术名作,特别是对一些画家和 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也不去评析。美术老师更多的是 在上欣赏课时,把学生当听众,给学生列举一些画家和作品来平淡地介绍, 学生听后反应淡漠。一堂课结束,学生根本没有什么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 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 受的过程。而是~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 动他们自身的创造潜能。作为美术欣赏课,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 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美术教师应加强 自身的美学修养,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精心准备教案,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 操的培养,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同时,可运用语言、教态、 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 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并对美术课的学习 充满美的愉悦感,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感受美、认识美的能力。 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审美从来不是被动的。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质的特 征。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淡化、抛弃。在美术审美教学中, 因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 美判断和评价,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 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 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受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呢? 首先,要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存在,要对自然生活和生命充满 热爱。如上写生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天空的 云朵、高耸的楼房、婀娜多姿的垂柳、水平如镜的水库、小巧玲珑的民间建 筑、万紫千红的花卉等。学校四周的这一切景色本来已为学生所熟悉,然 而当学生带着任务,身临其境描绘它时,不得不凝神注目,从而为之动容。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激发对表现对象的兴趣、爱好,再引导学 生用图画“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对象的描绘,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 时,也有力地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与美术馆,分别是人类历史积淀和艺术展 现的最重要的地方,因而,有必要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前往参观。通过历史 日、长此以往,审美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心中美的素材多了,学生就会不 由自主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加以体现,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 更加准确地了解具体审美对象的美学特点,随着生活经历的日益丰富,必 然就会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力。 三、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美的因素 新时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育应当努力迎合新时代发展。适应现代化社 会的需要,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美的因素。 (一)要注重情感熏陶与渲染,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主动积极探索的动力。可是 有多数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浓,主要是他们不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感 情没有受到强烈的震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美术的审美功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领悟蕴含在 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熏陶。让学生通过欣赏去了解作品中所包 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对作品内容、创作背 景、创作缘由有一些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 向往。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能激发他们情感共鸣。还能提 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耍注意品味作品内容,感受形式美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 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 质感、色彩、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接触,如山势的 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 感化的作用,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引导学 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切实感受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悟思想美 艺术作品的美育与德育功能往往不是孤立的,艺术家的爱国情怀、家 乡亲情、高风亮节等是学生心摹手追的。众所周知,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 创作者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他们利用智慧对周围一切事物进行再现的结 果。创造的过程也是美术作品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 品情感,使学生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深刻地对艺术家的 创作意图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收获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四、结语 美术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育科学,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 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教师应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 径,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尽量运用 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与策略,优化课堂效果,真正起到审美 教育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受美、发展美、创造美。掌握正 确的审美知识,使他们成为素质全面的人。 参考文献: [1]蒋自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美术教育研究,2013 (2O). [2]任慧萍.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07 (11). 09/2014 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