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824998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3.30
(21)申请号 202022645550.2(22)申请日 2020.11.16
(73)专利权人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
268号(72)发明人 余建勋 施彦彬 龚纯 刘义军
何树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代理人 胡建平 乐综胜(51)Int.Cl.
B25B 1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包括两个A型标座、两个B型标座、托架、校准线和坠块,托架与圆管依次置于同一固定结构上,呈线性布置,在托架与固定结构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机构和垂向调节机构;两个A型标座和两个B型标座沿同一直线依次分布,两个A型标座设置于圆管内,两个B型标座设置于托架上,各标座上设有凹槽或通孔,校准线的一端与最外侧A型标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与坠块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将托架上圆柱形物体中心线与圆管中心线对正。
CN 212824998 UCN 21282499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A型标座、两个B型标座、托架、校准线和坠块,托架与圆管依次置于同一固定结构上,呈线性布置,在托架与固定结构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机构和垂向调节机构;
两个A型标座和两个B型标座沿同一直线依次分布,两个A型标座设置于圆管内,两个B型标座设置于托架上,各标座上设有凹槽或通孔,凹槽或通孔到相应标座底部的距离与圆管内径长度相同,校准线的一端与最外侧A型标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与坠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座凹槽或通孔为圆形凹槽或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B型标座的底面为半径等于R的圆弧面,托架的支撑面为平面或圆弧面,托架支撑面与其理论中心线的最短距离为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A型标座支撑面与其理论中心线的最短距离等于圆管理论半径,圆管理论半径等于或大于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外侧A型标座上设有小圆柱,校准线的一端与小圆柱连接,校准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与坠块连接。
2
CN 212824998 U
说 明 书
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背景技术
[0002]使用装载托架向圆管装载圆柱形物体前,需首先调整装载托架(即圆柱形物体)的中心线,使其对中圆管中心线,且满足一定的精度。现实中有大量的类似应用场合,需要一种简便且快速的方法来完成“管‑架”对中操作,进行物体装载。由于缺乏快速对中手段,对于有“管‑架”对中需求的场合,目前通常采用将托架与圆管对中后将托架位置进行定位的方法,实现托架快速重复对中使用,但此方法要求“一架一管”配置,托架不能通用,给使用带来不便。
[0003]本专利属于标定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该方法分两部分:首先是标定中心线,然后是调节中心线。标定中心线的目标是,标定圆管的中心线和装载托架的中心线;调节中心线的目标是,调节托架的中心线,使其与圆管的中心线重合。
[0004]装载托架与圆管中心线对中后,将圆柱形物体将移至装载托架上,此时圆柱形物体中心线已与圆管的中心线重合,然后在外力作用下即可被拖入圆管内。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乏通用性缺陷,提供了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快速对中的装置,实现将托架上圆柱形物体中心线与圆管中心线对正,方便后续在托架上向圆管装载圆柱形物体。
[000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7]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包括两个A型标座、两个B型标座、托架、校准线和坠块,托架与圆管依次置于同一固定结构上,呈线性布置,在托架与固定结构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机构和垂向调节机构。
[0008]两个A型标座和两个B型标座沿同一直线依次分布,两个A型标座设置于圆管内,两个B型标座设置于托架上,各标座上设有凹槽或通孔,凹槽或通孔到相应标座底部的距离与圆管内径长度相同,使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处于同一理论水平线上,校准线的一端与最外侧A型标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与坠块连接。[0009]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标座凹槽或通孔为圆形凹槽或通孔。[0010]按照上述技术方案,B型标座的底面为半径等于R的圆弧面,托架的支撑面为平面或圆弧面,托架支撑面与其理论中心线的最短距离为R。[001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A型标座支撑面与其理论中心线的最短距离等于圆管理论半径,圆管理论半径等于或略大于R。[001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最外侧A型标座上设有小圆柱,校准线的一端与小圆柱连接,校准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与坠块连接。
3
CN 212824998 U[0013]
说 明 书
2/4页
一种采用以上所述的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将两个A型标座依次间隔放置于圆管内,将两个B型标座依次间隔放置于托架上,间隔距离尽量大;
[0015]2)将校准线的一端与最外侧A型标座连接,将校准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与坠块连接;
[0016]3)通过横向调节机构和垂向调节机构调节托架的横向位置和垂向位置,使校准线的水平段与各标座凹槽或通孔底部的距离相等。[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校准线模拟中心线,然后调节中心线,使不同托架(圆柱形物体)中心线与不同圆管中心线方便快速地对中,实现在托架上向圆管装载或卸载圆柱形物体。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的工作示意图;[0021]图3是图1的局部A视图;[0022]图4是图1的局部B视图;[0023]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0024]图中,1‑固定结构,2‑圆管,3‑装载平台,4‑托架,5‑A型标座,6‑B型标座,7‑校准线,8‑小钢坠,9‑圆柱形物体,10‑小圆柱。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0026]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包括两个A型标座5、两个B型标座6、固定结构1、装载平台3、托架4、校准线7和坠块,装载平台3布置于固定结构1的一侧,固定结构1用于安设圆管2,托架4设置于装载平台3上,托架4与装载3之间连接有横向调节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
[0027]两个A型标座5和两个B型标座6沿同一水平直线依次分布,各标座的顶部设有圆形凹槽,凹槽或通孔到相应标座底部的距离与圆管的内径长度相同,使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处于同一理论水平线上两个A型标座5设置于圆管2内,两个B型标座6设置于托架4上,校准线7的一端与最外侧A型标座5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圆形凹槽,与坠块连接;坠块在重力下自然下坠,使校准线7的水平段呈拉直状态。[0028]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为圆形凹槽。[0029]进一步地,B型标座的底面为半径等于R的圆弧面,托架的支撑面为平面或圆弧面,托架支撑面与其理论中心线的最短距离为R。[0030]进一步地,A型标座支撑面与其理论中心线的最短距离等于圆管理论半径,圆管理论半径等于或略大于R。[0031]进一步地,最外侧A型标座5上设有小圆柱10,校准线7的一端与小圆柱10连接,校准线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与坠块连接。[0032]进一步地,装载平台3与固定结构1连接固定。
4
CN 212824998 U[0033]
说 明 书
3/4页
进一步地,垂直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斜面螺母和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依
次穿过两个斜面螺母,第一螺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手轮,托架的底面设置于两个斜面螺母的斜面上,第一手轮驱动第一螺杆转动,带动两个斜面螺母相向移动,使托架与斜面螺母的斜面不同位置接触连接,调节托架的垂直高度。[0034]横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螺杆、基座螺母和第二手轮,第二螺杆横向布置,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托架连接,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手轮连接,基座螺母套设于第二螺杆上。[0035]采用以上所述的装载3托架与圆管2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6]1)将两个A型标座5依次间隔放置于固定结构1的圆管2内,将两个B型标座6依次间隔放置于承载平台上的托架4上,间隔距离尽量大;[0037]2)将校准线7的一端与最外侧A型标座5连接,将校准线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
并在末端坠块重力的作用下呈拉直状态;的凹槽,与坠块连接;
[0038]3)通过横向调节机构和垂向调节机构调节托架的横向位置和垂向位置,使校准线的与标座凹槽或通孔的圆弧面的距离相等,此时圆管2的中心线与托架4中心线重合。[0039]进一步地,坠块为小钢坠8。[00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使用托架4向圆管2装载圆柱形物体9前,需首先调整托架(圆柱形物体9)的中心线,使其对中圆管2中心线,且满足一定的精度。由于圆管2的定位误差和托架4的制造误差,不同托架4(圆柱形物体9)中心线与不同圆管2中心线在水平和垂向方向上的相对距离并不一致。因此托架4与圆管2是一一对应的,不具有互换性。使用本方法可满足装载托架4向不同圆管2装载圆柱形物体9的需求,具备通用化的功能。具体内容分两部分:首先是标定中心线,然后是调节中心线。通过标定和调节中心线,可使托架4中心线与圆管2中心线对中。随后圆柱形物体9将被移至托架上。由于圆柱形物体9与托架4表面贴合,因此圆柱形物体9中心线将与圆管2的中心线重合,然后在外力作用下可将圆柱形物体9拖入圆管2内。
[0041]图1所示为标定中心线原理图,图2所示为校准线组局部详图;如图1所示,圆管2固定结构1之内;由于建造和安装误差的存在,不同的圆管和不同的装载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一致的。传统的装载方案中,圆管和装载一一对应,不具有互换性;如下的对中方法将阐明,通过调节装载托架4的位置可实现装载托架4(圆柱形物体9)中心线的调整,进而实现圆柱形物体9中心线与圆管物体的对中。具体操作方法如下:[0042](一)标定中心线[0043]如图2所示,标定中心线的主要部件为A型标座5(见图3)、B型标座6(见图4)、校准线7、小钢坠8和小圆柱10,以上部件合称为校准线组。如果圆管的中心线与托架中心线重合,那么上述校准线便呈一直线,且依次穿过4个标座的小圆形凹槽的圆心。如果圆管的中心线与托架中心线不重合,那么上述校准线便呈一折线。以校准线7的状态为依据,可调整托架的中心线;当校准线依次穿过4个标座的小圆形凹槽的圆心且呈一直线时,可认为圆管的中心线与托架中心线重合。
[0044]1)把托架4安装于装载3之上,并固定;[0045]2)依次在圆管2内摆放两个A型标座5,要求标座间距尽量大;[0046]3)依次在托架4之上摆放B型标座6,要求标座间距尽量大;[0047]4)将校准线7左端打结系于小圆柱10,然后依次穿过两个A型标座5和两个B型标座
5
CN 212824998 U
说 明 书
4/4页
6;
[0048][0049]
5)将校准线7右端系紧小钢坠8,让其自然下垂,此时校准线7将被拉紧;6)观察被拉紧的校准线7与A型标座5、B型标座6中心孔处(见图3和图4)的位置关
系。
(二)调节中心线
[0051]如图5所示,通过手轮调整托架的位置。[0052]调整托架操作的同时,观察被拉紧的校准线7与A型标座5、B型标座6中心孔处的圆弧面的距离是否相等,相等时圆管2的中心线与托架4中心线重合。
[0053]通过以上步骤可完成圆管中心线和托架(圆柱形物体9)中心线的对中。然后将圆柱形物体9放于托架4之上,此时圆柱形物体9的中心线将与圆管2的中心线重合,在外力作用下可将其拖进圆管2内。
[0054]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0]
6
CN 21282499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7
CN 21282499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图4
8
CN 21282499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