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五年》 【原⽂】
【经】⼗有五年春王正⽉,吴⼦夷末卒。⼆⽉癸⾣,有事于武宫。籥⼊,叔⼸卒。去乐,卒事。夏,蔡朝吴出奔郑。六⽉丁巳朔,⽇有⾷之。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冬,公如晋。
【传】⼗五年春,将禘于武公,戒百官。梓慎⽈:「禘之⽇,其有咎乎!吾见⾚⿊之祲,⾮祭祥也,丧氛也。其在莅事乎?」⼆⽉癸⾣,禘,叔⼸莅事,籥⼊⽽卒。去乐,卒事,礼也。
楚费⽆极害朝吴之在蔡也,欲去之。乃谓之⽈:「王唯信⼦,故处⼦于蔡。⼦亦长矣,⽽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请。」⼜谓其上之⼈⽈:「王唯信吴,故处诸蔡,⼆三⼦莫之如也。⽽在其上,不亦难乎?弗图,必及于难。」夏,蔡⼈遂朝吴。朝吴出奔郑。王怒,⽈:「余唯信吴,故置诸蔡。且微吴,吾不及此。⼥何故去之?」⽆极对⽈:「⾂岂不欲吴?然⽽前知其为⼈之异也。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翦其翼也。」 六⽉⼄丑,王⼤⼦寿卒。 秋⼋⽉戊寅,王穆后崩。
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或请以城叛,穆⼦弗许。左右⽈:「师徒不勤,⽽可以获城,何故不为?」穆⼦⽈:「吾闻诸叔向⽈:『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不济。』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以城来,吾独何好焉?赏所甚恶,若所好何?若其弗赏,是失信也,何以庇民?⼒能则进,否则退,量⼒⽽⾏。吾不可以欲城⽽迩*,所丧滋多。」使⿎⼈杀叛⼈⽽缮守备。围⿎三⽉,⿎⼈或请降,使其民见,⽈:「犹有⾷⾊,姑修⽽城。」军吏⽈:「获城⽽弗取,勤民⽽顿兵,何以事君?」穆⼦⽈:「吾以事君也。获⼀⾢⽽教民怠,将焉⽤⾢?⾢以贾怠,不如完旧,贾怠⽆卒,弃旧不祥。⿎⼈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民知义所,有死命⽽⽆⼆⼼,不亦可乎!」⿎⼈告⾷竭⼒尽,⽽后取之。克⿎⽽反,不戮⼀⼈,以⿎⼦鸢鞮归。 冬,公如晋,平丘之会故也。
⼗⼆⽉,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伯宴,樽以鲁壶。王⽈:「伯⽒,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有,何也?」⽂伯揖籍谈,对⽈:「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戎狄之与邻,⽽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叔⽒,⽽忘诸乎?叔⽗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分乎?密须之⿎,与其⼤路,⽂所以⼤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路,⾦戚钺,秬⾿,彤⼸,虎贲,⽂公受之,以有南阳之⽥,抚征东夏,⾮分⽽何?夫有勋⽽不废,有绩⽽载,奉之以⼟⽥,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章,⼦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焉在?且昔⽽⾼祖孙伯□,司晋之典籍,以为⼤政,故⽈籍⽒。及⾟有之⼆⼦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籍⽗其⽆后乎!数典⽽忘其祖。」
籍谈归,以告叔向。叔向⽈:「王其不终乎!吾闻之:『所乐必卒焉。』今王乐忧,若卒以忧,不可谓终。王⼀岁⽽有三年之丧⼆焉,于是乎以丧宾宴,⼜求彝器,乐忧甚矣,且⾮礼也。彝器之来,嘉功之由,⾮由丧也。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王虽弗遂,宴乐以早,亦⾮礼也。礼,王之⼤经也。⼀动⽽失⼆礼,⽆⼤经矣。⾔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多⾔举典,将焉⽤之?」 【译⽂】
⼗五年春季,将要对武公举⾏⼤的祭祀,告诫百官斋戒,梓慎说:“⼤的祭祀那⼀天恐怕会有灾祸吧!我看到了红⿊⾊的妖⽓,这不是祭祀的祥瑞,是丧事的⽓氛。恐怕会应在主持祭祀者的⾝上吧!”⼆⽉⼗五⽇,举⾏⼤的祭祀。叔⼸主持祭祀,在奏籥的⼈进⼊时,突然死亡。撤去⾳乐,把祭祀进⾏完毕,这是合于礼的。
楚国的费⽆极嫉妒朝吴在蔡国,想要除去他,于是,就对朝吴说:“君王唯独相信您,所以把您安置在蔡国。您的年纪也不⼩了,可是地位低下,这是耻辱。⼀定要求得上位,我帮助您申请。”⼜对位在朝吴之上的⼈说:“君王唯独相信朝吴,所以把他安置在蔡国,您⼏位⽐不上他,⽽在他上⾯,不也很难吗?不加考虑,必然遭到祸难。”夏季,蔡国⼈赶⾛了朝吴,朝吴逃亡到郑国。楚平王发怒,说:“我唯独相信朝吴,所以把他安置在蔡国。⽽且如果没有朝吴,我到不了今天的地步。你为什么去掉他?”费⽆极回答说:“下⾂难道不想要朝吴?然⽽早知道他有别的念头,朝吴在蔡国,蔡国必然很快飞⾛。去掉朝吴,这就是剪除蔡国的翅膀。”
六⽉初九⽇,王太⼦寿死了。
秋季,⼋⽉⼆⼗⼆⽇,王穆后去世。
晋国荀吴领兵进攻鲜虞,包围⿎国。⿎国有⼈请求带着城⾢⾥⾯的⼈叛变,荀吴不答应,左右的随从说:“军⼈不⾟劳⽽可以得到城⾢,为什么不⼲?”荀吴说:“我听到叔向说:‘喜好、厌恶都不过分,百姓知道⾏动的⽅向,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有⼈带着我们的城⾢叛变,这是我们所最厌恶的。别⼈带着城⾢前来,我们为什么独独喜欢这样呢?奖赏我们所最厌恶的,对所喜欢的⼜怎么办?如果不加奖赏,这就是失信,⼜⽤什么保护百姓?⼒量达得到就进攻,否则就撤退,量⼒⽽⾏。我们不可以想要得到城⾢⽽接近*邪,这样所丧失的会更多。”于是让⿎国⼈杀了叛徒⽽修缮防御设备。包围⿎国三个⽉,⿎国有⼈请求投降。穆⼦让⿎国⼈进见,说:“看你们的脸⾊还好,姑且去修缮你们的城墙。”军吏说:“得到城⾢⽽不占取,⾟劳百姓⽽损毁武器,⽤什么事奉国君?”穆⼦说:“我⽤这样的做法来事奉国君。得到⼀个城⾢⽽教百姓懈怠,这个城⾢⼜哪⾥⽤得着?得到城⾢⽽买来懈怠,不如保持⼀贯的勤快。买来懈怠,没有好结果。丢掉⼀贯的勤快,不吉祥。⿎国⼈能够事奉他们的国君,我也能够事奉我们的国君。合理就不出差错,喜好、厌恶都不过分,城⾢可以得到⽽百姓懂得道义之所在,肯拼命⽽没有⼆⼼,不也是可以的吗?”⿎国⼈报告粮⾷吃完、⼒量⽤尽,然后占取了它。穆⼦攻下⿎国回国,不杀⼀个⼈,将⿎⼦鸢鞮带回国。 冬季,鲁昭公到晋国去,这是由于平丘那次盟会的缘故。
⼗⼆⽉,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去。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景王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景王说:“伯⽗,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作揖请他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进献给天⼦。晋国处在深⼭,戎狄和我们相邻,⽽远离王室,天⼦的威信不能达到,顺服戎⼈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周景王说:“叔⽗,你忘了吧!叔⽗唐叔,是成王的同胞兄弟,难道反⽽没有分得赏赐吗?密须的名⿎和它的⼤辂车,是⽂王所⽤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来居住在晋国的地域上,境内有着戎⼈和狄⼈。这以后襄王所赐的⼤辂、戎辂之车,斧钺、⿊⿉酿造的⾹酒,红⾊的⼸、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分得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不废弃,有了功劳⽽记载在策书上,⽤⼟⽥来奉养他,⽤彝器来安抚他,⽤车服来表彰他,⽤旌旗来显耀他,⼦⼦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所谓福。这种福佑不记住,叔⽗的⼼哪⾥去了呢?⽽且从前你的⾼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以主持国家⼤事,所以称为籍⽒。等到⾟有的第⼆个⼉⼦董到了晋国,在这时就有了董⽒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退出去以后,周景王说:“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吧!举出了典故却忘记了祖宗。”
籍谈回国后,把这些情况告诉叔向。叔向说:“天⼦恐怕不得善终吧!我听说:‘喜欢什么,必然死在这上⾯。’现在天⼦把忧虑当成欢乐,如果因为忧虑致死,就不能说是善终。天⼦⼀年中有了两次三年之丧,在这个时候和吊丧的宾客饮宴,⼜要求彝器,把忧虑当成欢乐也太过分了,⽽且不合于礼。彝器的到来,由于嘉奖功勋,不是由于丧事。三年的丧礼,虽然贵为天⼦,服丧仍得满期,这是礼。现在天⼦即使不能服丧满期,饮宴奏乐也太早了,也是不合于礼的。礼,是天⼦奉⾏的重要规则。⼀次举动⽽失去了两种礼,这就没有重要规则了。⾔语⽤来考核典籍,典籍⽤来记载纲常。忘记了纲常⽽⾔语很多,举出了典故,⼜有什么⽤?” 扩展阅读: 春秋与左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司马迁《史记·⼗⼆诸侯年表》说:\"鲁君⼦左丘明惧弟⼦⼈⼈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春秋。\"桓谭《新论》进⼀步认为:\"《左⽒》经之与传,犹⾐之表⾥,相持⽽成,经⽽⽆传,使圣⼈闭门思之⼗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经的传⽂。\"
另有⼀种观点认为《左传》是⼀部独⽴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经博⼠即\"谓《左⽒》为不传《春秋》\"。晋⼈王接说:\"接常谓《左⽒》辞义赡富,⾃是⼀家书,不主为经发;《公⽺》附经⽴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为俭,通经为长。\"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系⽉……本⾮扶助圣⾔,缘饰经旨,盖太史⽒之流也……夫⼦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清⼈刘逢禄、⽪锡瑞均认为《左传》是⼀部独⽴的史书,⽪锡瑞在《经学通论·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说,并且引⽤庄公⼆⼗六年《传》:“秋,虢⼈侵晋。冬,虢⼈⼜侵晋。”杜预《集解》云:“此年《经》、《传》各⾃⾔其事者,或《经》是直⽂,或策书虽存⽽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传事⽽已。”。《左传》有不少解经的内容,例如“君⼦⽈”、“五⼗凡”等,但很明显是加⼯的痕迹,多数都没有与传⽂融为⼀体。宋⼈林栗说:“《左传》凡⾔君⼦⽈是刘歆之辞。”《春秋》的⼀些经⽂没有相应的《左传》传⽂,例如《春秋·隐公⼆年》:“⼗有⼆⽉⼄卯,夫⼈⼦⽒薨。”杜预注:“⽆传。”《左传》的传⽂没有相应的《春秋》经⽂,例如《左传·襄公⼗五年》:“(冬)郑公孙夏如晋奔丧,⼦蟜送葬。”此条⽆相应的《春秋》经⽂。亦有“《经》、《传》不尽同”“《经》后之《传》”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